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垂铭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发光
  • 5篇近红外
  • 5篇近红外发光
  • 5篇红外
  • 3篇ND3
  • 3篇EU
  • 2篇发光性
  • 2篇发光性能
  • 2篇复合磷酸盐
  • 2篇ND
  • 2篇CE
  • 2篇EU2
  • 1篇蛋白
  • 1篇异硫氰酸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水热法制备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作者

  • 8篇万垂铭
  • 5篇孟建新
  • 3篇张凤金
  • 3篇邓小玲
  • 1篇刘关喜
  • 1篇刘应亮
  • 1篇张念椿
  • 1篇肖全兰
  • 1篇谢丽娟
  • 1篇邹少瑜
  • 1篇高燕红
  • 1篇杨创涛
  • 1篇范莉莉
  • 1篇彭文芳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稀土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a_8Mg(SiO_4)_4Cl_2:Eu^(2+),Nd^(3+)的近红外发光
2011年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8Mg(SiO4)4Cl2:Eu2+,Nd3+近红外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近红外,可见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荧光寿命等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了Eu2+、Nd3+的掺杂浓度对近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及相对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Ca8Mg(SiO4)4Cl2:Eu2+,Nd3+是一种优良的近红外发光材料,Eu2+的掺入可提高Nd3+的近红外发光强度,Eu2+,Nd3+的掺杂量分别为1.0%、1.2%时,近红外发光最强。在该体系中有显著的Eu2+对Nd3+的近红外发光敏化现象,并初步探讨了该体系中Eu2+对Nd3+近红外发光的敏化机理。
范莉莉万垂铭孟建新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敏化
ACaPO_4:Eu^(2+),Nd^(3+)(A=Li,K,Na)的近红外发光与能量传递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CaPO4∶Eu2+,Nd3+(A=Li,K,Na)系列近红外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中Eu2+对Nd3+的近红外发光的敏化作用。发现共掺Eu2+后,材料的Nd3+的近红外发光显著提高。同时考察了ACaPO4∶Eu2+可见荧光性能、ACaPO4∶Eu2+,Nd3+近红外荧光发光性能及其荧光寿命,研究了不同Eu2+的发射波长对Nd3+近红外发光的敏化效果,分析探讨了ACaPO4体系中Eu2+-Nd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在ACaPO4(A=Li,K,Na)中,随基质的不同,Eu2+的发射峰有逐步红移的现象,与Nd3+的不同激发峰重叠程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Eu2+的荧光发射波长是影响能量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推测发射波长处于500~550 nm之间的Eu2+对Nd3+近红外发光具有最佳的敏化效果。
肖全兰邹少瑜刘关喜彭文芳万垂铭谢丽娟孟建新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EU^2+ND^3+
新型Nd<sup>3+</sup>掺杂无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稀土Nd3+掺杂的近红外发光具有穿透深度大、线宽窄、背景小等特点,在生物分析标记物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应用的重要瓶颈是其近红外发光强度比较弱。通过敏化离子与Nd3+之间的能量传递是提高其近红外发光强度的重要方式。E...
万垂铭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复合磷酸盐
新型Nd3+掺杂无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稀土Nd3+掺杂的近红外发光具有穿透深度大、线宽窄、背景小等特点,在生物分析标记物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应用的重要瓶颈是其近红外发光强度比较弱。通过敏化离子与Nd3+之间的能量传递是提高其近红外发光强度的重要方式。E...
万垂铭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荧光粉复合磷酸盐
文献传递
异硫氰酸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研制与应用
2010年
采用改进的St ber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外壳的纳米复合荧光粒子。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反应制备前驱体,再用正硅酸乙酯(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荧光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此纳米复合颗粒呈球形、大小均一,直径约为70 nm。制备的纳米复合荧光粒子经过多次水洗后,仍有较强的荧光特性,有效地防止FITC泄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纳米复合荧光粒子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以明显看出BSA上的绿色荧光。
张念椿高燕红万垂铭刘应亮
关键词:纳米复合颗粒牛血清白蛋白
Ca_2BO_3Cl:Eu^(2+),Nd^(3+)的近红外发光与能量传递
2011年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2BO3Cl:Eu2+,Nd3+近红外发光材料,并运用X线衍射、近红外发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Eu2+对Nd3+近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及相对强度变化的规律,探讨该体系中Eu2+对Nd3+的能量传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u2+的掺入可提高Nd3+的近红外发光强度,当Eu2+和Nd3+的掺杂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5%时,近红外发光最强;Eu2+通过无辐射传递方式向Nd3+有效地传递能量,对Nd3+近红外光有很好的敏化作用。
万垂铭张凤金邓小玲杨创涛孟建新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高温固相法
绿色荧光体CaSc_2O_4:Ce^(3+)的共沉淀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以草酸为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粉末,然后将前驱体粉末在5%H2+95%N2的还原气氛下煅烧,得到发光性能良好的CaSc2O4:Ce3+荧光粉。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FS)、综合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物及煅烧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于800℃以上时,都可以得到正交结构的纯相CaSc2O4:Ce3+荧光体;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在450和510nm,与高温固相法所得产品的发射波长相同。荧光粉优化的合成条件为:Ce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摩尔分数),最佳煅烧条件为1100℃煅烧6h。最佳煅烧温度较传统的高温固相法(1600℃)低了约500℃,所得产品的发光强度接近高温固相法的产品。
张凤金邓小玲万垂铭孟建新
关键词:共沉淀发光稀土
ScF_3的水热法制备及掺Ce^(3+)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首次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ScF3晶体及其掺杂Ce3+的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用氟化物的种类和反应温度对ScF3的制备至关重要。以NaF作为原料更容易得到纯的ScF3。当水热温度为120℃时,产物为ScF3晶体,而温度升高至180℃时则为NaScF4复合氟化物。所制备的ScF3呈针尖棒状放射形。考察了ScF3∶Ce3+粉体荧光光谱性质,讨论了其与同类型的稀土氟化物的荧光光谱的比较。
万垂铭孟建新邓小玲张凤金
关键词:水热法荧光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