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新
- 作品数:29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龚原、耿南仲《周易新讲义》名实考略
- 2014年
- 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科举制度,王氏新学系列著作行于场屋,直接影响到北宋后期直至南宋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取士制度。龚原、耿南仲分别著有《周易新讲义》,先后作为三舍法实施期间的太学讲义,与王安石《易义》是一脉相承的。宋代以降,有关龚、耿《易》学著作的著录及其版本流传颇有参差,本文试做辨析。龚、耿二人本王学一派,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但其书在内容上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
- 顾永新
- 苏辙佚文两篇疏证
- 2004年
- 苏辙佚文两篇《诗论》、《春秋论》,不见于《栾城集》、《后集》、《三集》及《应诏集》,亦不见于刘尚荣先生《苏辙佚著辑考》及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本所附《栾城集拾遗》,仅见于《三苏先生文粹》。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六四亦收此两篇,篇题分别作《诗说》、《春秋说》。本文校录《诗论》、《春秋论》两篇,并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疏证,一方面以苏证苏,彼此印证,转相发明,另一方面注其出处,揭示其学术背景和思想关联。这两篇佚文对于苏辙学术思想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 顾永新
- 关键词:苏辙佚文《诗论》
- 山井鼎手校闽本诸经校勘日志辑证
- 2018年
-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山井鼎手校闽本诸经保存了山井本人所做的句读、校语及日志、题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吉川幸次郎先生对其进行初步研究,认定为《七经孟子考文》之底本.本文完整迻录诸经校勘日志,并对校语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厘清山井校勘诸经的先后次序和起讫时间,得出山井手校闽本并非《考文》之底本的结论.闽本校语汇集了山井前期校勘工作的成果,在《考文》成书过程中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底本,但在校勘学上可以视为工作底本,在《考文》成书之前应该存在一个将闽本校语过录到底本(汲古阁本)上的环节.
- 顾永新
- 经学文献与经学文献学刍议
- 2019年
-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和根基,构成了中国学术史的主线,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形式,对古代思想、政治、文化、学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经学的知识载体和表现形式——经学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而以经学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经学文献学,与经学研究同步,贯穿着经学史的始终,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据其枢要,持久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 顾永新
- 关键词:中国传统学术中国学术史经学研究经学史知识载体
- 《孝经郑注》回传中国考被引量:3
- 2004年
- 现在一般认为,《孝经》是孔子门人或曾子门人(或者是再传)记录、整理孔子对曾子讲述孝道言论的著作,成书当不晚于战国时期,其间又经过这一学派学者的不断加工.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颜贞献之,凡十八章,长孙氏、江翁、后仓、翼奉、张禹等皆名其学,是为今文.……
- 顾永新
- 关键词:《孝经》回传
- 从《四书辑释》的编刻看《四书》学学术史被引量:9
- 2006年
- 元代理学家倪士毅绍其师业,撰述《四书辑释》,对宋元以来《四书》学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元至正元年,其书由建阳刘氏日新堂初刻;七年又由倪氏本人重订完成,未及刊行;明初坊间出现了与元代另一部著名的《四书》类著作——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的合编本。明永乐中胡广等纂修《四书大全》,以《四书辑释》为蓝本,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明宣德、正统间,王逢、刘剡在明初合编本的基础上,访得倪氏重订本,又参照元人的其他《四书》类著作,编成一部集锦式的《四书》讲章——《四书通义》。基于对《四书辑释》成书、重订及刊刻的考察,旨在探究其背后的学术动因和学术思潮,及其所折射出的宋元以降《四书》学的发展轨迹。
- 顾永新
- 关键词:理学家
- 《周易经文注疏校证》述评——马光宇先生《周易》校勘学刍议
- 2017年
- 台湾学者马光宇所撰《周易经文注疏校证》,广校众本,汇辑异文,校异同间校是非,较之清人有所推进,是《周易》校勘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于《周易》经传注疏文本的解读及其版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校证》毕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到那个时代经学文献学发展水平的局限,同时也受到国际、两岸学术交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参校版本搜罗不广、认定不当,未能充分吸收前人校勘成果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其书所出校异文之确切与否及按断之是非曲直,今以乾卦为中心,通过实际校勘,揭示异同,评骘正误,以期对《校证》的成就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
- 顾永新
- 关键词:《周易》校勘学
- 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之数及柳宗元驳难平议
- 2020年
- 刘禹锡与董侹论《易》,董生引据僧一行、毕中和说,尝试通过筮法理论来揭示“由数立文”的“易”生成原理,指出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的实质是“举老而称”“尚变而称”。刘氏称此说为董生所从出之一行至毕中和学派首创,感慨系之。柳宗元的驳难即主要集中在这一点,认为刘氏所谓新奇的这个理论实际上承袭自韩康伯注和孔颖达疏,并非一行学派创见。韩注和孔疏只是略及成卦法,而从一行、毕中和直至董生、刘氏着重讨论变卦法,并与《左传》《国语》筮例相互印证,在《易》学史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的。
- 顾永新
- 关键词:刘禹锡《周易》筮法
- 《诗集传》音释本考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
- 顾永新
- 关键词:《诗集传》《诗经》学元人
- 经学文献与经学文献学刍议被引量:5
- 2019年
- 经学文献的主体是儒家经典的原典以及以之为核心的历代章句、注释、评论、考据、校勘、辑佚、编纂、刊布等研究、整理成果。我们把古代经学文献从整体上划分为三大系统--"正经注疏""五经四书"两大主干系统加上辅翼系统,同时引进级次文献的概念,提出"树状年轮结构"的分析方法,以厘清经学文献整体及其内部各系统的层级结构。以经学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经学文献学,既是传统文献学的分支,也是传统经学的分支,具备经学和文献学的双重属性,旨在揭示经学文献的内容属性、形式特点、载体构造、范畴类别以及沿革传承、庋藏刊布的一般规律,并为其整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经学文献学与经学、经学史三位一体,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 顾永新
- 关键词:经学经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