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达丽

作品数:30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厅公益性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原虫
  • 12篇利什曼原虫
  • 7篇系统发育
  • 6篇人体寄生虫
  • 6篇教学
  • 5篇蛋白
  • 5篇人体寄生虫学
  • 5篇寄生虫学
  • 4篇前鞭毛体
  • 4篇系统发育学
  • 4篇分离株
  • 4篇鞭毛
  • 3篇杜氏利什曼原...
  • 3篇疫区
  • 3篇教学模式
  • 3篇核糖体小亚基
  • 3篇黑热病
  • 3篇CFP-10
  • 3篇ESAT-6
  • 2篇血清

机构

  • 30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30篇陈达丽
  • 23篇陈建平
  • 9篇张俊荣
  • 9篇廖琳
  • 8篇杨斌斌
  • 6篇陈琦伟
  • 6篇徐佳楠
  • 5篇曹得萍
  • 4篇孙柯
  • 3篇王雅静
  • 3篇陈静先
  • 3篇郭宪光
  • 3篇关望
  • 2篇何艳霞
  • 2篇田玉
  • 2篇陈宪
  • 2篇李浇
  • 2篇曾瑾
  • 2篇余泽英
  • 2篇彭冉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利什曼原虫Pepck和Gp63优势表位的真核与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选取婴儿利什曼原虫的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Pepck-Gp63二联优势表位的原核与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方法用计算机分析预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K)的二级结构及HLA表位,筛选出优势表位。根据本实验室之前对表面蛋白酶63(glycoprotein of 63×10^(3),GP63)用相同的方法分析而筛选的表位结果,把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通过重叠PCR和酶切连接反应构建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用脂质体转染法把真核质粒转染到NIH3T3细胞中表达。结果Pepck存在多个优势表位;测序结果表明二联优势表位基因Pepck-Gp63连接成功;PEPCK-GP6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在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的结果中呈现相对分子质量为74×10^(3)大小的条带;细胞免疫荧光中被pVAX1-Pepck-Gp63转染的NIH3T3细胞呈阳性。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并分别在大肠杆菌和NIH3T3细胞中验证重组质粒能表达相应目的蛋白,为后续的免疫策略研究提供初步实验基础。
张建辉王玉洁何金蕾李焕卿陈劲宇陈达丽陈建平
关键词:婴儿利什曼原虫表位疫苗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定位与教材建设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综合性大学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及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变化,调整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和编写教材,以适应新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的需要,保持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学科特点和定位,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并探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定位与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建平张建国陈达丽廖琳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建设
电子版绘图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效果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首次将电子版绘图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电子版绘图作为实验教学考核内容之一,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夯实医学基础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极大地增强了师生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及互动性,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人体寄生虫学这门形态课程的学习理解。
陈达丽王雅静陈静先廖琳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
新疆15种荒漠蜥蜴寄生利什曼原虫的分子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张俊荣陈达丽陈建平
利什曼原虫四川人株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差异蛋白研究
陈建平陈达丽曹得萍杨斌斌廖琳孙珂
CFP-10-ESAT-6-PPE68’重组蛋白的构建及其在TB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WHO 2011年结核防控报告指出,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
陈建平徐佳楠张俊荣陈琦伟陈达丽杨斌斌
婴儿利什曼原虫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优势表位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
2020年
目的基于前期分析并选取的婴儿利什曼原虫PEPCK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相应重组原核表达载体以获得重组蛋白,构建相应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真核载体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动物的免疫和感染实验备下基础。方法根据PEPCK优势表位基因序列,经PCR反应及酶切连接构建重组原核与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和pVAX1-EPEPCK并分别转染至E. coli和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原核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原核表达蛋白被镍柱纯化后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实验验证真核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原核与真核载体的正确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原核重组蛋白以及纯化后的蛋白在48.08 kD处存在条带,转染了真核重组载体的NIH3T3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呈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EPCK优势表位基因的重组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pET32a-PEPCK和pVAX1-EPEPCK,成功表达相应的重组蛋白并纯化并验证了pVAX1-EPEPCK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DNA疫苗初次免疫和蛋白疫苗加强免疫的动物实验备下基础。
陈劲宇王玉洁李焕卿陈达丽
关键词:婴儿利什曼原虫DNA疫苗蛋白疫苗表位疫苗
长滩军团菌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全菌蛋白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长滩军团菌血清1型临床分离株(LL-1)与环境分离株(CD-1)全菌蛋白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军团菌临床株与环境分离株是否存在蛋白表达差异,为进一步认识、研究军团菌提供依据。方法培养、收集CD-1与LL-1菌株,用超声兼尿素-3-[(3-胆酰胺丙基)-乙二胺]-1丙磺酸(CHAPS)-二硫苏糖醇(DTT)裂解法提取全菌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二者全菌蛋白进行初步比较,确定二者全菌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后,采用双向电泳(2-DE)联合MALDI-TOF-TOF质谱深入研究,并对质谱鉴定的差异点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初步SDS-PAGE及Western blot试验表明,CD-1与LL-1存在蛋白表达差异。进一步的2-DE研究结果共获得142个蛋白。CD-1与LL-1相比,18个蛋白点表达上调、19个蛋白表达下调。对其中显著差异的四个点进行质谱分析、Mascot软件查询、蛋白数据库搜库后证实CD-1表达下调的为热休克蛋白70(Chaperone protein Dna K)和30 s核糖体蛋白S1(30S ribosomal protein S1);CD-1表达上调的蛋白为假想蛋白TP04_0359(hypothetical protein TP04_0359)和一个未知蛋白。对进行质谱分析的四个蛋白点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确实是军团菌蛋白。结论 LL-1与CD-1蛋白表达存在差异,此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军团菌毒力和致病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余泽英陈琦伟陈达丽曾瑾张俊荣何金蕾彭冉李娜丽莎龚艳菊陈建平
关键词:军团菌差异表达蛋白
肝片形吸虫病误诊1例被引量:8
2011年
报道1例肝片形吸虫病在2007年期间相继确诊为"感冒"、"胃肠道疾病"、"阿米巴肝脓肿"、"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胆结石症"、"肝癌"等疾病。该病极易引起漏诊、误诊,通过对该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杜晓冬廖琳马莹陈静先陈达丽
关键词:误诊药物治疗
麻蜥属Eremias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由于各种原因,麻蜥属的分类仍较混乱。本文对麻蜥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做了系统回顾,从属、亚属、种等各级分类水平叙述了其研究历史,包括属的建立与订正、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总结了通过外部形态和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入研究麻蜥属的系统发育、谱系地理和物种形成机制等,包括该属分布格局与青藏高原隆升、天山隆升及中亚荒漠化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
郭宪光陈达丽万宏富王跃招
关键词:系统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