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舜

作品数:16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会议论文
  • 41篇专利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农业科学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3篇病毒
  • 36篇鸭疫
  • 30篇鸭疫里默氏杆...
  • 30篇里默氏杆菌
  • 30篇杆菌
  • 28篇基因
  • 27篇免疫
  • 22篇细胞
  • 20篇克隆
  • 19篇分子
  • 15篇鸭瘟
  • 15篇鸭瘟病
  • 15篇鸭瘟病毒
  • 15篇疫苗
  • 15篇瘟病毒
  • 14篇鸭胚
  • 13篇肠炎
  • 13篇肠炎病毒
  • 13篇雏鹅
  • 10篇蛋白

机构

  • 160篇四川农业大学
  • 11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60篇陈舜
  • 148篇汪铭书
  • 147篇程安春
  • 101篇贾仁勇
  • 100篇朱德康
  • 90篇刘马峰
  • 90篇杨乔
  • 88篇孙昆峰
  • 80篇陈孝跃
  • 15篇吴英
  • 9篇王梦怡
  • 7篇黄娟
  • 5篇刘菲
  • 5篇张利
  • 4篇周毅
  • 4篇张伟
  • 3篇胡琴
  • 3篇程蓓蓓
  • 3篇黄觅
  • 2篇黄杰

传媒

  • 12篇第三届水禽疫...
  • 5篇畜牧兽医学报
  • 5篇中国兽医科学
  • 4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4篇第四届全国禽...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第三届第八次...
  • 1篇第四届第九次...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5篇2016
  • 8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鸭甲肝病毒3型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分布与诱导肝病变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探究鸭甲肝病毒3型(DHAV-3)在感染7日龄雏鸭体内动态分布规律与致肝病变和诱导IFN及促炎因子表达之间的关联。以DHAV-3强毒感染7日龄雏鸭,于感染后1、3、6、9、12、24、48、72和96h采集雏鸭的血液、肝、脾、肾、脑、胰、肺、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共11种组织样品,以一步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含量变化、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中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和IFN-γ)及促炎因子(IL-1β、IL-2和IL-6)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对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DHAV-3感染1h后即在所有的样品中检测到。组织器官中病毒含量,血液和胰分别在感染后12和96h达到峰值,其余器官均在感染24~48h后达到峰值。病毒含量较高的前三位器官是肝、脾和肾(分别为10^(11.15)、10^(10.37)和10^(10.30) copies·g^(-1))。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感染3~12h后以空泡变性为主、24~48h以坏死为主。肝中上述6种细胞因子转录量除IL-1β在12h达到最高外,其余均在感染后24~48h达到最高,感染48h后,其转录量变化随肝中病毒含量下降而降低,并与肝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DHAV-3在雏鸭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肝、脾、肾是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肝中细胞因子极有可能在抑制病毒增殖和修复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玉东汪铭书程安春朱德康贾仁勇刘马峰陈舜赵新新杨乔杨乔吴英
关键词:病毒分布肝病变细胞因子
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血红素受体B739_1343的功能鉴定
引言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性疾病.该病以败血症和传染性浆膜炎为特征[1].由于本病的高传染性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目前,对该病...
税芸汪铭书贾仁勇朱德康陈舜孙昆峰杨乔吴英刘马峰陈孝跃程安春
鸭疫里默氏杆菌Cas1蛋白的核酶活性研究
引言在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中,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RISPR-as...
何阳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刘马峰孙昆峰杨乔陈舜贾仁勇刘菲吴英陈孝跃
文献传递
一种鸭坦布苏病毒质粒载体、弱毒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质粒载体,所述质粒载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株的制备方法,将上述质粒载体进行体外转录,然后将体外转录的RNA转染BHK‑21细胞,获得鸭坦布苏病毒弱...
陈舜贺煜程安春汪铭书
DEV UL24与UL54蛋白相互作用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初探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的诱饵载体,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疑似与DEV UL24蛋白互作的蛋白;构建互作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UL24、pCMV-Flag-prey),共转染293T细胞,分别使用...
高兴红贾仁勇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刘马峰孙昆峰杨乔陈舜刘菲吴英陈孝跃
文献传递
鸭疱疹病毒1型UL7截短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鸭疱疹病毒1型(AHV-1)UL7截短重组蛋白,其编码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工程菌,并利用工程菌制备该截短重组蛋白以及该截短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该截短重组蛋白具有与天然...
汪铭书程安春黄杰贾仁勇杨乔孙昆峰陈舜刘马蜂朱德康陈孝跃
文献传递
不同应激条件对鸭疫里默氏菌CH-1株GroEL和GroE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引言 鸭疫里默氏菌(Ric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感染2-8周龄的雏鸭,临床上以多发性浆膜炎、败血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该菌一直是我国养鸭业的一大威胁[1].细菌生长主要受温度、氧浓度、p...
刘悸斌黄霞汪铭书程安春朱德康刘马峰孙昆峰杨乔陈舜贾仁勇刘菲吴英陈孝跃
携带海肾荧光素酶的鸭坦布苏病毒瞬时转染复制子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携带海肾荧光素酶的鸭坦布苏病毒瞬时转染复制子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制子是在坦布苏病毒删除编码结构基因后在编码C蛋白N端前38个氨基酸的序列之后连入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并在Rluc后插入编码口蹄疫病毒自...
陈舜王涛程安春汪铭书
文献传递
鹅TLR21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引言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病原识别受体,能识别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或结构蛋白或其它成分,从而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并影响适应性免疫的产生。TLR21是近年来...
闫冰漆育林陈舜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刘马峰孙昆峰杨乔贾仁勇刘菲吴英陈孝跃
关键词:分子克隆免疫学特性
文献传递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对鸭胚成纤维细胞的适应性及增殖特性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获得适宜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开展了NGVEV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适应性和增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NGVE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4代,取尿囊液接种DEF,第1代无明显细胞病变;第2代培养至72~96hDEF出现颗粒状缺失、脱落,但无典型蚀斑出现;第3代培养至96~120h,DEF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蚀斑;第5代以后的NGVEV可稳定适应于DEF,典型细胞病变出现于48~72h。取适应DEF的NGVEV感染DEF细胞后制作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大小为70~90nm。NGVEV在DEF上的TCID5。值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高,由第1代的10^1.23增加到第8代的10^8.02,最高毒价出现于96~144h,96~120h是收获病毒的最佳时间。
陈舜程安春汪铭书陈孝跃
关键词: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