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锦学

作品数:42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细根
  • 20篇亚热带
  • 11篇阔叶
  • 11篇阔叶林
  • 10篇常绿
  • 10篇常绿阔叶
  • 10篇常绿阔叶林
  • 9篇杉木
  • 9篇中亚热带
  • 8篇物量
  • 7篇增温
  • 7篇土壤
  • 6篇亚热带常绿阔...
  • 6篇米槠
  • 5篇人工林
  • 5篇温度敏感性
  • 5篇根管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有机碳
  • 4篇杉木人工林

机构

  • 4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8篇福建省湿润亚...
  • 3篇福建林业职业...
  • 2篇教育部
  • 2篇江苏省木渎高...

作者

  • 42篇黄锦学
  • 34篇熊德成
  • 24篇陈光水
  • 20篇杨智杰
  • 9篇杨玉盛
  • 7篇卢正立
  • 6篇谢锦升
  • 6篇黄超超
  • 5篇王韦韦
  • 5篇刘小飞
  • 5篇吴晨
  • 4篇胡双成
  • 4篇邓飞
  • 3篇凌华
  • 3篇林成芳
  • 3篇郑金兴
  • 3篇陈云玉
  • 2篇陈仕东
  • 2篇邱曦
  • 2篇李伟

传媒

  • 12篇生态学报
  • 9篇亚热带资源与...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10年
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的文献中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地的研究中,混合分解的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的(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的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的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黄锦学黄李梅林智超陈光水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种樟科树种细根呼吸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揭示中国亚热带樟科树种细根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本研究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选取7种樟科树种,对其细根呼吸速率、比根长及氮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樟科树种比根呼吸随着序级的增加呈现相对一致的下降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趋势可用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或幂函数来拟合。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序级对7种樟科树种的细根比根呼吸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树种及其与序级的交互作用均对比根呼吸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比根长可以较好地表征同一树种不同序级细根的比根呼吸,氮含量不能作为表征不同树种和不同序级比根呼吸的指标。
郑子艺熊德成黄锦学陈光水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
增温和氮添加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增温和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期深入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方法]选取经过野外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的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将野外非增温处理和增温处理的土壤置于不同温度(20、25℃)培养箱中,同时对野外氮添加处理的土壤继续添加不同梯度的氮素(0.1、0.2 g·kg^(−1),以干土计),进行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研究增温和氮添加对土壤氮矿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增加越明显,增温处理增加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培养28 d后增温处理的土壤净铵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变化不显著,低氮、增温+低氮显著增加土壤净硝化速率,而高氮、增温+高氮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总体降低土壤N_(2)O排放速率,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单独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和增温+高氮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50%、21%、29%、62%和31%。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硝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铵化速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增温和氮添加降低土壤pH值,同时抑制土壤N_(2)O排放,因此,全球变化背景下中亚热带森林土壤中存留的硝态氮可能以淋溶方式损失。
王小南熊德成张宇辉席颖青黄锦学黄锦学陈仕东杨智杰
关键词:中亚热带氮矿化N2O排放
福建中亚热带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是评价土壤碳排放与固持的重要指标,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中亚热带阔叶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不同温度(10、20和30℃)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Q_(10)、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呼吸熵(qCO_2)的变化,探讨福建中亚热带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土壤有机碳平均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平均qCO_2越大(P<0.05)。其中,10、20和30℃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69.29、559.85、1 077.18μg·g^(-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DOC、qCO_2的均值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此外,MBC含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线性相关(P<0.05)。温度敏感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且第1天的Q_(10)值(4.7)显著大于第180天的Q_(10)值(1.4)。因此,增温影响土壤DOC、MBC转换,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且高质量碳具有更高的土壤温度敏感性。
赵本嘉黄锦学李伟邱曦刘志江林成芳施友文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
基于微根管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直径分布、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微根管法,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布设96根微根管,分析细根形态特征随细根直径的变化及其空间变异,并估计细根变量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微根管法观测的细根直径较小,88%的根数量其直径≤0.5 mm,>1 mm的根数量仅占3%;2)细根的根长和体积随根直径分布的特点不一致:≤1mm的根其根长占总根长的95%,而体积只占总根体积的50%;3)Shapiro-Wilk检验表明,细根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在不同土层均是非正态分布,且均呈右偏分布;4)蒙特卡罗统计模拟分析表明:在95%置信水平、80%估计精度要求下,微根管法测定细根根长密度时需要的取样量达79个;而测定类似条件下细根体积密度所要求的取样量则远超出本研究的最大采样量(96个)。传统的微根管法仅能观测到直径较小的根,在估计细根参数时易因取样体积不足导致估计不准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微根管的观测范围或采用根窗法。
邓飞陈光水黄超超熊德成黄锦学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亚热带
亚热带6种树种细根序级结构和形态特征被引量:45
2012年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为研究对象,对其1—5级细根的结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樟,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分支比表现出在1,2级(4倍以上)明显大于其它序级(3倍左右);其余3种树种则是在3,4级的细根分支比最大,其中浙江桂达到8.65倍,其它序级则大致为3倍左右。6种树种1,2级细根数量占到总数的70%—90%。6种树种细根直径,根长,组织密度随序级升高逐渐增大,比根长减小,生物量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6种树种生物量主要集中在高级根部分。方差分析表明,树种对细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浙江桂和米槠细根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4种树种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树种和分支水平的交互作用对6种树种细根分支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树种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比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组织密度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树种和序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组织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比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序级对6种树种细根根长,直径,比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影响并未达到一致,对6种树种细根组织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种间1—4级根的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而5级根的比根长变异则由直径引起,同时在1级根中组织密度与直径呈现出权衡的关系。6种树种细根数量,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以及生物量与序级之间回归分析发现它们与序级之间具有指数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或者幂函数关系
熊德成黄锦学杨智杰卢正立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亚热带细根细根形态生物量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在不同更新方式下的初期细根产量被引量:6
2015年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后形成人促更新幼林(AR)与米槠人工幼林(CC)、杉木人工幼林(CL),以保留的米槠次生林(CK)为对照,利用微根管法比较不同更新方式初期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年内,AR、CC、CL和CK细根的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22.5、253.1、197.2和162.8 g·m^-2.4种林分细根总生产力大小为:AR(284.0g·m^-2·a^-1)〉CC(182.6 g·m^-2·a^-1)〉CL(136.7 g·m^-2·a^-1)〉CK(15.4 g·m^-2·a^-1).AR和CC春季生产力最大,CL秋季最大,CK冬季最大.CC表现为其他植物细根生产力多于目标树种,CL表现为目标树种细根生产力多于其他植物.AR和CC总细根的月生产力与各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CL的其他植物细根月生产力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种更新方式下幼林细根的年生产力和年均生物量都以20-40 cm土层最大,且以0-1 mm细根占主体.采用人促更新方式的幼林细根生物量和生产力大于人工更新方式的幼林,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增加林地有机物归还、提高土壤肥力、维持较高生产力和降低更新初期林地碳源.
胡双成熊德成黄锦学邓飞陈云玉刘小飞陈光水
关键词:米槠杉木细根生物量
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寿命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微根管技术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细柄阿丁枫(ALG)和米槠(CAC)细根进行了连续2 a的观测。估计细根寿命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单一因素(细根直径、序级、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土层以及邻近细根数量)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细根存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细柄阿丁枫细根平均寿命和中值寿命分别为(286±8)d和(184±9)d,而米槠的则分别为(261±10)d和(212±8)d。仅考虑单一因素时,出生季节、径级、序级以及邻近细根数量对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寿命皆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份对米槠细根寿命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层深度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米槠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则表明出生年份对二者细根寿命的影响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均依次是序级、出生季节、细根直径、邻近细根数量,而土层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的影响最弱,对米槠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黄锦学凌华杨智杰卢正立熊德成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细根寿命
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米槠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土芯法获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的细根(直径〈2 mm),研究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0~8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82.46±10.81)、(242.73±17.85)和(353.11±16.46) g·m-2,细根生物量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种米槠林分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生物量的35%以上,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变化显著.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分布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树种多样性的增加没有引起米槠林细根空间上的生态位分化.3种米槠林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以米槠天然更新林最高,米槠人工林最低.比根长的大小顺序为米槠人促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天然更新林,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为米槠天然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林分类型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二者均无显著影响,表明林分水平的细根形态可塑性对树种多样性响应不显著.
王韦韦黄锦学陈锋熊德成卢正立黄超超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米槠林细根生物量树种多样性
增温对植物叶片和细根氧化损伤与防御特征及其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中最敏感和活跃的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叶片和细根生理代谢特征及其相互关联的变化不仅反映植物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长状况,也揭示了植物面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特征和适应策略,已经成为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相关实验,从氧化损伤、抗氧化防御及代谢物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变暖条件下植物叶片和细根生理代谢的变化特征和响应机制。目前部分研究认为大气增温将促进叶片体内活性氧类物质的积累,对叶片产生氧化损伤,而对细根的损伤作用不明显,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细根受土壤增温的影响更大。总之,植物叶片和细根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生理代谢特征和器官间的相互协作来响应气候变暖,以及这些响应的内在机制仍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该文系统综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叶片和细根氧化损伤与抗氧化防御特征及其相互关联变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并认为今后还应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种群和群落尺度上加强增温对植物氧化损伤与防御特征的研究;(2)结合地上地下物候特征研究增温对植物氧化损伤与防御特征的影响;(3)从更多植物生理指标间的关联着手深入分析植物氧化损伤与防御特征对增温的响应;(4)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器官的关联和季节差异研究。
杜旭龙黄锦学杨智杰熊德成
关键词:全球变暖叶片细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