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吉
-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比较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采用MIPO治疗的3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侧入路17例(A组),外侧入路1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35±8.00)min和(95.56±7.9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1,P=0.128)。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B组有2例(11.1%)存在一过性医源性桡神经麻痹,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486)。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4个月;B组10~23个月,平均16.8个月。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13.5±2.1)周,B组为(14.0±2.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6,P=0.491)。末次随访时A、B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3.4±1.9)分和(30.6±2.0)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00分和(96.4±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00;t=5.243,P=0.000)。结论 采用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前侧入路较外侧入路更为安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也优于外侧入路。
- 何小健潘福根周凯华庄健陈铭吉安智全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外侧入路
-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肩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不同入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为76~100(92.2±2.4)分。结论手术治疗既能恢复肩上方悬吊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又能恢复肩关节悬吊系统的功能,为肩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 杨军高如峰刘佐庆陈铭吉潘福根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固定(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1.8±6.8)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节段分布:L4/5间隙23例,L5/S1间隙16例,L4/5合并L5/S1间隙9例。手术方法首先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螺钉,凿除部分下关节突以及内聚的部分上关节突,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暴露硬膜囊,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使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管径扩大,椎管减压满意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Dynesys固定。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单节段固定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本组病例术中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3.5(24~60)个月。患者VAS、ODI评分术后(2.3±1.5, 23.6±12.2)及末次随访(2.2±1.4,20.0±9.8)较术前(7.7±1.3,70.8±13.5)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而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末次随访时上下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Dynesys系统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保留腰椎后方复合体,适当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的同时椎管减压充分,治疗轻中
- 尚凯陈铭吉王德国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在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07年6月~2010年4月共有109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其中61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32例患者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7~35个月不等)。根据影像学以及临床检查,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结论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能达成骨愈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 陈铭吉高如峰郑奋
- 关键词:解剖型锁定钢板锁骨中段骨折
- 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进行闭合复位及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9~53个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优27例,中1例。结论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内固定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行走,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好。
- 杨军陈铭吉周凯华雷景辉潘福根周海林
- 关键词:髌骨骨折
-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病因诊断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现况并探讨病因相关诊断性检查方法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96例创伤骨科患者中286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发热(体温高于38.5℃),对这些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培养或伤口渗出液培养等检查并摄X线胸片,以明确发热原因,记录相应结果。结果:365例次检查中38例(10.4%)为阳性结果,分别为尿常规检查19/92(20.6%)、尿培养11/103(10.7%)、X线胸片5/62(8.1%)、血培养3/103(2.9%)、伤口渗出液培养0/5(0%)。3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术后1周仍有发热的患者。术后6 d后出现发热的患者诊断性检查的阳性率(40%)高于术后5 d内出现发热的患者(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较常见,术后早期发热可能由炎性反应或早期贫血所致,感染相关诊断性检查阳性率较低;手术6 d以后出现发热,应警惕术后感染。
- 周凯华陈铭吉陈农庄健潘福根
- 关键词:术后发热流行病学病因
- 微创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7
- 2010年
- 髌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自2006年3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张力带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杨军金冬泉郑奋周海林陈铭吉周凯华庄健潘福根
-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微创手术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被引量:11
- 2013年
-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 何小健庄健周凯华陈铭吉高如峰郑奋潘福根
- 关键词:肱骨骨折肱骨头大结节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