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峰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飞虱
  • 6篇褐飞虱
  • 4篇致害性
  • 4篇水稻
  • 3篇稻纵卷叶螟
  • 3篇种群
  • 3篇纵卷叶螟
  • 3篇卷叶
  • 3篇卷叶螟
  • 2篇抗性
  • 1篇稻秆
  • 1篇地理种群
  • 1篇点滴法
  • 1篇毒死蜱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评价
  • 1篇伊维菌素
  • 1篇致害性变异
  • 1篇中国水稻
  • 1篇锐劲特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大学

作者

  • 9篇陈峰
  • 9篇傅强
  • 7篇罗举
  • 6篇赖凤香
  • 2篇桂连友
  • 2篇何佳春
  • 1篇胡国文
  • 1篇赖风香
  • 1篇胡阳
  • 1篇潘建红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药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伊维菌素与毒死蜱复配农药
伊维菌素与毒死蜱复配农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所述的伊维菌素与毒死蜱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伊维菌素0.05%~1.5%,毒死蜱22%~30%。上述伊维菌素与毒死蜱复配农药,杀虫谱广,速效性好;由于其毒性低,因此对环境和人...
罗举赖凤香胡阳陈峰胡国文傅强
文献传递
24%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
2009年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üenée)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近年来屡屡大发生,2003年、2005年更是特大暴发。
陈峰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锐劲特保叶效果中国水稻卷叶率
用稻秆浸渍法和点滴法对越南和我国褐飞虱种群抗吡虫啉和噻嗪酮特性的监测
<正>自2005年来,褐飞虱连年大发生,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长期以来生产上针对褐飞虱的为害,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目前吡虫啉和噻嗪酮是防治褐飞虱的当家农药品种,因为其防治效果好,在水稻生产上存在单一使用及滥用的...
罗举陈峰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点滴法
文献传递
24%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本文在富阳实验基地对24%氰氟虫腙SC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和安全性观察,探讨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实验表明,药后3d效果明显,药后7d增加达到最佳、14d杀虫效果亦保持在较高水平,药效持续时间14d以上。
陈峰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氰氟虫腙田间试验药效评价
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致害性监测
<正>褐飞虱(Milaparvata lugens Sta1)是亚洲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属迁飞性和r-对策昆虫。它在我国大多数水稻产区不能越冬,每年4~5月份从主要虫源地越南北部的中南半岛随西南气流迁入我国南部,6~7月...
陈峰潘建红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致害性
文献传递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电子记录取食行为的比较
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褐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易产生致害性变异是利用水稻品种抗性防治该虫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规律对水稻抗虫品种...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综述了近年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抗性机制、抗性机制的生化基础、抗性基因的研究以及褐飞虱致害性变异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峰傅强罗举桂连友
关键词:抗性致害性变异
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被引量:24
2009年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苗期高感(9级)的水稻品种成株期亦感虫,但田间虱烧出现时间和虱烧程度有所差异。苗期高感的中浙优1号田间"虱烧"发生时间比同样高感的TN1晚5d,推测中浙优1号对褐飞虱有一定的耐受性,这是在苗期鉴定中不能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苗期感虫的优良水稻品种的成株期抗性鉴定。
陈峰傅强罗举赖凤香桂连友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苗期抗性抗虫性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刺吸电位图(EPG)比较分析了两个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在感虫品种TN1和抗性品种Mudgo(含Bph1抗虫基因)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种群类型、水稻品种对I波的影响最明显,A波次之,S波再次之;试虫性别对各参数均无显著影响。TN1种群在TN1上及Mudgo种群在TN1、Mudgo上这3种能致害处理下的S波、A波均短于TN1试虫在Mudgo上(不能致害),其中A波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能致害的3种处理的I波持续时间则显著长于不能致害处理。若以3 h内I波持续时间75 min为分界线,高于该值为能致害,低于该值为不能致害,对TN1种群、Mudgo种群致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6%和100%。提出该参数可用于进一步开发褐飞虱个体致害性检测新技术。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