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 作品数:5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2019-2020国际雪联滑雪世界杯医疗保障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为2022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参加2019-2020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以下简称"太舞站")和2019-2020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云顶站(以下简称"云顶站")的运动员损伤及救治情况,分析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结果:2019-2020雪季崇礼两站滑雪世界杯共发生16例较严重的受伤事件,占运动员总数的8%。头颈部(37.5%)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关节和(或)韧带的损伤(43.8%)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结论: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受伤风险。赛事医疗保障指挥部和医疗官的设置、比赛场地(field of play,FOP)医疗小组和救援队的参与和雪场本身的基础医疗设施共同组成了救治一线。在院内医疗保障方面,应侧重于骨科和颅脑外科的准备。 马骁 王佳宁 陈拿云 任爽 时会娟 敖英芳 杨渝平关键词:滑雪 中国崇礼某大型雪场大众滑雪者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对中国崇礼某大型雪场滑雪人群的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测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背景下快速增长的滑雪损伤救治医疗需求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雪季和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雪季在崇礼某大型雪场医疗站就诊的所有受伤滑雪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两个雪季滑雪人数、受伤人数、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情况。结果:两个雪季共发生753例损伤,每1000例滑雪者平均日损伤分别为4.53例和4.46例。两个雪季11月份的每1000例滑雪者平均日损伤例数均比较低,分别为2.20例和1.38例,而不同月份受伤率差异可能与降雪关系不大,更有可能与客流量多少相关。两个雪季的所有受伤者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21~30岁的受伤滑雪者占比最大,达到了36.8%。受伤原因以摔伤(76.6%)为主,受伤概率最高的部位是头颈部(17.9%),其次为膝关节(17.4%)和手腕手指(13.3%)。损伤类型以挫伤及外伤(29.5%)、关节和(或)韧带损伤(22.2%)最为常见。所有受伤者中,儿童(2~12岁)占比12.7%。大于50岁的受伤患者的中重度损伤(包括骨折、脑震荡等)率为34.8%。结论:雪场应重点关注儿童和老年滑雪者的受伤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救援工作;为更好地保障滑雪人群医疗安全,雪场医疗站和附近救治医院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医疗人员和设备,雪场应进一步完善其安全管理和救护体系。 杨渝平 马骁 陈拿云 蒋艳芳 张晓伟 丁中伟 敖英芳关键词:滑雪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近地医疗保障医院在滑雪运动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对中国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救治滑雪受伤者的情况和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建立和优化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之间的救治流程提供依据,为群众滑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崇礼万龙雪场医疗站2018-2019雪季(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最近救治医院的两个时间段(2019年3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所有崇礼区滑雪受伤者的资料,分析受伤者不同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万龙雪场医疗站共记录滑雪损伤者755例,日损伤发生率为2.02‰,最近救治医院共救治838例来自崇礼不同雪场的滑雪受伤者。雪场医疗站的记录中,受伤原因以技术缺陷与失误(53.6%)为主,膝关节受伤比例最高(18.7%),其次为头颈部(12.9%)和下肢(11.9%),中级道上受伤人数最多(40.0%),参加滑雪运动的年限小于5年者最多(81.2%)。救治医院的记录中,损伤类型以骨折或裂隙性骨折、挫伤+外伤、肌肉软组织损伤占据前三位,分别占30.5%、27.4%和21.2%。9.6%的受伤者由雪场救护车转运至医院,其中50%的受伤者为骨折或裂隙性骨折。结论:2018-2019雪季崇礼万龙雪场的滑雪受伤率高于国外文献报道,严重创伤也时有发生(包括严重骨折和脑震荡等),需要转运到最近的救治医院治疗。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都应加强建设,配备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并且在重伤患者的及时转诊、滑雪巡逻队的组织建设和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强协同工作,以便在形成我国滑雪运动医疗保障与救治体系基层网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杨渝平 马骁 陈拿云 蒋艳芳 张晓伟 丁中伟 刘涛 敖英芳关键词:滑雪 急救医疗服务 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106例 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马骁 胡跃林关键词: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韧带 关节镜 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多数学者认为,当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诊断确立后,应积极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主要结构是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和... 胡跃林 郭秦伟 马骁 焦晨 刘晨关键词:踝关节不稳 软骨损伤 韧带修复 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