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定坤
-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聚集型煤系烃源岩天然气贡献率定量计算——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随非常规油气和川东北陆相天然气勘探的迅速发展,急需厘清各类型烃源岩对整个气藏的贡献。因此,选择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作为突破,通过控制变量对比研究,发现分散型有机质源岩与聚集型有机质源岩各约占须家河组烃源岩的90%和10%。干酪根镜检分析表明,分散型有机质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和Ⅲ型,分别约占55%和45%,聚集型有机质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天然气同位素及组分等成因性质分析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煤型气与油型气各约占70%和30%。计算表明,聚集型有机质源岩对元坝须家河组气藏贡献率约为60%。
- 戴箫关平韩定坤刘若冰谢小琴张巍
- 关键词:须家河组有机质类型煤系烃源岩
- 川东北地区三叠侏罗系陆相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陆相地层主力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查明了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发育大量有效烃源岩甚至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各地区各层系TOC平均值介于0.41%~2.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介于1.3%~2.0%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可成为该区中、下侏罗统非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及成藏特征分析,发现中、下侏罗统陆相非常规油气来源于陆相烃源岩,未显示海相油气来源,说明由于陆相储层异常致密,导致油气运移困难而源内或近源成藏。其中,元坝–阆中地区千佛崖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烃源岩,自流井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两套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的油气来自于须家河组烃源岩。下侏罗统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条件,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具备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条件。
- 张巍关平韩定坤孟仟祥谢小琴简星刘若冰
- 关键词:川东北烃源岩油源对比非常规油气
- 白云石化作用对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勘探实践表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优质储层的存在与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区域,其下部地层多发育优质储层。为此,通过常规岩石薄片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成岩作用与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白云石化作用对该区储层发育的具体贡献,并重点讨论了过去受到质疑的海相碳酸盐岩混合水白云石化的观点。结论认为:①该区存在交代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热液白云石化等4种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其几乎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分布;②同生期混合水白云岩的孔隙并不发育,而其下部地层溶蚀作用较强,溶蚀孔隙发育,原因在于同生期混合水白云岩多为粉晶白云岩,原始孔隙不发育,未给后期溶蚀创造条件,而其下部埋藏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晶粒相对较粗,易于溶蚀;③推测早期因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可为深埋过程中的白云石化作用提供丰富的Mg2+,促使深埋条件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为溶蚀孔洞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
- 韩定坤傅恒刘雁婷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北部优质储层溶蚀孔洞
- 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4
- 2008年
- 南方白垩系多以红色、紫红色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由于缺乏烃源岩,在勘探上一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白垩系油气藏或油气显示,显示出白垩系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白垩系发育优质储层和高效盖层,同时白垩系与下伏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和上覆新生代陆相地层构成叠合盆地,这两套层系均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在南方特别是中下扬子地区喜马拉雅期以来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伴生了大量的断裂,这些断裂沟通了白垩系与上下覆地层的烃源岩,形成了断裂型和不整合型的不连续的生储盖成藏组合,来自古近系烃源岩和具有二次生烃能力的中生代、古生代烃源岩的充足油气在白垩系形成新生古储型、古生新储型和少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其油气富集成藏关键因素是临近生烃中心、油气源充足,其二是断裂系统相对发育,为白垩系油气成藏提供了必要输导体系.
- 陈波张昌民罗明霞雷清亮韩定坤周晓俊
- 关键词:叠合盆地二次生烃输导体系
- 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高分辨层序地层特征研究——以江汉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渔洋组为例被引量:18
- 2007年
- 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上统渔洋组地层旋回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渔洋组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洪水—漫湖沉积体系,其气候变化的特点是短暂洪水期与较长干旱的间洪水期交替变化,同时表现出不同级别的旋回,在气候越来越干旱的背景下,洪水期持续的时间就会越短,洪水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在短期的气候变化旋回下,地层沉积特征表现为洪水期沉积的水道、砂坪等微相与干旱的间洪水期泥坪微相互层。在中期气候变化旋回下,主洪水期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沉积分布广泛,形成较厚的灰色水道砂岩沉积和灰色泥岩沉积夹薄层的红色泥坪沉积,间洪水期沉积为砂坪、混合坪与泥坪互层构成。长期旋回表现为每个中期主洪水期越来越小、水道沉积规模变小,间洪水期形成的红色泥坪厚度逐渐加厚,代表气候越来越干旱。研究区的这种地层旋回变化特征反映出气候是地层旋回的主控因素,不仅控制地层的短期旋回,同时控制地层的中长期旋回。这些特征具明显的等时性和可对比性,为油田开发过程中小层对比及油层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波张昌民韩定坤赵海涛赖志云
- 关键词:气候演变洪水期基准面变化
- 江汉盆地白垩系储集层中硬石膏的成岩作用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13
- 2007年
- 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储集物性除受沉积微相控制外还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各种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在研究区均有出现,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交代作用对储集层孔渗性起破坏性作用;而溶解作用形成大量粒间、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对改善储集层性质起到了较好的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引起区内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的关键成岩作用是硬石膏的胶结与交代作用,形成硬石膏的硫酸盐来自新沟咀组烃源岩中的膏盐段,其中的硫酸盐随油气的运移一起进入储集层,硬石膏的出现范围预示着油气的到达位置,因此它对研究区的油气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 熊金玉关平韩定坤张文涛王颖嘉罗曼李多丽
- 关键词:江汉盆地硬石膏储集层物性成岩作用
- 江汉盆地西南缘二次生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江汉盆地西南缘地区谢凤桥、复兴场、采穴等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很大,油气富集程度与早第三纪晚期构造抬升剥蚀和二次生烃潜力的大小有关。烃源岩晚期增熟、原油同源但成熟度不同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均证实研究区发生了二次生烃作用。研究区构造在盆地抬升前形成的油气藏在盆地抬升时部分或全部被破坏;能捕获到二次生烃的构造,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谢凤桥构造捕获并保存了两次生成的油气,油气富集程度最高。采穴构造和复兴场构造初次运聚的油气成藏后在盆地抬升时部分散失,但采穴构造获得二次生烃供油,油气富集程度较高,而复兴场构造未获得二次生烃供油,油气藏含油饱和度低,油气富集程度差。
- 陈波韩定坤罗明霞闫亮
- 关键词:烃源岩成熟度二次生烃埋藏史江汉盆地
- 川东北陆相储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分析川东北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并结合海相天然气数据进行天然气类型划分。对比海相和陆相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组成δDCH4、稀有气体同位素40 Ar/36 Ar,分析陆相天然气的来源。不同区域陆相储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来源差别较大。通南巴地区的陆相储层天然气δ13C2值较低(<-29‰),δDCH4值分布范围较大(-186‰^-127‰)且跨越海、陆相分界线(-160‰),为海相来源油型气和陆相来源煤型气、油型气的不均匀混合,海相来源天然气贡献显著;元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δ13C2值分布范围较大且跨越煤、油型气分界线(-29‰^-26‰),以煤型气为主,伴有少油型气,δDCH4值较低,为陆相地层自生自储型油型气;阆中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δ13C2和δDCH4特征显示其为陆相来源的油型气。
- 谢小琴关平韩定坤刘若冰张巍
- 关键词:川东北地球化学特征
- 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藏特征与勘探潜力被引量:7
- 2006年
- 江汉地区白垩系广泛分布于盆地周缘露头和盆地内,以红色砂泥岩为主,缺乏生烃潜力,但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上覆第三纪断陷层,为其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条件,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并被最近的勘探证实。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油气藏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白垩系油气藏的油源来自邻近第三系烃源岩,由于白垩系储层与第三系烃源岩通过断层沟通、油气沿断层运移到白垩系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同时在沔阳凹陷还发现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也具有生烃潜力,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上覆白垩系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
- 陈波韩定坤罗明霞赵海涛
- 关键词:江汉盆地白垩系成藏条件勘探潜力
-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对元坝地区6口单井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二叠系长兴组地层进行薄片样品系统采集,依靠显微镜观察分析,识别出该区30种岩石类型及其4种沉积物来源,并鉴定出该区具有深水沉积特征的放射虫硅质岩,为该区长兴组早期深海沉积环境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 吴其林傅恒李秀华韩定坤黄勇段金宝
- 关键词:岩石学海绵礁放射虫长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