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智

作品数:36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7篇养分
  • 6篇土壤养分
  • 5篇园土
  • 4篇施肥
  • 4篇土地利用
  • 4篇热带
  • 4篇香蕉
  • 4篇菠萝
  • 4篇菠萝园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香蕉园
  • 3篇酶活性
  • 3篇母质
  • 3篇蕉园
  • 3篇海南热带
  • 2篇性状
  • 2篇叶菜
  • 2篇有机质

机构

  • 36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6篇陈明智
  • 8篇吴蔚东
  • 7篇谢国干
  • 7篇邓万刚
  • 6篇李雯
  • 5篇谢延坤
  • 4篇林彬
  • 4篇杨小波
  • 4篇吴庆书
  • 4篇夏福君
  • 3篇林尤河
  • 3篇王健
  • 3篇韩淑梅
  • 3篇张世鹏
  • 2篇朱兴乐
  • 2篇李东海
  • 2篇胡荣桂
  • 2篇苏林啸
  • 2篇裴重华
  • 2篇何良燕

传媒

  • 5篇海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贵州科学
  • 2篇生态环境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有机碳及土壤质地的关系(摘要)(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影响。[方法]测定了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GRSP、土壤有机碳(Soil oaganic carbon)与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在0~10、10~20、20~50cm3个土壤层次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相对于保持较好的次生林,4种不同耕作土壤的GRSP与有机碳含量均有所下降。GRSP在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的含量为0.53~4.80mg/g,占有机碳的百分比为7.9%~23.4%,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GRSP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在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GRSP和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较明显。GRSP与有机碳、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和粘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砂粒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GRSP的含量,壤土相对粘土更有利于GRSP的累积。
祝飞赵庆辉邓万刚陈明智Qing-huiWan-gangMing-zhi
关键词:土壤质地RELATEDLANDSOILTEXTURELANDSOILTEXTURECONTENTCONTENTRELATE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更新为杉木人工林后土壤质量性状的生态评价
2005年
森林的人为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模式和平衡的状态,从而影响土壤的质量性状.实地对比研究表明,在现行林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下天然常绿阔叶林在人为更新为后,其表层350kg/m2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N素和CEC等质量性状产生极显著退化,杉木人工林下这些土壤质量性状的取值在天然常绿阔叶林的自然变化范围之外.毫无疑问这种退化一方面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C库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释放;研究还表明,土壤全P、全K、碱解N、速效P、BS等土壤质量性状未园林木的更新而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变化,但是,土壤养分的异地迁移和富集作用对于异地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以漠视的现实问题.
吴蔚东陈明智夏福君张梅花许忠文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
热带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被引量:51
1999年
本文从种类组成、种子数量、物种多样性、种子分布规律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比较研究了海南10种不同上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特点。这10种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分别是:12年的木麻黄(Cauarinaequinetifolia)林、12年按树(Eucalyptusexierta)林、40年的橡胶林、28年的茶园、甘蔗园、弃荒2年的农旱田、2年刀耕火种的游耕地、灌木林(游耕弃荒8年)、次生林和原始林。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地利用强度越强,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种子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在10种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中,50%以上的物种呈随机分布;刀耕火种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土壤种子库在质和量方面也发生严重的退化。
杨小波陈明智吴庆书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土地利用
海口市郊菜园土和蔬菜养分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对海口市郊菜园土和蔬菜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市郊菜园土多为微酸性, 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有效磷含量高于正常水平;速效钾含量大部分处于低水平。绿叶菜类蔬菜和白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大部分严重超标,蔬菜含氮量偏高,含磷量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大部分蔬菜的含钾量处于正常水平。
陈明智谢国干符玉挺叶国雄
关键词:菜园土蔬菜土壤养分
菠萝园土壤肥力退化的调查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调查取样分析表明:在坡度25°的次生林丘陵地上开垦种植菠萝,植后的第一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就大幅度下降。随着菠萝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菠萝弃荒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菠萝园土壤磷素及全钾量没有表现退化趋势。
陈明智
关键词:土壤肥力菠萝园土壤养分
不同母质荔枝园土壤养分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陈明智苏林啸李雯谢国干谢延坤林彬
关键词:荔枝园成土母质土壤养分施肥
海南岛农村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杨小波裴重华吴庆书陈明智罗文杰孙中亮韩淑梅王健胡荣桂
本成果是1992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资金、1997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601)、省教育厅教育基金项目(琼高教1997)、1998年省农业普查办公室资金资助项目的联合研究成果,经历了9年半的研究时间,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植被
钙处理对白菜生长发育及货架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以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其生长特性及货架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钙处理能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其中以0.25%CaCl2处理效果最好;(2)钙处理可明显降低白菜腐烂率,增加组织中钙的含量,抑制白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质膜透性和呼吸强度,延长白菜的货架寿命。其中以1.0%CaCl2处理延缓组织衰老腐烂效果最好。
吴友根陈祥伟张仲勋陈明智柴柯王罗霞
关键词:货架寿命生长发育钙处理膜脂过氧化作用CACL2CACL2质膜透性
土地利用方式及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运用物理分组方法分别对海南屯昌县花岗岩砖红壤地区天然次生林(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岭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土壤(TSF)和人工橡胶RRIM600(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林土壤(TR)以及白沙县紫色砂页岩砖红壤地区天然次生林(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岭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土壤(BSF)和人工橡胶RRIM600(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林土壤(BR)0~100cm土层土壤及其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方式从天然次生林变为人工橡胶林后不同母质砖红壤及其物理组分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SF和TR土壤有机碳分别比BSF和BR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无论是花岗岩砖红壤还是砂页岩砖红壤,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和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极显著降低,TSF变为TR后还造成大团聚体以及粘粒和粉粒(Silt&clay)有机碳显著减少,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花岗岩砖红壤退化程度比砂页岩砖红壤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对第一、二层土壤及其物理组分产生影响,且对第一层影响比第二层大。对比研究发现,砂页岩砖红壤CoarsePOM和iPOM组分中有机碳稳定性比花岗岩砖红壤相应物理组分强。
邓万刚吴蔚东陈明智夏福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母质土壤有机碳
施肥及环境因子对海南热带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海南热带成熟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实验处理,分别为施用有机肥(T1)、无机肥(T2)和不施肥(CK),通过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结合对实验胶园环境要素的定位观测和人工施肥措施,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要素和施肥措施间的关系,试图揭示热带橡胶园土壤呼吸的形成机制与过程机理,为未来精确模拟热带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实现通过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要素调控来调节橡胶园土壤的CO2排放和土壤碳吸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3种处理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3:00左右,T1、T2和CK值分别为:2.63μmol·m-2·s-1、3.74μmol·m-2·s-1和2.98μmol·m-2·s-1;最低点在凌晨4:00左右,值分别为:0.43μmol·m-2·s-1、0.89μmol·m-2·s-1和0.51μmol·m-2·s-1。(2)在周期变化中,3种处理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步;土壤呼吸与温度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5 cm地温同土壤呼吸相关性最好(0.5720.05),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在不同施肥处理的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中,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2.07μmol·m-2·s-1),其次是施无机肥处理的(1.59μmol·m-2·s-1),最低的是不施肥处理的(1.16μmol·m-2·s-1)。
谢明德陈明智吴蔚东孙红亮
关键词:土壤呼吸橡胶林不同施肥土壤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