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再升

作品数:42 被引量:1,08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经济管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7篇油气
  • 20篇成藏
  • 17篇勘探
  • 13篇油气成藏
  • 12篇油气勘探
  • 12篇盆地
  • 8篇新构造
  • 8篇新构造运动
  • 8篇渤海海域
  • 7篇中国近海
  • 7篇近海
  • 6篇晚期
  • 5篇石油
  • 5篇含油
  • 4篇油气藏
  • 4篇油气盆地
  • 4篇运移
  • 4篇气藏
  • 4篇晚期成藏
  • 4篇勘探开发

机构

  • 42篇中国海洋石油...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2篇龚再升
  • 3篇毛小平
  • 3篇王燮培
  • 3篇吴冲龙
  • 2篇张功成
  • 2篇郝芳
  • 2篇杨甲明
  • 2篇王国纯
  • 2篇邹华耀
  • 1篇李友川
  • 1篇王培荣
  • 1篇王汇彤
  • 1篇何忠华
  • 1篇孙玉梅
  • 1篇陈红汉
  • 1篇梁狄刚
  • 1篇庄新兵
  • 1篇方勇
  • 1篇蔡东升
  • 1篇滕长宇

传媒

  • 17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石油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石油科技论坛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我国喜马拉雅...
  • 1篇中国石油论坛...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下)被引量:8
2002年
4.2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珠三坳陷面积12180km2,由6个凹陷、3个凸起组成,目前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文昌A、B两个主要生烃凹陷(图16).
杨甲明龚再升吴景富何大伟仝志刚吴冲龙毛小平王燮培
关键词: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的活动热流体和成藏动力学及地质背景
龚再升李思
活动热流体的运动和成藏动力学研究是石油地质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过去研究中较薄弱环节,当今国际上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前缘性研究领域。油气成藏动力学是指在沉积盆地中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与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
关键词:
关键词:石油地质成藏动力学盆地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被引量:44
2005年
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表明:石油、天然气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由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又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缓慢渗流运移到有圈闭的储集层中。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实践中,运用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和概念,又逐步充实了某些新的认识,即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不只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存在的,而且至今仍然存在;特别是上新世至今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的油气田分布和定型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而且总是处于供聚大于逸散的动平衡状态中。以墨西哥湾尤金岛330区块油气晚期补给、渤海盆地PL19-3油田、莺歌海DF1-1气田晚期成藏以及我国近期几次大地震与油气相关性来阐述至今油气仍处于活跃的成藏过程及可能存在的突发性的幕式快速运聚充注过程,其中天然地震可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龚再升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晚期成藏天然地震新生代
渤海中部新构造运动及深部动力过程对大型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
龚再升
摘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变形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和与郯庐断裂演化的关系,分析新构造运动对渤中大型油气系统的源岩构成和演化、流体输导系统构成的控制,从流体流动样式、油...
关键词: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油气成藏机理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系统地球化学-Ⅰ:油组划分、油源对比及混源油确定被引量:54
2004年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文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文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文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文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文昌组的唯一证据。文昌组烃源岩对珠-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著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张水昌龚再升梁狄刚吴克强汪建蓉宋孚庆王培荣王汇彤何忠华
关键词: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湖相沉积
中国近海盆地晚期断裂活动和油气成藏被引量:53
2004年
中新世末至今是中国近海第三纪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断裂活动也十分活跃。断裂是这一时期新构造运动最直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5.3Ma以来)的断裂活动称为晚期断裂活动。中国近海各盆地这期断裂活动的特征、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盆地,不同的构造单元也有很大差别。但无论是渤海、东海、南海北部各盆地,这一期断裂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常伴随控坳(凹)的基底断裂、区域性的同沉积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或复活性活动而伴生;这期断裂数量多,规模小,呈羽状排列;基本上均以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为主展布。这期断裂活跃的区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晚期成藏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它形成和改造了一批晚期圈闭,构成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调整和控制了该区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分布。研究这一时期断裂活动的发育、分布特征,对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龚再升
关键词:油气成藏含油气盆地
继续勘探中国近海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被引量:46
2010年
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是难度很大、难于对付的领域,偶尔找到了,可以是优质大型油气田,也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以它为唯一目标去勘探,可能是得不偿失,得不到理想的勘探成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花岗岩储层油气田,阐述了花岗岩储层油气藏的特点以及花岗岩储层的岩性与分类,总结了花岗岩潜山地震响应特征,并提出了中国近海渤海海域、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勘探方向以及这一领域的勘探策略。
龚再升
关键词:地震响应特征勘探方向勘探策略
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被引量:248
2001年
渤海海域是我国近海最早进行油气钻井勘探的海域,并首先在浅层获得成功,但经历了漫长探索才认识到海域有良好的浅层油气成藏机制。目前浅层的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70%以上,这是由于海域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晚期成藏,表现为:第四纪沉降中心与Nm晚期沉降中心不吻合,使得Q与N之间地层呈角度不整合;玄武岩喷发及岩浆活动频繁;沿渤南及郯庐断裂带天然地震震中有规律分布,晚期(15~2Ma)断裂极其发育,在Nm-Ng组地层内形成众多的背斜圈闭。新构造运动动力分析认为源于岩石圈下地壳深部地幔拱升及板块运动、纵长5000km的郯庐断裂活动所至,特别是郯庐断裂主体正通过海域,晚期活动产生一系列新的地质事件,使得海域既具有陆区的成藏规律,又有自身的独特一面──晚期成藏。综观海域油气前景,将成为我国东部石油稳产重要基地。
龚再升王国纯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晚期成藏郯庐断裂渤海海域油气藏
新(晚期)构造运动的物质、能量效应与油气成藏被引量:37
2006年
受板块构造背景和深部过程的控制,不同盆地的新(晚期)构造运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式,包括伸展和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快速沉降和断裂活化、挤压背景下的强烈隆升和构造掀斜等。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强烈的物质效应(对油气成藏要素构成的改造)和能量效应(对成藏动力学环境和过程的影响)。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影响取决于新(晚期)构造运动期源岩的生排烃状态、新(晚期)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沉降-抬升的速率、幅度和区域变化及断裂活动程度。建造期(盆地保持沉降、充填状态;源岩处于生、排烃阶段;超压的产生过程仍在进行,超压释放后可得到动态补给)的构造运动可以导致幕式快速成藏,所形成的油气藏属于阶段性充注的原生油气藏,改造期(盆地沉降、充填停止,处于抬升、剥蚀和构造变形状态;源岩生、排烃作用已终止;超压的产生过程已经终止,超压释放后不能得到补给)断裂活化型构造运动可导致已聚集油气的突发性穿层运移和跨层聚集,形成非连续充注的次生油气藏;改造期无断裂活化型构造运动特别是构造掀斜运动可以导致已聚集油气的层内调整,形成有成因联系的调整型油气藏系列。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既可以具有建设性作用、也可以产生调整、改造作用甚至破坏作用。
郝芳邹华耀龚再升方勇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被引量:28
2002年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杨甲明龚再升吴景富何大伟仝志刚吴冲龙毛小平王燮培
关键词:油气成藏动力学油气运移模拟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