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国韬

作品数:143 被引量:2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艺术
  • 53篇文学
  • 20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篇戏剧
  • 13篇乐官
  • 10篇梁辰鱼
  • 9篇戏曲
  • 9篇教坊
  • 9篇大曲
  • 8篇傩仪
  • 8篇戏剧史
  • 7篇队舞
  • 7篇参军
  • 6篇渊源
  • 6篇舞蹈
  • 6篇两宋
  • 6篇参军戏
  • 5篇音乐
  • 5篇史料
  • 5篇历代
  • 4篇考述
  • 4篇乐府
  • 4篇古代戏剧

机构

  • 143篇中山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3篇黎国韬
  • 8篇龙赛州
  • 2篇詹双晖
  • 1篇禤颖
  • 1篇邱洁娴
  • 1篇陈熙
  • 1篇周佩文
  • 1篇康保成
  • 1篇邓淑兰
  • 1篇马小涵
  • 1篇杨瑾
  • 1篇黄皓
  • 1篇廖明君
  • 1篇叶瑜
  • 1篇李兴文
  • 1篇李敏

传媒

  • 24篇文化遗产
  • 12篇艺苑
  • 9篇文学遗产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民族艺术
  • 6篇中华戏曲
  • 6篇广东第二师范...
  • 5篇星海音乐学院...
  • 5篇广州大学学报...
  • 4篇学术研究
  • 4篇西域研究
  • 4篇五邑大学学报...
  • 4篇戏曲研究
  • 4篇南大戏剧论丛
  • 3篇音乐研究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宗教学研究
  • 2篇戏剧艺术
  • 2篇敦煌研究
  • 2篇西藏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答“唐戏百问”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2023年
在《唐戏弄》的《附载》部分,任半塘先生提出了唐代戏剧研究中103个有待解答的问题。部分问题今可试做解答。如《九国志》等文献中保存着十国教坊的资料,这是《唐戏弄》所未注意到的;“行主词”乃表演行列首领所念诵的致语,“散乐”“闰月”与太常寺散乐户的番上服役制度有关,这是任先生当年未能解答的;处于禁中的《窟礧子》可由男伎表演,引歌舞的“郭郎”是真人戴面具而演的假面傀儡戏,唐戏中“妻”称“夫”为“阿叔子”与突厥婚俗有关,都是对“百问”的全新答案。
黎国韬
关键词:戏剧史
“翼为天倡”考被引量:1
2012年
"翼"为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古有"翼为天倡"并主天上乐府的传说。对于这一传说的起源,学界甚少谈及。本文从文字结构、乐舞道具、祭祀形式等角度入手,论证了翼宿与古代音乐舞蹈产生联系的原因,从而为"翼为天倡"这一传说的产生找到了依据;文章进而结合历史上的星崇拜、鸟崇拜及乐府建置等情况,指出该传说至迟于先秦的战国时期已在流传。
黎国韬
关键词:乐府
竹竿子与西藏传统乐舞关系试探被引量:3
2009年
宋代宫廷乐舞表演者参军色所持舞具"竹竿子"源于古代引舞之旌旗,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西藏传统艺术热巴舞中持旄牛尾而舞的表演形式之影响,这种影响大约在吐蕃时期发生,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原宫廷,它可以视为汉藏艺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例证。
黎国韬
关键词:热巴艺术传播
梁辰鱼与中晚明曲家交往述略被引量:1
2015年
《浣纱记》的作者梁辰鱼是昆曲发展史、散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与中晚明时期一大批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作家、曲论家均有过交往,如李开先、张凤翼、高濂、沈仕、金銮、王稚登、徐渭、王世贞、潘之恒等;这些人或与其交厚,或对其生平、思想、创作有过影响,亦有受梁氏影响颇深者。探讨他们交往的相关情况及相互影响,不但有助于研究梁辰鱼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亦有助于判断梁氏在当时及后世曲坛上的地位。
黎国韬杨瑾
关键词:梁辰鱼中晚明曲家
乐部西来与乐部东传
2021年
乐部西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胡乐的零星西来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自两汉至隋唐,有愈加频繁的趋势,举凡乐舞、乐人、乐谱和乐律知识,皆纷沓而至,尤以龟兹乐部和粟特九姓乐舞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至于乐部东传,同样是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唐代是中国乐部东传日本最频繁的时期,其中音乐制度的影响尤为巨大,日本的雅乐寮、鼓吹司、内教坊即在唐朝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的影响下建立;而宋代则是中国乐部东传朝鲜的最频繁时期,其中大晟乐的传入,改变了朝鲜乐部的构成;而北宋教坊大曲的传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存于朝鲜史书中的曲本材料在中国大多已经失传。
黎国韬黄竞娴
关键词:龟兹
隋唐至宋金鼓吹制度沿革考被引量:1
2020年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各朝多在太常寺辖下设置鼓吹署(局),这是西晋、梁、陈、北魏、北齐之制的沿袭。但自隋唐开始,“卤簿鼓吹”的分部形式与前代颇有不同,并直接影响到以后多个朝代,所以隋唐时期实为古代鼓吹制度发展、转变的重要关捩。此外,五代“熊罴十二案”久废无次、前蜀王氏以鼓吹祭庙、宋代鼓吹乐人取于诸军、金朝太乐兼辖鼓吹等事,都是鼓吹制度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变更。探讨这类问题,可以为古代音乐史、戏剧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
黎国韬陈佳宁
关键词:隋唐五代十国
梁辰鱼生卒年及《浣纱记》创作年代考被引量:3
2008年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粱氏生卒年及《浣纱记》的创作时间,学界存在争论。经考证,梁生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1月-1521年2月),卒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2月~公元1593年2月);《浣纱记》创作于嘉靖末年,约公元1562-1566年间。
黎国韬
关键词:《浣纱记》
两宋教坊“女弟子队”若干问题考
2018年
宫廷大曲队舞之制发展至两宋而臻完善,当时教坊以“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为表演的两大支柱。其中女弟子队的几个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对此做出探讨可得出以下新的看法:其一,女弟子队舞的乐伎可细分为“舞伎、引舞、执花、丱童、从伎、作语”六种,她们各有各的分工和职责,反映出宫廷大曲队舞的成熟程度;其二,教坊女弟子队的额定人数为一百五十三员,但在实际演出时,往往“从宜变易”、或增或减,如需大量增加人手时,常会采取“临时点集”的办法;其三,不少女弟子队的表演都使用了特殊的道具,如绣球、牡丹、彩船、旌节、球杖等,这些道具颇能展示该舞蹈的艺术特色和演出水平。
黎国韬岳俊丽
关键词:队舞分工道具
再谈古剧研究的空间视野和方法
2021年
古剧主要指先秦至两宋时期的各种戏剧形态,以及与戏剧形成、戏曲形成有直接联系的杂戏、乐舞和讲唱艺术。就目前掌握的史料而言,古剧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若能搜集到更多的古剧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和文物图像史料),完善古剧研究的具体方法,开拓古剧研究的学术视野,将有可能大幅推动中国早期戏剧史研究的发展,进而全面改写中国古代戏剧史。
黎国韬
关键词:古剧史料
“琴棋书画杂考”之四——六朝古琴图像与古琴实物考述被引量:2
2019年
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才真正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存世的古琴图像和古琴实物资料可以为证。就目前所知,相关图像分别见于孙吴朱然墓漆盘、佛爷庙湾西晋墓彩画砖、南昌东晋墓彩画漆器、顾恺之《斫琴图》、邓县学庄彩画砖、南京西善桥刘宋墓模印砖画、丹阳萧齐三陵模印砖画、大同北魏宋绍祖墓石椁内壁彩绘画、巩县北魏石窟寺造像、杨子华《校书图》等;实物则有日本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等,均具很高的参考价值;另有一些存疑图像、伪作之器及学界误释者,亦有助于澄清史实,推进古琴历史之研究。
黎国韬周佩文
关键词:古琴图像存疑伪作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