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顺

作品数:24 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凋落
  • 4篇凋落叶
  • 4篇亚热带
  • 4篇亚热带常绿阔...
  • 4篇养分
  • 4篇遮荫
  • 4篇污染
  • 4篇阔叶
  • 4篇阔叶林
  • 4篇常绿
  • 4篇常绿阔叶
  • 4篇常绿阔叶林
  • 3篇单因素
  • 3篇蛋白
  • 3篇凋落物
  • 3篇凋落物分解
  • 3篇生物量
  • 3篇树种
  • 3篇土壤
  • 3篇转录

机构

  • 2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 1篇烟台工贸技师...

作者

  • 24篇高顺
  • 11篇杨万勤
  • 7篇陈良华
  • 7篇张健
  • 7篇吴福忠
  • 6篇马志良
  • 4篇陈其兵
  • 4篇姜福星
  • 3篇胡相伟
  • 3篇徐睿
  • 3篇张明锦
  • 2篇魏丕伟
  • 2篇叶萌
  • 2篇宋小艳
  • 2篇朱鹏
  • 2篇李建平
  • 2篇谭波
  • 2篇欧江
  • 2篇杨丽娟
  • 2篇王亚娟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螯合剂对香樟生理特征和镉积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植物修复效率常常受限于污染土壤中较低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添加螯合剂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提升植物修复效率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措施.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EDTA(0.25 mmol·kg-1)和柠檬酸(0.2mmol·kg-1)对Cd污染条件下(10 mg·kg-1)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生物量积累、生理特征、养分含量以及Cd积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在Cd污染条件下,单独添加EDTA、柠檬酸以及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一定程度增加了香樟幼苗的细根生物量,但对其它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添加以上螯合剂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但并未显著影响丙二醛(MDA)的含量;单独添加EDTA增加了细根的N含量(质量分数约14%)以及叶片的P含量(质量分数约15%),添加柠檬酸及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降低了香樟细根的N含量(均降低约20%)以及茎的P含量(分别降低约41%和36%);单独添加柠檬酸并没有显著促进各器官Cd的吸收和积累,但单独添加EDTA和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显著增加了香樟各器官Cd的含量和积累量,与单独添加2种螯合剂相比,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对Cd的积累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的条件下,虽然香樟幼苗Cd的吸收和积累效率最高,但N、P等养分却受到更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对香樟的后续生长和Cd积累效率产生负面效应,因此认为单独施加EDTA能够提升Cd抽提效率,并且不会对香樟的生理特征产生负面影响,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陈良华徐睿张健杨万勤胡相伟张明锦高顺
关键词:镉污染植物修复香樟螯合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和磷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释放动态被引量:11
2015年
为理解植物—土壤之间的养分联系,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季节性降雨期间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第一年不同雨热季节分解中氮(N)、磷(P)动态及释放与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凋落叶的N浓度随雨季的变化动态取决于树种,但除红椿以外的其它5种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浓度变化不明显,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6种凋落叶P浓度动态比较一致,表现为分解初期P浓度稍微下降,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历经一年的分解,红椿N、P释放率最大(分别为81.79%、54.19%),香樟N富集率最大(131.45%),马尾松的P富集率最高(268.75%),且6种凋落叶N、P释放/富集率动态均在雨季最明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C/P呈现下降趋势,而N/P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季节性降雨显著(P<0.05)影响凋落叶N、P动态,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影响N、P释放过程.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
遮荫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采用遮荫试验模拟林地不同光照强度,研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和C、N、P、K化学计量特征,为撂荒地林下间种苜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地上生物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苜蓿地上生物量;62%遮荫处理下全C、N、P含量最高,分别为373.73、34.38和5.47 g·kg-1,并且显著高于对照.遮荫对苜蓿地上部分K含量影响不显著.除72%遮荫处理下C/N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P、C/P随遮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马志良杨万勤吴福忠高顺
关键词:遮荫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对黄柏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的思考被引量:13
2018年
黄柏作为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药材应用广泛、需求量大,但黄柏从种植到临床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和来源树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药材市场和临床用药中无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标准执行等乱象。基于历版《药典》对黄柏的描述,收集并整理黄柏相关文献资料,从黄柏来源树种、有效成分研究及检测等方面进行辩析,探讨《药典》对黄柏修订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规范性,并从川黄柏应用现状建议将秃叶黄皮树收载为川黄柏来源树种。研究有助于从品种和来源树种等方面阐明黄柏药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供应的重要性,提高中药材标准化水平。
杨俐叶萌高顺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黄柏关黄柏黄皮树黄檗
遮荫和土壤类型对青桐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究遮荫和土壤类型对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青桐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50%遮荫(A2,遮光率28%)、75%遮荫(A3,遮光率45%)、95%遮荫(A4,遮光率68%)等4个遮荫处理,结合酸性紫色土(B1)、碱性紫色土(B2)、红壤(B3)、黄壤(B4)等4种土壤类型,分析遮荫、土壤及两者交互作用对青桐苗期生长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土壤和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青桐的生长和养分积累(P<0.05)。随着遮荫强度增加,青桐幼苗苗高逐渐增加,在A4B2处理下苗高最大,但地径最小,其中A3B2处理下青桐幼苗地径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样,K、Ca、Mg、Na总积累量在A3B2处理下均达到最大值,遮荫处理增加K、Ca、Mg向叶的分配比例,减少向根的分配比例。同时,A3B2处理下青桐幼苗对K、Ca、Mg、Na利用效率也较大。综合分析认为,75%遮荫和碱性紫色土可提高青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及养分的积累量,但过度遮荫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青桐苗期适宜的关键栽培管理条件,为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智西民何靖雯王梦颖蒋梦琳杨瑶李嘉鑫陈良华高顺
关键词:遮荫土壤类型积累量利用效率
遮荫对青桐幼苗生长性状与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可反映植物器官营养元素的分配及互作关系,亦可反映其营养利用效率及生长环境的养分限制状况。以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幼苗为材料,分析4种不同光强(全光照,50%、75%和95%遮荫)对青桐幼苗生长,C、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对青桐幼苗的生长性状、生物量、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及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苗高和比叶面积随遮荫强度增加而升高,而地径和粗壮度随遮荫强度增加而减小。总生物量在75%遮荫下最大,在95%遮荫下最小。在各遮荫处理下,叶片C、N、P、K含量均大于根和茎,且N含量顺序为叶>根>茎,K含量顺序为叶>茎>根。C、P、K积累量随遮荫强度增大而增加,在75%遮荫下达到最大值,而在95%遮荫下达到最小值。青桐幼苗C∶N和C∶P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遮荫强度变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50%遮荫下达最大值。青桐各器官N∶P远低于14,即青桐幼苗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生长严重受N限制。这些结果说明,遮荫可调节青桐幼苗在不同光环境中的养分积累与分配,进而影响生物量。因此,青桐苗期培育宜选75%遮荫,有助于苗高、比叶面积、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积累量的增加,而过度遮荫可抑制幼苗生长发育。
智西民王梦颖牛畔青杨瑶蒋梦琳胡云一陈良华高顺
关键词:遮荫生物量积累量化学计量比
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蛋白酶和羟胺还原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人工砍伐四川高县3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形成7种不同大小林窗(100~1 600 m2),并栽植红椿幼苗1 a后参照土壤酶测定方法对林窗中央、林缘、林下蛋白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不同采样位置蛋白酶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林缘、林下、林窗中央,羟胺还原酶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林窗中央、林缘、林下,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林窗中央蛋白酶活性最大体现在1 225 m2林窗,羟胺还原酶活性最大体现在625 m2林窗,两种酶活性随林窗面积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且不同大小林窗间酶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2012年4月—2013年1月,林下蛋白酶活性呈现"W"型变异规律,羟胺还原酶活性呈现"√"变异规律,林窗形成显著改变了酶活性季节动态。林窗式间伐并栽植红椿幼苗改造模式对不同位置蛋白酶、羟胺还原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可以明显改变这两种酶活性季节动态。
李建平高顺张健宋小艳欧江张明锦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林窗
花椒和竹叶花椒生态适宜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探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和竹叶花椒(Z.armatum DC.)适宜生长地区,科学选择栽培区域。收集花椒分布样点196个,竹叶花椒分布样点289个,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al Medicinal Plants,GMPGIS)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境内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湖南、贵州等28个省(区),竹叶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云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等21个省(区)。全球范围内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5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竹叶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4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均以中国和美国面积最大,占全球适宜区总面积的70%以上。花椒、竹叶花椒分布上有明显差异,花椒的适宜区域较竹叶花椒广泛,且在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叠区域。
叶萌杨俐向丽高顺李洪运文登学
关键词:花椒生态因子生态适宜性
响应面法优化萌芽种子蛋白最佳缓冲液萃取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响应面法优化萌芽种子蛋白最佳缓冲液萃取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萌发;(2)蛋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测定;(3)响应面法优化萌芽种子蛋白最佳萃取试验(包括萌芽种子进行缓冲液单因素萃取试验);(4)膜过...
高顺智西民王梦颖林熙牛畔青何靖雯
文献传递
遮荫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撂荒地,了解撂荒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动态可为撂荒地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撂荒地栽植与没有栽植林木是否影响林下草本群落的生物量分配与养分积累仍有待于研究。采用50%—95%遮荫网处理,模拟林下光环境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增加,群落总生物量著降低。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而对根部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根部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光照强度与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群落地上部分C含量,显著提高了P、K含量,对N含量影响不显著;遮荫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根部C、N、P含量,但对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遮荫强度增加,地上部分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根部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仅与地上部分N含量、根部C、N、P含量极显著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C∶N、C∶P和地下部分的C∶N,但对地下部分N∶P、C∶P影响不显著。可见,遮荫将影响撂荒地草本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而根部对光照强度改变的响应不敏感。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朱鹏吴福忠谭波
关键词:遮荫撂荒地生物量分配养分积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