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影像
  • 6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CT诊断
  • 3篇影像学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转移瘤
  • 3篇细胞
  • 3篇成像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血管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影像诊断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细胞瘤
  • 2篇螺旋CT
  • 2篇螺旋CT诊断

机构

  • 20篇大连市第三人...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学院

作者

  • 22篇隋如新
  • 6篇李树昌
  • 6篇韩云鹏
  • 5篇阎学谦
  • 4篇赵红军
  • 3篇于凤凯
  • 3篇闫学谦
  • 2篇胥立兵
  • 2篇郭克建
  • 2篇顾卫彬
  • 2篇刘铁利
  • 2篇梁敏
  • 1篇苏虹
  • 1篇苏炜
  • 1篇郭仁宣
  • 1篇王雪梅
  • 1篇孔凡民
  • 1篇伍建林
  • 1篇董明
  • 1篇王又冬

传媒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5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2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风性骨关节病变的X线图像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麻风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和皮肤,中晚期亦累及骨与关节,特别是手足。1975~1990年作者共收集54例麻风的足踝X线片,并加以分析。所见有特异性改变者14例(25.9%),绝大部分发生于跖趾骨的骨骺端,多呈囊性变化,骨膨胀者少见。属非特异性骨关节改变者48例(88.9%),以跖趾骨多见,也侵及跗骨和踝关节。继发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骨髓炎和骨膜炎,关节破坏主要为完全或不完全脱位、甚者似夏科(Charcot)氏关节,有的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及关节强直或融合。作者建议对麻风病人应进行手足、腕踝骨关节的X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防止畸残。
吕同财郭晨雁隋如新陈永清
关键词:麻风菌X线图像骨关节病变完全脱位畸残
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全部行头颅MRI平扫检查,其中10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脑梗死发生于额叶6例,顶叶4例,颞叶3例,岛叶1例,小脑1例,发生于基底节、丘脑累及中脑、胼胝体1例。脑梗死发生于双侧脑内的8例,单侧6例。静脉栓塞部位14例中10例为上矢状窦(其中6例同时合并横窦或乙状窦或直窦栓塞),1例直窦及左横窦,1例左侧横窦及乙状窦,2例皮层大脑浅静脉,其中梗死内伴出血10例。5例静脉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3例无强化,2例病灶内出现不规则类环形强化,其中有大脑镰、小脑幕脑膜增厚强化的2例。10例MRV均显示栓塞的静脉血流信号丢失或缺损,以及周围异常静脉侧支和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静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继发的脑梗死又是评估静脉栓塞的脑实质病变严重程度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邴晶王勇王雪梅隋如新谭晓天
关键词:脑梗塞颅内栓塞磁共振成像
HIV阴性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H IV阴性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学像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H IV阴性卡氏肺囊虫肺炎7例,其中肾移植术后患者5例,白血病化疗患者2例,均摄胸部X线片,3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双侧对称或不对称病变,1例为两肺均匀性、完全性实变,其内见支气管气像,3例呈网状结节影及斑片状影,部分融合成片状模糊阴影;3例表现为遍布全肺的浓密的云团状阴影,CT示肺内毛玻璃样、片状影以及和正常肺与病变组织交织嵌合构成马赛克图形。[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于凤凯刘铁利隋如新
关键词:肺炎卡氏肺囊虫影像学表现
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螺旋CT轴向扫描和二维、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表现,对骨折进行分类。[结果]轴向CT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碎片的存在,但是横行骨折在轴向CT扫描图像上不易显示,而三维CT重建图像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了解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的损伤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的空间分布情况,完善术前计划。然而三维CT重建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显示不满意,二维重建(MPR)是对其有效的补充。[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复杂的骨折,应尽可能行二维及三维CT重建协助完善术前准备,三维CT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实用价值不大。
胥立兵隋如新梁敏李树昌赵红军
关键词:髋臼骨折三维CT螺旋CT
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内外胆管癌 14例。其中肝内胆管癌3例,肝门区胆管癌3例,胆总管癌8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黄疸。9例上腹部疼
阎学谦隋如新
文献传递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84例分析)
脑转移瘤较常见,约占脑肿瘤第四位。作者总结近年来本院CT检查诊断脑转移瘤84例,16例经手术组织学证实,其余经临床检查符合脑转移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与鉴...
隋如新闫学谦韩云鹏
关键词:CT影像
文献传递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总结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底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8例均行CT平扫,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稍高密度影,1例均匀为等密度影,8例邻近骨质均呈溶骨性破坏,见残存骨质或钙化,均位于骨破坏区,均未见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MRI表现为均匀等或稍短T1及均匀稍短或等T2信号4例,信号略混杂1例,肿瘤主体T1及T2稍短信号,内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
赵红军杨立臣韩云鹏隋如新顾卫彬
关键词:浆细胞瘤CT成像磁共振成像
70 kVp结合SAFIRE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70kVp结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60例,其中6月至10月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岁,70kVp结合SAFIRE,对比剂用量:0.5mL/kg,为实验组;1月至5月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5岁,120kVp结合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对比剂用量:80mL,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对比剂用量,CT剂量指数(CTDIvol),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对比剂用量为(41.12±8.13)mL,对照组为80mL,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CTDIvol为(8.31±3.63)mGy,对照组为(13.41±4.02)mGy,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V2段及基底动脉的CT值和CNR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21±0.31),对照组为(4.04±1.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kVp结合SAFIRE技术在头颈部CTA扫描中,即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减少碘对比剂的用量,又改善了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李树昌刘景琨龚远达隋如新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原发性胆囊癌基因改变与其早期诊断、病理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许元鸿涂巍郭仁宣郭克建何三光苏虹隋如新富伟能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在分子水平上对原发性胆囊癌标本进行多项指标检测。证实应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进行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探讨了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端粒酶、P_16蛋白、Rb蛋白、PCNA参与胆囊细胞癌变的作用机制,为胆囊癌的基...
关键词:
关键词:胆囊癌端粒酶基因
颈椎侧位裂隙征的骨标本实验观察及诊断价值探讨——附颈椎病148例X线分析
1991年
颈椎侧位裂隙征-假骨折线象是Goldberg首先提出来的,是诊断颈椎病通过颈椎侧位片观察钩椎关节增生肥大的一个较为可靠X线征象。国内有关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进行的颈椎骨标本X线摄片实验和我院1987年以来148例颈椎病X线片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此征象的形成机理,研究其发生率及与其他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此征的诊断价值。
隋如新徐兰玙
关键词:颈椎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