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爱玉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实验性肝硬化
  • 4篇肝硬化
  • 3篇丹参
  • 3篇透明质酸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外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纤维化
  • 2篇硬变
  • 2篇粘连蛋白
  • 2篇实验性肝纤维...
  • 2篇糖胺多糖
  • 2篇细胞外基质
  • 2篇纤维连接
  • 2篇纤维连接蛋白
  • 2篇连接蛋白
  • 2篇结蛋
  • 2篇结蛋白
  • 2篇基质

机构

  • 4篇山西医学院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龚爱玉
  • 6篇尹镭
  • 6篇赵元昌
  • 6篇马学惠
  • 5篇韩德五
  • 4篇陈贤明
  • 3篇许瑞龄
  • 2篇王蕊
  • 2篇许瑞令
  • 1篇陈贤明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肝脏病杂志
  • 1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丹参对实验性肝硬化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采用复合病因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经丹参治疗后,观察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丹参可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免疫组化经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表明丹参可降低肝内纤维连接蛋白与层连蛋白含量;同时可降低肝内胶原蛋白的含量,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尹镭赵元昌马学惠龚爱玉陈贤明许瑞龄王蕊韩德五
关键词:肝硬化透明质酸纤维连接蛋白层连蛋白
实验性肝纤维化肝脏纤维结合蛋白与糖胺多糖脑原积累的相互关系
1997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纤维结合蛋白与糖胺金糖、胶原积聚的相互关系.方法取大鼠80只,应用复合致病因子复致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模型,于实验第2、4、6、8W末处死动物,测定肝脏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正常大鼠为对照.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第2,4,6,8W末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纤维化形成期(实验第4W末)肝内纤维结合蛋白分布面积与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胶原=0899,r糖胺多糖=0913,P<005).结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纤维结合蛋合、糖胺多糖及胶原的沉积存在着量的相关性。
龚爱玉马学惠许瑞龄尹镭尹镭韩德五
关键词:纤维结合蛋白糖胺多糖胶原肝纤维化
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透明质酸代谢的变化
1993年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血清及肝脏透明质酸(H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肝损伤期血清HA含量显著升高,且与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正相关。肝纤维化发生时,肝脏HA水平增加,血清HA含量进一步升高。提示血清HA水平能反映肝功能障碍及肝纤维增生的变化,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肝脏透明质酸代谢的变化可能有一定关系。
陈贤明许瑞令尹镭赵元昌龚爱玉马学惠
关键词:透明质酸放射免疫测定肝硬变
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变化及中草药丹参的防治作用观察
龚爱玉
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脏糖胺多糖和胶原含量的变化
1995年
采用四氯化碳、高胆固醇饮食等复合致病因子所致肝硬化大鼠模型,检测了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胶原及己糖胺、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肝脏胶原含量呈进行性增加,肝脏透明质酸、己糖肢含量亦相应增加,且在肝脏纤维间隔形成阶段(实验第四、六周)其胶原含量与己糖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龚爱玉马学惠许瑞令赵元昌尹镭陈贤明韩德五
关键词:肝硬变透明质酸胶原
丹参对实验性肝硬化细胞外基质影响的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46
1994年
结果显示,实验8周末对照组动物全部形成肝硬化,肝胶原蛋白含量升高,纤维连接蛋白及层粘连蛋白量从2周起逐渐增加,8周末最明显,结蛋白阳性细胞2至6周增加,8周末减少,显示已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经丹参治疗的动物无一只发生肝硬化,肝内胶原蛋白含量,纤维连接蛋白及层粘连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蛋白阳性细胞2至6周低而8周末高于对照组,提示丹参可减轻实验性肝硬化动物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并减少贮脂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马学惠龚爱玉尹镭陈贤明赵元昌王蕊韩德五
关键词:肝硬化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结蛋白丹参
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层粘连蛋白的动态变化
1996年
目的探讨复合致病因子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脏层粘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取大鼠80只,应用复合致病因子复制实验性肝硬化大鼠模型,于实验第二、四、六、八周肝硬化形成不同时期处死动物,测定肝脏胶原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肝脏层粘连蛋白分布及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早期肝细胞坏死区域层粘连蛋白即呈阳性染色,沿坏死区域形成间隔样分布,并随肝硬化的形成其在纤维间隔内的沉积呈进行性增加,且肝窦壁亦出现连续强染。肝纤维化形成时期(实验第四周末)肝内层粘连蛋白的分布面积和结蛋白阳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5,P<0.01)。结论复合致病因子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内层粘连蛋白分布呈进行性增加,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龚爱玉马学惠许瑞龄尹镭陈贤明赵元昌韩德五
关键词:肝硬化层粘连蛋白结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