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林
- 作品数:33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屈服,还是抗争?——沃特曼小说《屈服》的主题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艾米·沃特曼的处女作小说《屈服》讲述了一个围绕2003年美国"9·11"纪念馆设计大赛中标者的穆斯林名字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及其严重后果的故事。它并没有对事件及其后果进正面书写,而是聚焦各类受害者的个体感受及其与不同群体、社会机构之间的文化和情感冲突。通过对这些迥异态度和观点的全方位扫描,使我们看到故事主人公如何跨越个人创伤,以艺术的方式建构一种"纪念文化",并以一个含混的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
- 丁夏林
- 关键词:文化创伤抗争
- 小城镇,大世界——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述被引量:1
- 2011年
- 作为美国华裔文坛“四人帮”之一,任碧莲(GishJen,1955-)创作的《典型的美国佬》《莫娜在希望之乡》《谁是爱尔兰人》、《爱妾》等作品深受好评。她擅长的创作题材是移民生活和文化冲突,以幽默和讽刺的叙述风格著称。而2010年10月出版的小说《世界与小镇》(Worldand Town)除继续描述移民生活、文化适应外,还传达了一丝忧伤,甚至悲切的气氛,表明其创作主题和叙述风格的转向。
- 丁夏林
- 关键词:任碧莲小城镇《典型的美国佬》移民生活创作题材
- 把握二十一世纪英语小说创作的新动向——《二十一世纪小说导论》述评被引量:1
- 2015年
- 二十一世纪的英语小说对惯常的诸多概念,如民主、人性、民族-国家及全球化等发起挑战,具体表现为三大特征。首先,对新世纪变更了的时间观产生持续痴迷,虽然它无法纳入叙事范围。其次,对现实的性质,如与物质性、与触觉及视觉性的关系等的关注催生了一种新现实主义文学。再者,以上两个合力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严重的疏离感。
- 丁夏林
-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具象化
-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族裔经验与文化认同
- 自从亚裔/华裔美国文学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以来,中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通常在“文化属性”这一大框架下进行,但公民身份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却很少。本文拟借用索罗斯(Werner Sollors)曾经提...
- 丁夏林
- 文献传递
- 试论美国唯英语运动的实质被引量:2
- 2007年
- 在20世纪末的20年间,美国政坛围绕英语官方化以及唯英语运动和双语教育的论争搞得沸沸扬扬,一般认为该运动的实质是美利坚民族主义的张扬和宣泄。美国白人统治阶级巧妙利用西方启蒙主义和种族主义,将其作为转移视线、瓦解阶级斗争意志的工具,从而揭示了该运动的深厚思想渊源和群众基础。美国不需要为英语立法。
- 丁夏林
- 关键词:语言种族主义阶级斗争
- 委婉语趣谈
- 2009年
- 担任《牛津英语辞典》编辑多年的罗伯特·伯奇费尔德曾经这样评述说,“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将会是一种有缺陷的交际工具。”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当代美国英语的话,至少它是不能被判定为有缺陷的。
- Cullen Murphy丁夏林
- 关键词:委婉语牛津英语交际工具美国英语语言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论亚裔美国文化身份的“表演性”被引量:1
- 2016年
- 亚裔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赵健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呼吁人们必须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亚/华裔美国作家,而在现实生活中,亚/华裔美国文化身份的形成却离不开"表演性"。这种表演不是"冒名",而是"扮演",虽削弱但并不废止文化身份本身。它既是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主宰下"东方主义"的必然产物,又是亚裔美国文化身份及主体性建构的必经之路。
- 丁夏林
- 关键词:亚裔美国人文化身份
- “没有什么是自然而然的”——《爱妾》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
- 2013年
- 任璧莲小说《爱妾》讲述了一名中国女子远赴美国亲戚家当保姆而引发的族裔、文化身份冲突及融合的故事。聚焦该文本所涉及的领养、异族通婚及混血儿的文化身份认同之困境等现象,将其放置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矛盾——"血统世系"与(自我)"文化认同"——的运作之中,认为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的思想、行为轨迹,揭示了人们熟知的诸多概念,如种族/族裔、婚姻、家庭、国家及文化身份等的社会建构性,凸现其强烈的社会文化批评意识。
- 丁夏林
- 关键词:领养异族通婚混血儿
- “生活比死亡更可怕”:解读福厄《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创伤叙事被引量:9
- 2013年
- 美国犹太作家乔纳森·福厄的《特别响,十分近》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孩在"9·11"事件中痛失父亲后,在纽约市的大街小巷拼命寻找与其留下的钥匙匹配的那把锁的凄美故事。与其他创伤叙事略微不同的是,作者运用包括图片叙述、"强迫性重复"及创伤转移等叙事策略,传递了其关于历史、时间、死亡、人生的意义等重大题材的感悟及思考。
- 丁夏林
- 小说能够见证历史吗?——《社区的解体: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述评被引量:1
- 2012年
- 2011年8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希利斯·米勒(HillisMiller,1928-)的新著《社区的解体: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TheConflagrationofCommunity:FictionBeforeand AfterAuschwitz)。
- 丁夏林
- 关键词:奥斯维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