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32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灾害
  • 8篇自然灾害
  • 4篇灾害风险
  • 3篇灾害救助
  • 3篇救助
  • 2篇应急
  • 2篇应急响应
  • 2篇灾情
  • 2篇植被
  • 2篇台风
  • 2篇台风灾害
  • 2篇自然灾害风险
  • 2篇自然灾害救助
  • 2篇风险评估
  • 2篇风灾
  • 2篇草原
  • 1篇雨带
  • 1篇预演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植被变化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马玉玲
  • 4篇方修琦
  • 3篇田青
  • 3篇殷培红
  • 2篇魏本勇
  • 2篇徐伟
  • 2篇葛怡
  • 2篇刘峰贵
  • 2篇侯光良
  • 2篇钱新
  • 2篇周忻
  • 1篇张海峰
  • 1篇闫志壮
  • 1篇周强
  • 1篇云雅如
  • 1篇张镱锂
  • 1篇余卫红
  • 1篇晏朝强
  • 1篇叶瑜
  • 1篇陈磊

传媒

  • 4篇灾害学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风险刍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陆路交通的密度、长度和搭乘陆路交通工具的物资和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交通客流和物流的增多也使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刘峰贵马玉玲魏本勇侯光良张镱锂周强张海峰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中国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风险刍议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陆路交通的密度、长度和搭乘陆路交通工具的物资和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交通客流和物流的增多也使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通过数据统计、GIS方法,对我国陆路交通干线(公路、铁路)的密度和过去死亡人口和自然灾害损失的模数进行叠合分析,认为在自然灾害频次和灾种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陆路交通干线的极端灾害事件日益增多,中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因子在地域分布上中、东部高,西北部低。我国目前众多的极端灾害事件对交通干线的影响,是因为对交通干线的风险因子识别研究不足,应该从节点城市、干线路段和区域交通网络三个方面对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的风险展开研究。
刘峰贵马玉玲魏本勇张镱锂侯光良周强张海峰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
袁艺马玉玲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情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在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升高0.6±0.2℃,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近100年中最温暖的20年.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全球...
马玉玲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文献传递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37
2012年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区;③总体而言,灾害脆弱性较低的地区集中于上海城市中心区,而城市边缘区的社会脆弱性一般较高。
陈磊徐伟周忻马玉玲袁艺钱新葛怡
关键词:自然灾害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41
2006年
利用2000 ̄2003年分县统计数据,以人均占有量为指标,重点研究21世纪初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同时出现“西扩”趋势。目前,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确立的粮食生产大县中近1/3人均粮食占有量已不足400kg,多分布在南方。全国3/4左右的余粮集中出产在东北地区、华北平原中南部地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2/3的余粮地区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区,粮食产量波动大。这些地区的粮食丰歉直接影响到全国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中国粮食安全自然风险增大。加强上述地区的环境变化及粮食安全的自然风险研究,提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势在必行。
殷培红方修琦田青马玉玲
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方法与应用综述被引量:43
2012年
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风险感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的问题。
周忻徐伟袁艺马玉玲钱新葛怡
关键词:风险感知自然灾害文化理论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被引量:87
2006年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殷培红方修琦马玉玲田青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供需平衡
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41
2004年
近百年来 ,尤其近 2 0年 ,全球气候显著变暖 ,已导致植物物候与生产力在过去 2 0年中发生显著变化。遥感方法是研究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利用NOAA/AVHRR数据 ,结合地面气象数据 ,研究近 2 0年来中国东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NDVI与温度、降水变化的相互关系 ,认识呼伦贝尔草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近 2 0年温度变化明显 ,高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 (2 )生长季 (4~ 10月 )NDVI有较明显上升 ,线性拟合分析表明 ,所选 4个区域近 2 0年生长季NDVI平均值上升了 2 .2 %。 (3)NDVI的增加主要在 1988年前后 ,在草原东部后一阶段 (1988~ 1999)比前一阶段 (1982~ 1987)NDVI平均值增加了 7.8%。(4 )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响应显著。NDVI与气温 ,尤其与春季相关性显著。
马玉玲余卫红方修琦
关键词:草原全球变暖NDV降水气象资料
NDVI与先验知识结合确定温带草原植被生长季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4个不同植被类型1982~1999年NDVI的旬际资料,以旬际间NDVI值变化的幅度为主要依据,结合研究区基于物候的生理情况以及NDVI值的大小,来确定植被各个生长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不同草原植被的生长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同时可以区分出青草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云雅如余卫红马玉玲
关键词:NDVI温带草原植被生长季青草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