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甲状腺
  • 4篇蛋白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癌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外科
  • 4篇甲状腺乳头状...
  • 4篇腹膜
  • 3篇修补术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无张力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胰腺
  • 2篇术式
  • 2篇术式探讨
  • 2篇肿瘤发生
  • 2篇肿瘤发生发展

机构

  • 16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陈旭
  • 10篇黄东航
  • 9篇林强
  • 8篇游振辉
  • 4篇张爱龙
  • 4篇李华水
  • 4篇李建党
  • 3篇郑长森
  • 3篇李峰
  • 3篇肖雪明
  • 3篇何协
  • 3篇黄良祥
  • 2篇王沆
  • 2篇陈峰
  • 2篇顾恩郁
  • 2篇邱丽贞
  • 1篇王耀东
  • 1篇程长铭
  • 1篇晋龙
  • 1篇杨镇

传媒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强化治疗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95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ICU及我科病房危重病人184例,均衡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之间,B组病人血糖>12mmol/L时追加胰岛素,维持在8.3~11.1mmol/L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情况,监测免疫细胞、炎症因子以及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发生败血症和需外科手术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缩短,CD3、CD4、CD4/CD8、CRP恢复时间变短,同时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也降低。结论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实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降低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感染及感染性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张爱龙游振辉林强肖雪明黄东航陈峰陈旭顾恩郁李华水王沆杨镇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低热量肠外营养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ACSTD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检测TACSTD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
黄东航李峰曾焕虹谢文悛陈旭林强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发生发展信号转导蛋白临床病理特征癌组织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切开探查指征及术式探讨(附223例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腹膜后血肿切开探查的指征及术式。方法 从我院 1980~ 1998年收诊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随机抽取 2 2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位于腹膜后的血肿分六区 :A区 :中线部横结肠系膜上 48例切开探查 45例 ,阳性发现 41例 ,占 91.1% ;B区 :中线部横结肠系膜下 36例探查 32例 ,阳性发现 30例 ,占 93.8% ;C区 :侧方的肾周、十二指肠旁及结肠旁 72例 ,39例切开探查 ,阳性发现 2 4例 ,占 6 1.5 % ;D区 :骨盆区 38例切开 9例 ,阳性发现 3例 ,占 33.3% ;E区 :门静脉及肝后区 12例切开 5例 ,2例阳性发现 ,占 40 % ;F区 :复合型 17例中 ,12例切开 ,6例阳性发现 ,占 5 0 %。结论 血肿位于中线横结肠系膜上、下 ,十二指肠旁 ,结肠周围、门静脉周围应切开探查 ,酌情行血管结扎或吻合 ,脏器修补或切除手术。
陈旭郑长森李建党黄若磊
关键词: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外科手术术式手术指征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股疝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股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进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6例股疝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恢复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感染,术后12~24 h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 d.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复发,无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结论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符合解剖与生理,是一种合理而理想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黄东航李华水张爱龙王沆陈旭林强游振辉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
十二指肠憩室合并出血的外科术式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合并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1990~2004年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憩室合并出血的病例3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到第四段憩室出血的分别有4、21、4、3例,依据术中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十二指肠切开缝扎止血,十二指肠造瘘、减压、憩室切除,憩室内翻缝合,胃大部切除或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方式处理,止血效果满意、治愈率高.[结论]依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是外科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合并出血的关键.
陈旭游振辉黄良祥何协李建党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理大体四类,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复发结节型分别有7、15、6、4例;临床AnnArbor分期1E~4E期分别有9、18、2、3例;组织学分类霍奇金氏病8例,非霍奇金氏病24例;大体部位位于上半胃的9例,下半胃的23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毕Ⅰ、Ⅱ式)、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等手术方式,疗效较满意。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手段。
陈旭游振辉郑长森黄良祥何协
关键词:胃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VEGF动态监测对大肠癌患者术后效果的评价
2008年
目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监测大肠癌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ELLSA法检测5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结果术后2、8、18周,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151.1±125.6)pg/ml、(110.1±102.4)pg/ml、(61.8±37.3)pg/ml,较术前1周[(295.8±65.6)pg/ml]明显下降(均P<0.05),大肠癌Dukes分期D期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动态监测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浓度可预测手术的成功与否。
陈旭黄毅游振辉林强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监测
胰腺导管腺癌42例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抗原微波修复法检测42例胰腺导管腺癌病理标本中P21、P53、NM23、C-erbB-2、P-gp蛋白的表达。结果它们在胰腺导管腺癌中阳性的表达分别为90.5%(38/42)、47.6%(20/42)、69%(29/42)、61.9%(26/42)、73.8%(31/42),与大体部位、组织分级无显著相关,与病理分期有关。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且相互作用的多元过程,对临床工作预后的判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旭郑长森游振辉黄良祥李建党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P21P53NM23C-ERBB-2P-GP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ACSTD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ACSTD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的13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甲状腺中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检测,分析两种组织中T A C S T D 2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CSTD2在PTC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01)。单因素卡方检验表明,TACSTD2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被膜侵犯(P<0.001)、淋巴结转移(P=0.006)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ACSTD2表达与被膜侵犯(P=0.007)和淋巴结转移(P=0.001)呈独立相关性。结论PTC患者的癌组织中存在TACSTD2过表达的情况,其过表达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ACSTD2过表达可能参与PTC的局部侵袭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曾焕虹黄东航李峰陈旭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
P-糖蛋白与ER、PR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1999年
运用免疫组织化疗方法+抗原微波修复法检测58例胰腺癌组织,P-糖蛋白(P-gp)、ER、PR蛋白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P-gp、ER、PR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为:70.1%(41/58),67.2%(39/58),55.2%(32/58),该三指标与肿瘤大小、大体部位、组织分型、分级、患者性别、术前有否化疗均无显著相关,ER、PR的表达还与其病理分期无关。P-gp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在Ⅰ~Ⅱ期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gp在ER(+)PR(+)组中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组,P<0.01。提示:P-gp、ER、PR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该三指标对判断化疗效果及预后可提供有益参考。
陈旭李建党程长铭王耀东何协
关键词:胰腺癌P糖蛋白雌激素孕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