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彦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障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白内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视网膜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网膜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内皮
  • 2篇近视
  • 2篇角膜
  • 2篇光学相干
  • 2篇光学相干断层
  • 2篇病变
  • 1篇灯盏

机构

  • 10篇余姚市人民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陈彦
  • 9篇郑志斌
  • 4篇黄慧慧
  • 4篇沈琪敏
  • 2篇赵晖
  • 1篇戚雪敏
  • 1篇沈丽君
  • 1篇郑斌
  • 1篇宥永胜
  • 1篇骆亦婷

传媒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0例,其中A组3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3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4、8、30、90天不同时间段的眼内压改变,术后30d检测中央前房深度、房间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平均眼内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A组术后4、8、30、90天平均眼内压略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差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平均眼内压,而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更加有效的加深中央前角深度、增宽房角开放距离500,加大小梁睫状体距离,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郑志斌沈琪敏陈彦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
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性,为改进手术方式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60例,治疗医师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Single incision组28例(32眼),行单独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Double incision组32例(39眼),行双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功能滤泡形成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112,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平均眼压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平均眼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incision组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率(7.69%)和Single incision组不良反应率(6.25%)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手术治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在恢复视力眼压的同时不易促进瘢痕形成,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郑志斌沈琪敏陈彦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
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Toll样受体4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oll样受体4(TLR4)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10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病变分为HRP组216例、非HRP组(NHRP组)9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VEGF、TLR4水平,比较不同HRP分级患者血清VEGF、TLR4差异,对HRP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RP组和NHRP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23.43±3.20)比(10.27±2.35)比(5.68±1.28)μg/L,F=5.769,P<0.001],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31.84±7.39)比(18.57±5.28)比(7.95±1.24)μg/L,F=9.681,P<0.001]。按照Keith-Wagener分级法,将HRP患者分为Ⅰ级47例、Ⅱ级82例、Ⅲ级69例、Ⅳ级19例。随着患者Keith-Wagener分级的升高,患者血清VEGF(F=6.214)和TLR4(F=5.363)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对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HRP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OR(95%CI) 2.927(1.861~4.603)]、VEGF[2.770(1.603~4.787)]、TLR4[2.824(1.562~5.103)]以及年龄[3.323(1.128~9.066)]、收缩压[2.983(1.453~6.125)]、舒张压[3.232(1.304~8.008)]为影响高血压患者H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在HRP发展过程中,存在VEGF及TLR4的异常升高,VEGF以及TLR4可能是HRP疾病监测的潜在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陈彦潘建骆亦婷郑志斌
关键词: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OLL样受体4
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GCC)厚度的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及正常对照组50例50眼的黄斑区整体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Avg)、上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Sup)和下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Inf)及相应区域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比较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3个GCC参数的差异,分析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旁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平均RNFL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正常对照纽与各期青光眼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早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均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C-Avg厚度与RNFL—Avg厚度呈明显正相关(P〈0.1)。结论频域OcT能够定量测量并区分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黄斑区GCC厚度,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变薄,并与视盘旁RNFL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黄慧慧赵晖郑志斌陈彦沈琪敏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青光眼
外伤性前房积血87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7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过程及其效果。治疗方法是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前房积血87例在3~16天吸收。前房积血吸收后矫正视力〈0.1者6例,0.1~0.3者9例,0.4~0.9者28例,≥1.0者例44例。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有关。
黄慧慧赵晖陈彦郑志斌
关键词:眼外伤前房积血
灯盏花素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眼科接诊的8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臀部注射30 ug,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治疗,80 mg添加到500 mL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比较2组患者视力变化,视野的丢失差异(LV)、视野的平均损害(MD)、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MS),不良反应,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的视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陈彦郑志斌黄慧慧
关键词:灯盏花素神经生长因子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溶菌酶、EGF和L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溶菌酶、EGF和LF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9月~2015年5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0.1 m L/次滴眼,6次/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0.15 m L/次滴眼,4次/d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及泪液中的溶菌酶、EGF及LF水平明显升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长、基础泪液分泌量较高,溶菌酶、EGF及LF水平较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2型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良好,推测其机制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增加及溶菌酶、EGF及LF水平的升高有关。
陈彦郑志斌黄慧慧
关键词:干眼症2型糖尿病普拉洛芬滴眼液
余姚市基层医院开展门诊日间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日间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等指标的影响,为患者安全治疗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为常规住院手术;治疗组为日间白内障手术(住院小于24小时),两组分别为40例。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统计两组手术平均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P>0.05;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后1d、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当晶体核硬度为I^IV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11±2.15)h,明显短于对照组(43.62±8.74)h,t=23.54,P=0.00;治疗组住院费用为(3041.36±152.33)元,明显少于对照组(4 265.42±213.64)元,t=29.50,P=0.00。结论:采用日间白内障手术(住院小于24小时)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常规住院手术效果相当。日间白内障手术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郑志斌陈彦沈琪敏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陈彦郑斌沈丽君宥永胜戚雪敏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组76例;1.00~<1.75D为轻度屈光参差组60例;2.00~<2.75D为中度屈光参差组51例;≥3.00D为重度屈光参差组33例。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角膜塑形镜组88例与框架镜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近视矫正3mo后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框架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01)。角膜塑形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765)。在无屈光参差组与轻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109、0.052);在中度与高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的近立体视功能好于框架镜组(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在近立体视功能方面优于框架眼镜,特别在中度与重度屈光参差组。
陈彦潘建陈浙一郑志斌姚春晓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立体视角膜塑形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