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坝区
  • 2篇三峡坝区
  • 2篇三峡工程
  • 2篇吸虫
  • 2篇并殖吸虫
  • 1篇蓄水
  • 1篇鼠科
  • 1篇鼠密度
  • 1篇数据收集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变化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消长
  • 1篇吸虫病
  • 1篇相关疾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出血热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陈广杰
  • 2篇运珞珈
  • 2篇吴瑞肖
  • 2篇彭良斌
  • 2篇张旭
  • 2篇张琦
  • 2篇吴传松
  • 1篇刘文东
  • 1篇樊莉蕊
  • 1篇白尧
  • 1篇张刚
  • 1篇刘安平

传媒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峡工程及水位变化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了解三峡大坝水位变化对当地鼠类生存的影响,为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坝区,选择位于坝区上下游的银杏沱村、龙潭坪村、石板村、沙坪村为调查点,采用Elton夹夜法,每次连续捕鼠2 d.收集鼠夹,计算鼠密度并鉴定鼠种,比较室内外鼠种、鼠密度及水库156 m蓄水前后鼠密度变化,分析蓄水及清库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结果共捕鼠678只,其中室内517只,室外161.室内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189只,占36.49%(189/517);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91只,占56.88%(91/161);室内外鼠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00,P<0.01).共布有效夹8036夹次,平均鼠密度为8.44%(678/8036),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4.44%(517/3581),室外鼠密度为3.61%(161/4455),室内外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04,P<0.01).大坝蓄水至156 m后鼠密度(10%,513/5132)明显高于蓄水前(5.68%,165/2904),蓄水前后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1).坝区上游鼠密度随蓄水的升高变化明显,在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鼠密度形成一个高位平台,依次为12.25%(80/653)、13.16%(90/684)、12.95%(90/695),到下一次清库后有所下降(8.38%,28/334).结论三峡大坝工程及水库蓄水后的水位变化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致当地的鼠密度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对坝区鼠类的监测,防止鼠传播疾病的局部爆发或流行.
刘安平彭良斌运珞珈罗枝笋胡继云刘文东樊莉蕊张琦张刚陈广杰吴瑞肖白尧张旭吴传松余小垓
关键词:鼠科数据收集
三峡坝区三期蓄水期间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大坝建设和三期蓄水对并殖吸虫流行的影响,为三峡大坝完工后建立疾病预测系统,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坝区不同水位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密度及其种群构成,沉渣镜检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IgG抗体。结果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囊蚴感染率自三期蓄水前的6.53%下降到三期蓄水后的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并殖吸虫抗体IgG检测阳性率自2006年0.75%上升至2007年的2.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坝区人群生食虾蟹者占1.00%,饮生水者占41.65%。并殖吸虫健康防病知识知晓率低于35.00%。结论在三峡大坝水位逐步升高过程中,坝区并殖吸虫病流行处于稳定状态,未受大坝建设和蓄水明显影响。
陈广杰张琦彭良斌罗枝笋运珞珈吴瑞肖张旭吴传松杨业勋余小垓
关键词:三峡工程并殖吸虫流行病学
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查研究
目的:1、掌握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群消长趋势,全面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和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病媒生物的影响。2、分析病媒生物相关疾病在动物宿主和人群中流行情况,对坝区病媒生物相关疾病流行趋势做出预测。3、评价三峡工程对坝区病...
陈广杰
关键词:三峡坝区病媒生物种群消长流行性出血热并殖吸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