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悦欣

作品数:67 被引量:509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刺参
  • 10篇养殖
  • 7篇益生菌
  • 7篇细菌
  • 7篇酵母
  • 6篇扇贝
  • 6篇细菌群落
  • 6篇虾夷扇贝
  • 6篇消化酶
  • 5篇异养细菌
  • 5篇幼参
  • 5篇免疫
  • 5篇卡拉胶
  • 5篇可培养细菌
  • 5篇活性
  • 5篇病原
  • 5篇池塘
  • 4篇牙鲆
  • 4篇幼体
  • 4篇群落

机构

  • 40篇大连海洋大学
  • 24篇大连水产学院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獐子岛集团股...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烟台南山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作者

  • 67篇马悦欣
  • 13篇包鹏云
  • 8篇张丛尧
  • 7篇刘长发
  • 7篇常亚青
  • 6篇孙丕海
  • 6篇李璐瑶
  • 6篇孙雪莹
  • 5篇陈炜
  • 5篇曹淑青
  • 5篇宋坚
  • 5篇刘继晨
  • 4篇曹善茂
  • 4篇杨凤
  • 4篇张泽宇
  • 4篇牟海津
  • 4篇江晓路
  • 4篇刘志明
  • 3篇于书渤
  • 3篇雷衍之

传媒

  • 16篇大连水产学院...
  • 15篇大连海洋大学...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水产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2013年中...
  • 1篇2016年中...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参益生菌梅奇酵母C14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2014年
以廉价原料豆粕粉、玉米粉和糖蜜为营养要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的培养基成分,再通过豆粕粉、玉米粉、糖蜜和初始pH值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70 g/L豆粕粉、40 g/L玉米粉、60 g/L糖蜜、初始pH为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梅奇酵母C14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转速180 r/min,接种量3%,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的装液量为25 mL,经28 h培养,C14菌密度可达1.26×109cells/mL,比优化前提高了72.91%。
李璐瑶杜鑫包鹏云张丛尧曹淑青马悦欣
关键词:培养基发酵条件
海洋红酵母H26对刺参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H26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H26为10^5、10^7 cells/g的饲料后,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体壁营养和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时,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幼参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和/或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和糖分含量;在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低的体壁灰分含量;在试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壁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四烯酸(C24:1)含量显著高于/低于饲喂基础饲料幼参(P<0.05),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较低的体壁C20:4n-6、二高-γ-亚麻酸(C20:3n-6)、肾上腺酸(C22:4n-6)/油酸(C18:1)、亚油酸(C18:2n-6)、二十碳二烯酸(C20:2n-6)+二十碳三烯酸(C20:3n-6)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含量;试验第4周和/或第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饲喂含H26为10^5、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呼吸爆发、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溶菌酶活力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及CF溶菌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显示,H26对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H26,可促进幼参生长、增强消化酶活性、增加营养价值,并刺激幼参先天免疫系统。
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马悦欣
关键词:刺参消化酶活力脂肪酸组成免疫指标肠道菌群
大连地区裙带菜绿烂病病原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使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发病期裙带菜栽培水域中的异养细菌数量、病藻带菌量。显微镜压片观察患病藻体细胞中有细菌寄生,从病藻上分离到优势菌株4株,人工感染试验证明为绿烂病的病原菌,经系统分类鉴定定名为火神弧菌(Vibriologei)。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该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马悦欣张泽宇刘长发范春江曹善茂
关键词:裙带菜病原菌
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和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C21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参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添加C14、C21及混合菌(C14+C21)饲料,分别记为M、H和MH组,每株菌添加量在各实验组均为1×10^(5)g^(-1)。实验组幼参连续饲喂28 d后,均改饲基础饲料(29~38 d)。于7、14、21、28、29、31、33、35、38 d时测定幼参体质量,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的免疫参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刺参肠道中饲喂酵母菌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饲喂含混合菌饲料21和28 d时幼参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28 d为2.48%·d^(-1))。MH组幼参肠道胰蛋白酶(28,29~33 d)和脂肪酶(28,29~33 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或C21)组,28 d时分别为500 U·mg^(-1)和20 U·g^(-1)。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MH组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28,29~33 d)和呼吸爆发(28,29~31 d)显著增强,28 d时吞噬的酵母颗粒为3.7×10^(8)mg^(-1),呼吸爆发(OD630 nm)为0.43。28d时,MH组幼参CF的溶菌酶(LSZ)和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H组,分别为17、5.5 U·mL^(-1);MH组幼参CLS的LSZ活力为18 U·mg^(-1),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T-NOS活力为7.0 U·mg^(-1),显著高于对照及M组。停止饲喂含菌饲料后,MH组幼参CF的LSZ活力(29~35 d)和T-NOS(29~31 d)活力以及CLS的LSZ活力(29~31 d)和T-NOS(29~33 d)活力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仍显著。幼参肠道中C14和C21数量与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所测免疫参数(CF的T-NOS活力除外)呈正相关性。【结论】饲喂C14和C21混合益生酵母菌28 d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大于饲喂单一酵母菌,停饲
李明包鹏云陶韦南海林徐哲曹淑青姜玉声马悦欣
关键词:刺参消化酶活力免疫反应
饵料中添加芽孢杆菌BC26对刺参幼参消化酶、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将浓度为105、107、109CFU/g(饵料)的芽孢杆菌BC26添加到基础饵料中,用每一浓度的饵料投喂一组刺参幼参(1.374 g±0.558 g),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每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在12个盛有100 L过滤海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每桶放50头幼参,饲养试验共进行45 d。试验结束后,分析芽孢杆菌BC26对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芽孢杆菌BC26饵料的各组幼参肠道中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中的酚氧化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投喂浓度为107、109CFU/g(饵料)的芽孢杆菌BC26组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病原菌灿烂弧菌NB13攻毒各组幼参,投喂芽孢杆菌BC26组的幼参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芽孢杆菌BC26可促进刺参消化和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其抗病力。
刘姣韩华孙飞雪张丛尧曹淑青赵乃锡马悦欣
关键词:刺参消化酶免疫反应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真菌活性被引量:7
2005年
以分离自石莼、浒苔的16株附生真菌作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石莼Ulvalactuca、孔石莼Ulva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的79株细菌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47株,占总测试菌株的59.5%。不同海藻表面拮抗细菌的分布比例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海藻表面的附生细菌可能帮助宿主阻止真菌等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
马悦欣于作镇于书渤安军
关键词:海藻附生细菌抗真菌活性
液熏蓝点马鲛鱼片的抗氧化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对液熏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所用的熏液进行了抗氧化研究 ,根据液熏蓝点马鲛鱼片油脂脂肪酸组成、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结果 ,证明了熏液的抗氧化作用。液熏蓝点马鲛鱼片在 5~ 6℃下贮藏 6 0d后的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为 4 8、7 8mg/g ;感官检验结果表明 ,液熏蓝点马鲛鱼片色泽棕黄 ,有光泽 ,熏制风味浓郁 ,鱼肉的组织结构紧密 ,口感好。贮藏期控制在 45d以内为最佳。
汪秋宽陈炜马悦欣赵宏伟
关键词:鱼片蓝点马鲛抗氧化
大连地区裙带菜斑点烂病病原菌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从裙带菜斑点烂病典型病藻上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三株经感染健康藻得到与病藻相同的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裙带菜斑点烂病的病原菌,经系统分类鉴定定名为优美德利菌(Deleyavenusta)。
马悦欣张泽宇范春江曹善茂
关键词:裙带菜病原菌
一种降低海参生态养殖池塘冰下水高溶解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海参生态养殖池塘冰下水高溶解氧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在池塘冰面开凿冰槽且在冰槽内预置连通冰面上下的植物秸秆;在池塘的冰面上制做乌冰层;开动安置在池塘内的推水机扰动水体。可有效降低北方海参养殖池塘冬季...
包鹏云马悦欣姜玉声
镉对刺参幼参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评价水体中镉(Cd^(2+))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效果,以刺参幼参(体质量8.87 g±1.12 g)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6~18℃下,探讨水体中不同浓度Cd^(2+)(<0.005、0.025、0.050、0.250、0.500 mg/L)胁迫下幼参体内MT含量随Cd^(2+)胁迫时间(0、12、36、60、84、108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延长,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36 h时各组织中MT含量最高或相对较高;Cd^(2+)胁迫36 h时,幼参体内MT含量依次为肠道>呼吸树>体壁,且Cd^(2+)胁迫后幼参各组织间M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下,Cd^(2+)浓度试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d^(2+)胁迫各时间点,幼参肠道和呼吸树中MT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显著"阶梯式"升高(P<0.05),体壁中MT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d^(2+)浓度为0.025、0.050 mg/L时,体壁中MT含量相差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Cd^(2+)浓度最高组(0.500 mg/L)(P<0.05)。研究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刺参组织合成金属硫蛋白,其中对肠道和呼吸树的诱导效果最明显,36 h即可达到较为显著的诱导效果,因此,刺参肠道和呼吸树组织中的MT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中重金属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张丛尧吴反修张建强左然涛马悦欣常亚青周玮
关键词:刺参金属硫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