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而立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52年文献的系统分析被引量:4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原发性胆汁陛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所有有关中国人PBC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自1955—2007年共有103篇PBC相关文献,2740例病例报道(剔除重复报道)。16篇文献中9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男为6.82:1,平均年龄42.0~56.2岁,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2.0~98.4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72.40%)、黄疸(67.41%)、纳差(68.58%)、瘙痒(45.60%),无症状患者占20%。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57.53%)、肝肿大(43.56%)和腹水(18.45%)。肝功能检查见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免疫球蛋白以IgM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及其M2型阳性率分别为88.98%与82.65%。30.96%患者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伴发疾病以干燥综合征最常见(9.14%),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95%)和2型糖尿病(2.54%)。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者68.05%(345/507)有效。最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41.67%)和肝衰竭(41.67%)。肝移植仍是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国人PBC的特点同国外报道基本相似。进一步的研究应侧重于流行病学调查、无症状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免疫学机制、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及肝移植作用等方面。
- 顾而立姚光弼
- 关键词:肝硬化抗线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熊去氧胆酸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16年
-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53%的肝细胞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晚期HCC的预后通常较差,所以早期检测HCC具有重要意义。对HCC发生率高的人群进行监测可使得病人可在早期阶段进行更优化的治疗,如射频消融、肝切除、栓塞、移植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黄夕夏顾而立王虹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HCC恶性肿瘤
- 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9
- 2004年
- 背景:食管酸暴露增加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食管体部蠕动不完全或缺乏可造成食管清除功能障碍。目的:评估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包括非特异性食管动力紊乱(NEMD)和无效食管收缩(IEM)在GERD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NEMD和IEM与胃食管酸反流和内镜下食管炎的关系,以探讨它们在GERD中的作用。方法:对116例GERD患者行标准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75例患者行内镜检查。结果:98例(84.5%)GERD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其中77例为NEMD,NEMD中8例符合IEM的诊断标准。合并NEMD或IEM的GERD患者的pH<4总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食管动力正常患者(8.0%±9.3%和15.7%±13.5%对3.0%±4.7%,P<0.05);立位和卧位pH<4时间百分比亦显著高于食管动力正常患者(立位:8.8%±11.1%和17.4%±21.0%对3.6%±4.1%,P<0.01;卧位:7.0%±10.4%和16.1%±12.2%对2.3%±6.7%,P<0.05)。合并IEM的GERD患者总食管酸清除(EAC)时间和立位EAC时间较食管动力正常患者显著延长(总EAC时间:1.89min/反流±1.82min/反流对0.66min/反流±0.58min/反流,P<0.05;立位EAC时间:1.96min/反流±1.96min/反流对0.59min/反流±0.48min/反流,P<0.05)。75例行内镜检查的GERD患者中。
- 王虹高建萍周磊顾清顾而立周慧
- 关键词:食管体部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黏膜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有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高风险因素。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对照随机开放试验。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8家医院的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接受初始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并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应答状况最终转为两药联合治疗的抗病毒方案,随访至192周。观察患者的基线状态、病毒学应答、病毒耐药变异,探讨H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结果207例患者在192周随访中,14例(6.76%)发生HCC的患者为HCC组,未发生HCC者中有123例留存有完整血清可进行耐药位点检测,为非HCC组。患者性别、基线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特征,以及治疗中的HBsAg定量水平和病毒学应答均与HCC的发生无显著相关。HCC患者较非HCC患者发生更多rtM204V/I变异(64.29%比29.27%,P=0.014)。Cox回归分析发现,起始治疗时年龄≥50岁和发生rtM204V/I变异是发生HCC的风险因子(年龄:HR-1.093,95%CI:1.024~1.166;发生rtM204V/I变异:HR=4.28,95%CI:1.394~13.133)。结论年龄≥50岁和存在rtM204V/I变异是核苷(酸)类似物有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 顾而立王虹吴晶沈瑶杰马秀云谢青潘红英巫善明李军陈成伟徐小薇计焱焱张文宏
- 关键词:肝细胞肝炎乙型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
- miR-411-5p对胃癌细胞凋亡、增殖和干样特性以及裸鼠成瘤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 miR-411-5p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染效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染色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样特性.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半胱天冬酶-9(Caspase-9)及P2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411-5p过表达组BrdU阳性细胞减少,PC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Caspase-9及P21蛋白表达上调;干细胞数减少.与miR-NC组比较,肿瘤体质量和肿瘤体积减小,肿瘤组织中PCNA和Caspase-3表达下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iR-411-5p过表达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干细胞样特性,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 谢军马快贾雯顾而立
- 关键词:SGC-7901细胞异种移植瘤
-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一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患者男.66岁,因“反复便血伴腹痛半年余.加重2周”于2015年9月8日入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解黑便,辗转多家医院诊治均未查明病因。
- 黄夕夏顾而立王虹
- 关键词:反复便血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型症状
- 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长期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和拉米夫定治疗,评价两种不同联合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来自全国8家医疗机构的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
- 顾而立姚光弼王虹计焱焱马秀云谢青潘红英巫善明李军陈成伟徐小薇
-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96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29
- 2014年
-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ADV)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纳入8所医院的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代码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初始ADV组和初始拉米夫定组.两组初始分别接受ADV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治疗第24或36周时,如果患者血清HBV DNA>3.30 lgIU/mL或出现病毒学突破(VBT),则加用另1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第48周,所有患者均改为两药联合治疗,直至第96周.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或肝细胞癌的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生物化学应答、VBT、HBV的耐药基因变异和不良反应等.统计学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206例患者在96周随访中,共17例(8.25%)发生肝硬化并发症或肝细胞癌,其中8例(3.88%)为肝细胞癌.治疗第96周,初始ADV组的HBV DNA阴转率为80.9%(76/94),初始拉米夫定组为70.5% (67/95);初始ADV组ALT水平恢复正常占95.7%(90/94),初始拉米夫定组占87.4%(83/95);与基线比较,初始ADV组和初始拉米夫定组的血清白蛋白分别上升2.5和3.3 g/L,PT分别下降0.6和0.7s.初始ADV组VBT累积发生率为7.84%(8/102),初始拉米夫定组为23.08%(2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3).14例在治疗第96周仍未获得病毒学转阴的患者中,11例在治疗过程中曾发生VBT,其中7例存在基因变异,另4例为野生株.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和头晕,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 初始ADV与初始拉米夫定的联合治疗策略能防止CHB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并发症或肝细胞癌的发生,并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和生物化学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轻.
- 顾而立姚光弼王虹计焱焱马秀云谢青潘红英巫善明李军陈成伟徐小薇
- 关键词:肝硬化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5例被引量:2
- 2007年
- 顾而立王虹计焱焱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治过程
- 非那西丁代谢试验与^(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在正常志愿者中的重复性和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与非那西丁代谢试验在正常志愿者中的重复性、相关性和性别差异。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了2次非那西丁试验和2次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观察其重复性与相关性,以及年龄性别的影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服药后2h血清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总醋氨酚。13C-美沙西丁试验由红外线质谱仪测定40min最大浓度(Dosemax40),及40min和120min累积丰度(Cum40、120min)。结果非那西丁试验和13C-美沙西丁试验的重复试验显示了良好的重现性,但此两项试验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均较大,其中非那西丁浓度(Phe)的差异最大,其范围为6.3%~137%,血清总醋氨酚(∑Ace)最小,为2.1%~39.5%。个体间差异也较大,其中Phe最大,为107.8%。Dose40最小,为27%。结论非那西丁代谢试验和13C-美沙西丁代谢试验有较好的重现性,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二者在早期有较好的相关性。性别与年龄对二者均无影响。
- 顾而立贺平王虹周磊顾清高建萍张悦
- 关键词:非那西丁CYP450CYP1A2肝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