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支链氨基酸L-Leucine对神经元损伤轴突再生的促进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链氨基酸L‑Leucine对神经元损伤轴突再生的促进方法,步骤一、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的准备;步骤二、选择培养基方法纯化神经元;步骤三、消化‑再种植的神经元损伤模型;步骤四、L‑Leucine作用于损伤神...
- 刘梅刘炎巫荣华徐曼马超滕龙钱晓伟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胃淋巴瘤和浸润性胃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胃淋巴瘤和浸润性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10例及浸润性胃癌35例的CT表现,比较两者病变部位、形态、强化征像、胃腔形态、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浸润等差异。结果:1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多发病灶9例(90%),弥漫性增厚9例(90%),病灶内强化较均匀8例(80%),10例均无明显胃腔梗阻现象,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清晰9例(90%)。35例浸润性胃癌中,多发病灶9例(25.7%),结节状肿块15例,胃壁增厚伴溃疡9例(25.7%),胃壁局限性增厚伴僵硬11例,呈明显强化29例(82.9%),胃腔狭窄梗阻17例(48.6%);胃浆膜面不光整、胃周部分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模糊26例(74.3%)。结论:与浸润性胃癌比较,胃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多发病灶居多,弥漫性增厚的比例明显增高,强化较弱,胃腔梗阻的比例较低,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受侵犯不明显。
- 马超陆亮陆大军蔺金元
-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瘤螺旋CT
- 支链氨基酸L-Leucine对神经元损伤轴突再生的促进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链氨基酸L‑Leucine对神经元损伤轴突再生的促进方法,步骤一、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的准备;步骤二、选择培养基方法纯化神经元;步骤三、消化‑再种植的神经元损伤模型;步骤四、L‑Leucine作用于损伤神...
- 刘梅刘炎巫荣华徐曼马超滕龙钱晓伟
- 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需要与肺炎型肺癌鉴别的相关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12 例,斑片模糊影沿重力分布9 例,枯枝征8 例,胸膜牵拉增厚4 例,空泡征7 例,蜂窝征6 例,7 例小结节;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7 例;骨质破坏3 例;胸腔积液4 例.结论 当CT表现有磨玻璃征、多发结节、枯枝征、空泡及蜂窝征,经抗炎治疗无效时高度考虑肺炎型肺癌.
- 陆大军袁为标马超李海峰
-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CT
- 智能多级顶推紧固器
- 袁银男耿晓曦吴国庆茅靖峰曹阳张旭东周保建陈进海马超胡晓勇张清清
- 该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领域。预紧紧固技术是机械装备零部件装配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国内制造业对大型螺栓预紧紧固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对紧固器的预紧力、预紧精确性和预紧效果不能在线监测及最优控制,预紧方法繁琐,需使用...
- 关键词:
- nestin启动子驱动微管蛋白-EGFP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神经干细胞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构建巢蛋白nestin启动子驱动的微管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斑马鱼及大鼠神经干细胞中正确表达,为实现神经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中微管骨架的动态观察和研究提供工具。方法:设计引物扩增斑马鱼基因组DNA中nestin基因上游启动子-952 bp片段并克隆测序;通过PCR获得斑马鱼EGFP-α-Tubulin融合蛋白序列,构建pzNestin-EGFP-α-Tubulin重组表达质粒;通过显微注射将目的质粒导入斑马鱼胚胎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采用电转法将目的质粒导入大鼠神经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斑马鱼胚胎和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的EGFP荧光蛋白信号。结论:成功构建了pzNestin-EGFP-α-Tubulin质粒,在斑马鱼胚胎和大鼠神经干细胞中均能表达。
- 卓润屠琪峰马超林阁刘梅董张及
- 关键词:Α-TUBULIN斑马鱼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
- 一种消防救援中人体呼吸和心跳信号自适应检测及分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救援中人体呼吸和心跳信号自适应检测及分离方法。本发明包括软件、硬件与算法。可根据消防救援的需要自行选择设备工作频段,穿透障碍物后进行呼吸检测以及未有障碍物或少量障碍物时进行呼吸和心跳检测。通过GNU ...
- 马超施佳佳施佺花冰储柳许致火张永伟张骥章强
-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过程中微管动态性的差异比较
- 2022年
- 目的:通过比较微管蛋白的酪氨酸化、去酪氨酸化水平,分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发育和损伤后微管动态变化。方法: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孕18 d(E18)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修饰微管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对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划伤,采用活细胞拍摄对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生长进行分析比较。提取SD大鼠生后发育不同时间点的坐骨神经和脊髓组织,同时建立SD大鼠的脊髓挫伤和坐骨神经夹伤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提取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修饰(酪氨酸化、去酪氨酸化)的微管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神经元种植1 d相比,在3 d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酪氨酸化、去酪氨酸化微管蛋白均维持较高水平,而海马神经元中酪氨酸化微管蛋白表达较低;活细胞摄像观察显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在体外发育和损伤再生过程中轴突的平均生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体运动速率显著高于海马神经元胞体。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育过程中,坐骨神经组织维持较高的酪氨酸化微管蛋白水平,而在脊髓组织中酪氨酸化微管蛋白的表达逐步下降;在神经损伤后,酪氨酸化微管蛋白在坐骨神经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脊髓酪氨酸化微管蛋白。结论:与中枢神经相比,周围神经在发育和损伤后酪氨酸化修饰微管蛋白水平均高于中枢神经,提示周围神经具有更强的微管动态性。
- 柏为娟马超巫荣华刘炎刘梅
-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