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仕珍

作品数:56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2篇直翅目
  • 29篇蚱总科
  • 25篇蚱科
  • 23篇新种记述
  • 19篇蚱属
  • 10篇英文
  • 9篇短翼蚱科
  • 6篇波蚱属
  • 5篇高校
  • 4篇就业
  • 4篇刺翼蚱科
  • 3篇玛蚱属
  • 3篇民族
  • 3篇民族地区
  • 3篇蝗科
  • 3篇蝗总科
  • 3篇教学
  • 2篇地区高校
  • 2篇生物学
  • 2篇土壤

机构

  • 43篇河池学院
  • 3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2篇韦仕珍
  • 34篇邓维安
  • 32篇郑哲民
  • 6篇董塔健
  • 5篇梁达友
  • 5篇李晓东
  • 2篇侯宗毅
  • 2篇安慧
  • 2篇林敏平
  • 2篇覃国乐
  • 2篇史沉鱼
  • 1篇李楠
  • 1篇周志军
  • 1篇石福明
  • 1篇韩爱平
  • 1篇原宝东
  • 1篇江日青
  • 1篇陆春文
  • 1篇韦毅
  • 1篇黄永明

传媒

  • 13篇动物分类学报
  • 7篇Entomo...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动物
  • 3篇河池学院学报
  • 2篇大众科技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Zoolog...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部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英文)被引量:5
2007年
记述采自中国南部地区蚱属2新种,即马关蚱Tetrix maguanensis sp.nov.和六万山蚱Tetrix liuwan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1 马关蚱,新种Tetrix maguanensis sp.nov.(图1 ~7)本种近似于Tetrix xinganensis Zheng et Wei, 1997,主要区别为: 1)颜面隆起纵沟狭于触角基节的宽; 2)沟前区侧隆线平行; 3)前胸背板肩部不具1对短纵隆线;4)后翅超过前胸背板后突的顶端;5)前胸背板在肩部具有1对黑斑;6)后足股节外侧具2个黑斑,下侧外面非黑色。正模♀,云南马关(马白) ,1 450m,2005-07-30 ,邓维安采。副模:2 ♂♂,4♀♀,同正模。2 六万山蚱,新种Tetrix liuwanshanensis sp.nov.(图8 ~12)本种近似于Tetrix tenuicornis(Shalberg) ,1893 ,主要区别为:1)头顶与一眼近等宽;2)侧面观背板上缘肩前弧形,肩后平直;3)后翅超过前胸背板后突的顶端;4)中足股节下缘平直。正模♂,广西灵山(六万大山),180m,2005-08-24 ,邓维安。副模2 ♂♂,同正模。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蚱属
云南东部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记述采自云南东部地区蚱属1新种,即南盘江蚱Tetrix nanpanjiangensis,sp.nov.。该新种近似于桂北蚱 Tetrix guibeiensis Zheng,Lu and Li,2000,主要区别为本新种:1)侧观头顶与颜面隆起成直角形;2)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处略凹陷;3)前胸背板前缘平直;4)侧观背板上缘肩前弧形,其后平直;5)肩部不具1对短纵隆线;6)第1跗节下之第3垫大于第1、2垫。新种与丁氏蚱Tetrix tinkhami Zheng et Liang,1998也近似,但新种后翅不到达后突的顶端,中足股节宽度明显狭于前翅宽。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蚱属
海南省悠背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记述采自海南岛悠背蚱属1新种,即瘤股悠背蚱Euparatettix tuberifemor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2♂♂,4♀♀)和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动物标本室(3♂♂,7♀♀)。1瘤股悠背蚱,新种Euparatettix tuberifemora sp.nov.(图1~7)新种近似于突缘悠背蚱Euparatettix prominemarginis Zheng,2005,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侧缘在肩后略收缩;2)前胸背板后突几达后足胫节的顶端;3)后足股节上、下侧中隆线具锯齿,4)后足股节外侧缘具2~3个结节;5)后足胫节黄褐色,中部和端部具黑褐色环。正模♀,海南保亭(七仙岭),600m,2008-02-15,邓维安采。副模:4♂♂,6♀♀,同正模;1♂,2♀♀,海南琼中(吊罗山),150m,2008-02-11,邓维安采。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科悠背蚱属
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动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其多样性特征及季节动态规律,为指导喀斯特地区开展甘蔗科学种植和充分发挥喀斯特土地潜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逐月12次对广西喀斯特地貌下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全年捕获土壤动物5090只,隶属于3门10纲20目23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3.08%)、蜱螨目(18.84%)和泄管纲(15.99%),常见类群为双尾目(2.24%)、膜翅目(1.93%)、双翅目幼虫(1.69%)、颤蚓目(1.59%)和蜘蛛目(1.12%)。甘蔗园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结论】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和泄管纲3类,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多度较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耕作活动的双重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史沉鱼李晓东覃国乐韦仕珍张翔容万韬罗丰覃杏芬
关键词:土壤动物多样性喀斯特地区
对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以河池学院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分析河池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河池学院在帮扶困难学生时取得的经验,以期扬长避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韦毅侯宗毅韦仕珍董塔健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
蚱属(Tetrix)一新种记述及罗城波蚱(Bolivaritettix luochengensis)雄性首次描记(直翅目:蚱总科)(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记述采自广西东部地区蚱属(Tetrix Latreille)1新种:象州蚱(Tetrix xiangzhouensis sp.nov.),并首次报道罗城波蚱(Bolivaritettix luochengensis Deng,Zheng et Wei)的雄性个体。新种象州蚱(Tetrix xiangzhouensis sp.nov.)近似于富川蚱(Tetri fuchuanensis Zheng,1998),主要区别为:(1)头顶与一眼等宽或略狭于一眼宽;(2)头顶前缘不突出于复眼之前;(3)触角中段一节长为宽的7-8倍;(4)沟前区侧隆线略向后收缩;(5)后突到达后足胫节的2/3处;(6)前、中足股节下缘具细毛。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属波蚱属
中国突眼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记述采自广西突眼蚱属Ergatettix1新种,即齿股突眼蚱Ergatettix serrifemora sp.nov.,并编制了中国突眼蚱属的分种检索表。正模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其它副模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2 ♂♂,4♀♀)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1 ♂,1♀)。齿股突眼蚱,新种Ergatettix serrifemora sp.nov.(图1-4)本种近似于短背突眼蚱Ergatettix brachynotus Zheng et Liang,1993 ,主要区别为: 1)头顶宽狭于1复眼; 2)前胸背板沟前区侧隆线向后收缩; 3)中足股节下缘平直; 4)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具大锯齿,膝前齿大。正模♀,广西罗城(宝坛) , 600m, 2006-04-29 ,邓维安采;副模, 3 ♂♂,5♀♀,邓维安、韦仕珍采,其它同正模。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斑翅草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已经测定的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直翅目草螽亚科的疑钩额螽Ruspolia dubia线粒体控制区长度最短,仅70bp。为此,本研究采用L-PCR结合二次PCR扩增策略对另一种草螽亚科昆虫斑翅草螽Conocephalus maculates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序列注释发现:斑翅草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 898 bp,A+T含量为72.05%,基因排列与典型的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一致。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典型的ATN作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其余4个以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信号。除trnSAGN外,其余21个tRNAs均可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依照Steinberg等(1997)线粒体特殊tRNA结构类型-9,trnSAGN的DHU臂形成一个7 nt环,反密码子臂则长达9 bp,含1个突起碱基,而不是正常的5 bp。斑翅草螽与其他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在trnSUCN和nad1,nad1和trnLCUN基因间各存在一段罕见的、大段的基因间隔序列,长度分别为78 bp和360 bp。其中,位于nad1和trnLCUN之间的基因间隔序列N链可形成一个包含完整起始、终止密码子(ATT/TAA)、编码103个氨基酸的未知开放阅读框。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好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tRNA反密码子匹配情况无关,但与密码子第3位点的碱基组成紧密相关;相对密码子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大于1的密码子,其第3位点全部是A或T。在已经测定的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s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碱基错配,且以G-U弱配对为主,表明G-U配对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碱基配对形式。本研究测定的斑翅草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先前已经测定的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一起,可以为重建直翅目的进化历史提供数据资源。
周志军尚娜黄原石福明韦仕珍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
广西九万山地区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被引量:1
2009年
记述采自广西九万山地区蚱科蚱属Tetrix昆虫1新种,即断隆蚱Tetrix interrupta sp.nov.。该新种近似于金沙江蚱Tetrix jinshajiangensis Zheng,2001,主要区别为:(1)头顶前缘平直,不突出于复眼之前;(2)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下;(3)肩部之间不具一对短纵隆线;(4)中足股节下缘近平直,密具细毛;(5)中足股节的宽度与前翅能见部分的宽度相等;(6)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具较大的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蚱科蚱属
广西波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短翼蚱科)
2007年
记述采自广西短翼蚱科波蚱属Bolivaritettix 2新种,即黑股波蚱Bolivaritettix nigrifemurus,sp.nov.及六万山波蚱Bolivaritettix liuwan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短翼蚱科波蚱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