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

作品数:47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土壤
  • 9篇微生物
  • 7篇秸秆
  • 7篇被孢霉
  • 6篇盐渍土
  • 6篇土著微生物
  • 6篇脱落酸
  • 5篇养分
  • 5篇作物
  • 5篇秸秆还田
  • 5篇还田
  • 4篇盐渍
  • 4篇盐渍土壤
  • 4篇养分转化
  • 4篇优质性
  • 4篇有机碳
  • 4篇玉米
  • 4篇砂姜
  • 4篇砂姜黑土
  • 4篇铜蒸气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合...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6篇陈林
  • 25篇张佳宝
  • 10篇赵炳梓
  • 8篇张丛志
  • 7篇马东豪
  • 5篇田兴友
  • 4篇陈林
  • 4篇陶永祥
  • 4篇宁琪
  • 4篇李芳
  • 3篇陈林
  • 3篇郑康
  • 2篇王擎运
  • 2篇陈林
  • 2篇黄平
  • 2篇郜红建
  • 2篇韩燕来
  • 2篇王祎
  • 2篇张献
  • 2篇郑康

传媒

  • 7篇土壤学报
  • 4篇土壤
  • 4篇中国激光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3篇1992
  • 1篇199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姜黑土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特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砂姜黑土是我国典型的中低产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是砂姜黑土改良的重要环节,然而砂姜黑土有机质与微生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采集40个代表性苏北平原砂姜黑土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利用稳定性同位素"C标记的谷氨酸测定微生物碳利用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苏北平原砂姜黑土有机质及关键微生物的关联关系。结果显示:苏北平原砂姜黑土有机碳含量为15.82 g/kg,可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2%>,表明有机质的碳有效性较低;砂姜黑土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优势菌科以黄单胞菌科、Gaiellaceae、酸杆菌科细菌为主,但高效的碳转化菌群(如酸杆菌纲和放线菌)较少;微生物碳利用率普遍较低,在0.07-0.20之间,与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相关。因此,较低的微生物碳利用率、较低的碳转化菌群组成比例制约了砂姜黑土有机质的形成与提升。
李敬王陈林张佳宝周彦芳
关键词:砂姜黑土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群落
温度水分对秸秆降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被引量:28
2015年
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受环境因子(温度和水分)影响显著。本试验利用BIOLOG技术,以秸秆腐解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well colordevelopment,AWCD)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温度(15℃,25℃和35℃和水分(40%,70%和9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AWCD随培育温度升高而降低,即15℃>25℃>35℃。随着培育时间的增加,其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样地,小麦玉米秸秆腐解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H)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D)也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微生物主要利用糖类和脂类物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腐解时间,腐解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在不同温度下差异显著,而在不同水分下差异不显著。
周桂香陈林张丛志张佳宝
关键词:秸秆腐解温度水分BIOLOG微生物群落
一株哈茨木霉及其应用
一株哈茨木霉及其应用,该菌株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30日,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28。该株哈茨木霉菌剂在进...
陈林张佳宝李含放赵炳梓
典型砂姜黑土黑色物质提取方法及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土壤颜色是反映土壤发生、分类及肥力特征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黑色土壤一般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但砂姜黑土是低有机质含量的黑色土壤典型代表。以黄淮海平原3种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添加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后振荡并结合多层次超声处理(HP)、添加碳酸钠分散剂后振荡并结合多层次超声处理(SC)和仅超声波处理(US)等3种方法分散土壤,然后依次提取土壤浅色组分(颗粒态有机质(POM)、白(W)、浅白(LW))和黑色组分(浅黑(LB)、黑(B)、深黑(DB)),旨在建立土壤黑色物质的有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HP方法提取黑色物质(LB、B和DB)的量最多,且提取量与土壤黑度间相关性最显著(P<0.01),是提取砂姜黑土黑色物质的最佳方法。不同提取组分中的土壤黑度与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砂姜黑土的显色主要取决于由蒙皂石吸附有机质形成的黑色纳米有机-无机复合体,受有机质含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砂姜黑土黑色物质提取方法,并初步明确了黑色物质组成特征,可为揭示砂姜黑土有机质形成与累积机制提供参考。
郭成士马东豪张丛志张佳宝蔡太义陈林周桂香
关键词:有机质含量蒙皂石
一株高山被孢霉及其应用
一株高山被孢霉及其应用,该高山被孢霉菌株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为2019年2月28日,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7077。该混合被孢霉...
张佳宝陈林宁琪李芳
文献传递
施氮和灌溉管理下作物产量和土壤生化性质被引量:5
2014年
氮和水对作物生长非常重要,研究施氮和灌溉管理下作物产量、土壤性质以及它们的关系对我国农业科学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为平台,研究了施氮(每季施氮150 kg·hm-2、190 kg·hm-2、230 kg·hm-2、270 kg·hm-2,以不施氮为对照)和灌溉(灌溉量达到0-20 cm、0-40 cm、0-60 c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以雨养为对照)管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土壤生化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50-270 kg·hm-2施氮量对2008年、2009年玉米产量和2009年、2010年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溉对2010年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而2008年、2009年玉米产量随灌溉量增大而增加。尽管2008-2011年小麦产量随灌溉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但与雨养相比灌溉提升了小麦产量。施氮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呼吸和硝化势,稍微降低了土壤pH并大幅降低了速效磷含量(降幅48.7%-51.6%);灌溉提升了土壤全氮含量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全钾含量、脲酶活性、基本呼吸、硝化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某些土壤生化性质(全氮、溶解性有机碳、速效磷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呼吸熵、硝化势)与2009年、2010年玉米产量很好地线性拟合。综上,土壤生化性质因施氮和灌溉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异,因施氮和灌溉而分异的土壤生化性质能部分地鉴定作物产量。本研究方法可为产量主导因子的筛选及产量估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陈林张佳宝赵炳梓马东豪
关键词:施氮灌溉生化性质作物产量
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的生化性质对干湿交替的响应被引量:25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水氮耦合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平台,采集五个施氮水平(施氮0、150、190、230、270 kg hm-2)下表层0~20 cm土壤并测定其土壤肥力参数(土壤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结果表明:施氮降低了土壤pH、速效磷、全钾,增加了全氮、碱解氮、有机碳,除有机碳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他肥力参数并未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经过0、3、6、10次干湿交替,培养60 d后测定其生物和化学性质(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基本呼吸)。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干湿交替次数对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溶解性有机碳、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基本呼吸均有极显著作用,而干湿交替次数和施氮水平对除脱氢酶活性以外的其他土壤性质均无交互作用。五个施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无机氮、溶解性有机碳、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增加,土壤基本呼吸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降低。高施氮水平(施氮超过190 kg hm-2)下土壤性质的变异系数更小并能更好地发生聚类。研究表明当土壤遭遇干湿交替时,高施氮水平下土壤更能维持其生化性质的稳定。
陈林张佳宝赵炳梓黄平
关键词:施氮水平土壤肥力干湿交替生化性质
岩浆底侵的热-流变学效应及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启示被引量:8
2018年
岩浆底侵在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二维热传导方程模拟不同规模的地壳底侵产生的热-流变学效应,以及幔源岩浆温度和含水量对底侵厚度的影响;并以现有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为约束,模拟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幔源岩浆底侵对应的地表热流随时间演化,探讨了形成幔源岩浆底侵的潜温和初始熔融的深度制约。结果显示:1)幔源岩浆底侵引起的热扰动的耗散时间取决于岩浆底侵的初始厚度。以幔源岩浆侵入温度为1300℃,20km厚的地壳底侵为例,热扰动完全耗散需经历约150Myr;而5km厚的地壳底侵,只需经历50Myr热扰动已基本耗散殆尽。2)在初始阶段,岩浆底侵会造成岩石圈强度的显著降低;随着热耗散的进行,岩石圈强度会逐渐恢复;在热扰动耗散殆尽之后,岩石圈强度反倒比底侵前的岩石圈强度更大。这表明岩浆底侵不但可以导致地壳增厚,还会最终导致岩石圈的强化。3)温度对地壳底侵厚度的影响比含水量的影响要大得多。将我们的模型应用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结果表明内带地壳底侵的热耗散需持续上百个百万年,岩浆潜温超过1500℃,初始熔融深度超过200km。
王振华王振华陈赟陈赟
关键词:岩浆底侵热传导温度含水量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一株高山被孢霉及其应用
一株高山被孢霉及其应用,该菌株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30日,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26。该株高山被孢霉可以...
陈林张佳宝李含放赵炳梓
常压干燥工艺制备SiO_2纳米纤维-SiO_2复合气凝胶及其表征被引量:1
2018年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原位合成的SiO_2纳米纤维为增强相,采用溶胶-凝胶法、三甲基氯硅烷(TMCS)表面改性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SiO_2纳米纤维-SiO_2复合气凝胶,利用SEM、XRD、FT-IR、BET和TG等手段对复合气凝胶的相关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了SiO_2纳米纤维的复合对气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纳米纤维的加入可以形成有效的骨架结构,改善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和空间结构,并且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分散性和热稳定性,保持了较高的孔隙率等优良性能,所得复合气凝胶孔径为10~20 nm,孔隙率达97%。
李可李可李可陈林陈林田兴友
关键词:SIO2气凝胶常压干燥复合材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