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彬

作品数:62 被引量:365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色谱
  • 14篇相色谱
  • 13篇多环芳烃
  • 13篇气相色谱
  • 12篇气相
  • 11篇溢油
  • 9篇质谱
  • 9篇风化
  • 8篇沉积物
  • 7篇PAHS
  • 6篇原油
  • 6篇降解菌
  • 5篇多氯联苯
  • 5篇生物修复
  • 5篇水体
  • 5篇污染
  • 5篇金属
  • 5篇降解
  • 5篇海洋溢油
  • 5篇海域

机构

  • 59篇国家海洋局第...
  • 2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桓台县环境保...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 1篇荣成市渔业技...

作者

  • 62篇韩彬
  • 40篇王小如
  • 36篇郑立
  • 14篇曹磊
  • 10篇蒋凤华
  • 10篇杨东方
  • 10篇宋转玲
  • 8篇白红妍
  • 8篇陈军辉
  • 7篇周涛
  • 7篇崔志松
  • 7篇孙丕喜
  • 7篇黎先春
  • 7篇高伟
  • 6篇李景喜
  • 5篇李培昌
  • 5篇李倩
  • 5篇王江涛
  • 5篇杨佩华
  • 4篇杨佰娟

传媒

  • 9篇海洋科学
  • 8篇环境化学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5篇岩矿测试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分析化学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海岸工程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色谱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墨水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运用GC-MS测定了墨水河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浓度,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解析了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苊烯、苊、蒽和苯并(a)蒽在部分样品中未检出,其余12种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16种PAHs总浓度为196.51—8549.33 ng·g^(-1),平均浓度为3320.03 ng·g^(-1).沉积物中PAHs的环数分布以高环为主,运用轻重比、分子比值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等3种方法,共同确定PAHs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混合源(煤炭、生物质和汽油燃烧源)、柴油燃烧源和石油源,这3种来源对总PAHs的贡献分别为59.8%、26.0%和14.2%.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PAHs生态风险分析表明,芴、菲、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在墨水河中下游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风险,二苯并(a,h)蒽存在经常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可能;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分析表明,墨水河上游和入海口处PAHs的综合生态风险较低,而中下游站位则具有中低风险.
刘少鹏李先国张大海李加付韩彬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微量组分特征比值法应用于甲苯溯源鉴别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市售5个厂家甲苯的微量特征组分进行测定分析,共筛选出了10个可用于甲苯溯源的诊断比值.利用所选诊断比值的散点分布图,结合相似度及t检验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完全鉴别室外风化30 min以内的甲苯样品.
周涛韩彬陈军辉刘新民郑立王小如
关键词:甲苯气相色谱-质谱
海洋石油降解菌Alcanivorax sp. 97CO-5的固定化及其石油降解效果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应用不同材料固定海洋石油烃降解菌Alcanivorax sp.97CO-5,考察并比较了其成型、传质、包埋菌体活性和石油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海藻酸钠包埋材料中细菌的增长最为显著,8 d后材料中细菌数量达到1.2×106CFU/g,为初始细菌细胞数量的3.85倍,是最适的固定化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剂14 d对石油的净降解率达到34.1%,其石油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体(28.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固定化菌剂对石油中总烷烃降解率为57.9%,其中对nC21~nC31的中长链烷烃的降解率可达到54.6%;固定化菌剂相对于游离菌体,对芴(FLU)和二苯并噻吩(DBT)两类烷基化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达到44.9%和44.2%,而游离降解菌仅为25.4%和24.7%。实验证明,固定化技术促进了Alcanivorax sp.97CO-5菌体降解性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中长链烷烃和部分芳烃成分的降解。
李馨子高伟崔志松李倩高祥兴韩彬周涛殷月芬郑立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生物修复
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及风化条件下元素的变化规律被引量:4
2011年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原油及自然风化后原油中的V、Cr、Mn、Fe、Ni、Zn、Mo、Ba等11种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11种微量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0056~0.8729μg/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相对标准偏差(RSD)<5.0%。经过30d风化,原油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其中Ni、V元素含量相对稳定,抗风化能力较强,且Ni/V比值基本保持不变。
杨春茹陈发荣李景喜郑立杨东方韩彬王小如
关键词:原油微量金属元素风化
南中国海海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近年来,随着沿海化工生产基地的大量投入运营及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业的日益增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在近海环境中普遍检出。为了对南中国海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有所了解,本文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南中国海海水中的15种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进行测定,两类化合物各检出6种。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92.30ng/L和1.16~76.24ng/L,200m层海水中分别为0~69.85ng/L和0~49.63ng/L,500m层海水中分别为0~56.68ng/L和0~26.47ng/L。由此可看出,该海域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分布特征大致呈现为:表层〉200m层〉500m层,原因可能是污染源主要来自周围地表径流或大气输入,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吸附于悬浮体由表层向下层迁移。与国内外相关海洋环境中有机农药及多氯联苯含量水平相比较,南中国海海水中有机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低于国内大部分水域,但高于国外已知海洋水体中的含量。南中国海中有机农药和多氯联苯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取得为下一步对海洋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周涛韩彬徐亚岩刘新民郑立王小如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气相色谱法
综合模拟风化条件下渤海原油中生物标志物及多环芳烃风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该文以渤海原油SZ36-1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模拟风化实验,探讨了原油中生物标志物及5类多环芳烃(PAHs)组分的分布情况及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30 d风化,渤海原油SZ36-1中大部分生物标志物表现出强的稳定性,部分PAHs的分布发生较大改变,其中萘系列化合物损失最严重,相对浓度的损失达80.34%;菲、二苯并噻吩、、芴系列则相对稳定;经t检验分析风化样品测试数据,生物标志物诊断比值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所选取多环芳烃新诊断比值中,菲和系列、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类、烷基取代芴类的抗风化能力较强,可用于油源鉴别。
韩彬曹磊郑立王小如
关键词:原油生物标志物多环芳烃风化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脂肪酸成分被引量:2
2010年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定性,气相色谱配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建立了一种完整的测定土壤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各组分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3~0.999 9,仪器精密度(RSD,n=6)为0.73%~2.57%,检出限为0.016~0.038 mg/L,平均回收率为97.86%。建立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且可以满足实际样品的测定需要。
李培昌韩彬张鹏曹磊郑晓玲何鹰王小如
关键词:土壤脂肪酸成分气相色谱法
一种利用海带渣制备的用于石油污染修复的固定化菌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溢油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固定化菌剂,所使用的固定化材料包含有海带渣、高岭土和胶黏剂。本发明提供的海带渣材料既可以吸附石油烃,又可以作为固定化材料包埋石油降解菌,这样一方面海带渣通过主动吸附石...
郑立张毅然高伟李倩韩彬崔志松何昌飞高详兴栾晓
复合菌液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为检验基于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复合菌液(专利号ZL 201010223463.6)的除油能力,依据降解指数n-C17/Pr、n-C18/Ph计算石油烃降解率,监测海水中石油烃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综合评价模拟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显示,模拟溢油岸滩条件下,添加了复合菌液和可溶性营养盐的处理28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3.47%和45.07%,与自然风化相比提高了24.70%和26.40%;添加复合菌液和缓释肥的处理28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75.65%和78.28%,与自然风化相比提高了56.88%和59.61%.结果表明,复合菌液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缓释肥对生物降解的促进效应优于可溶性营养盐;研究结果为复合菌液进一步在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崔志松李倩高伟杨佰娟韩彬张魁英周文俊杨官品郑立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物修复岸滩缓释肥
重度风化溢油及典型有机危化品泄漏溯源
海洋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事故中海洋溢油和海洋有机危险化学品泄漏最为常见。目前海洋溢油溯源鉴定方面主要的问题在于重度风化溢油中微量特征组分的缺失,导致国标中所设定的部分鉴定指标不可用,溯源难度大;海洋泄漏有机危险化学品溯源...
韩彬
关键词:海洋溢油稳定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