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家元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皮损伤
  • 2篇内皮
  • 2篇内皮损伤
  • 2篇META分析
  • 1篇地平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新西兰兔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右冠状动脉
  • 1篇右冠状动脉缺...
  • 1篇再狭窄
  • 1篇增生
  • 1篇支架内再狭窄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陈家元
  • 6篇李自成
  • 5篇张爱东
  • 4篇卢红艳
  • 3篇郭军
  • 2篇王斐斐
  • 1篇刘瑞杰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源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双源CT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2月1日~2011年12月30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数据库,查询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计算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灵敏度(SE)、特异度(SP)及其95%可信区间(CI),绘制及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基于支架分析,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合并灵敏度为0.91(95%CI:0.86~0.95),特异度为0.92(95%CI:0.90~0.94),AUC为0.97。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内大支架(直径≥3mm)再狭窄的准确度高于小支架(直径<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评价支架的合并构成比为0.066(95%CI:0.05~0.09)。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度高,适用于直径≥3mm的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随访和评价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检测方法。
陈家元张爱东卢红艳李自成
关键词:再狭窄META分析
心房颤动口服药物治疗的新选择被引量:4
2012年
近年来,尽管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在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广泛应用,药物治疗依然处于首要地位。由于传统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的自身局限性,该领域新型药物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多种新型口服药物的开发研制和临床试验的成功,为房颤的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陈家元张爱东卢红艳李自成
关键词:心房颤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决奈达隆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兔内皮损伤术后内膜增生与斑块稳定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从抗炎和稳定斑块的角度探讨相关机制。方法: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左旋氨氯地平组以及瑞舒伐他汀组。模型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术制作。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与术后8周的血脂、血管炎症性及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以及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术后8周处死后取腹主动脉病变组织,行HE染色分析斑块厚度及内膜增生系数(IHI)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表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模型组有降低趋势(16.24mmol/L∶19.41mmol/L,P=0.08)。左旋氨氯地平组的腹主动脉斑块厚度、IHI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313μm∶405μm、0.68∶0.66,均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的斑块厚度、IHI明显低于模型组(273.75μm∶405.93μm、0.52∶0.68,均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的血清hs-CRP、Lp-PLA2以及PAI-1水平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左旋氨氯地平组斑块内MMP-3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显著小于模型组(52.45%∶70.8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具有降低血清LDL-C趋势,对抑制兔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术后的内膜增生无明显作用,但可通过抑制斑块内MMP-3的表达从而增加斑块稳定性。
张爱东陈家元卢红艳郭军王斐斐李自成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内膜增生稳定斑块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索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的变异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科诊治的1例和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1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44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6例,外科探查诊断2例。25例患者表现为心肌缺血症状,合并左冠状动脉明显病变时可出现严重心脏症状,约1/3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心房颤动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治疗上,10例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2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2例予药物治疗。结论单纯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多表现为良性临床过程,但在心律失常方面有潜在的危险性,故需保持随访与治疗,一旦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应早期积极治疗。MDCT可作为检测冠状动脉变异的筛查手段。
刘瑞杰李自成陈家元郭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右冠状动脉缺如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本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对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disc、谷歌学术等数据库,查找冠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中、英文文献。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6 995例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与冠脉侧支循环不丰富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7(95%CI:0.39~0.82);亚组分析表明: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6(95%CI:0.32~0.97),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46(95%CI:0.34~0.62),经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45(95%CI:0.36~0.56),患者院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34(95%CI:0.16~0.74),随访1年以内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0(95%CI:0.31~0.80)。表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术治疗以及在院患者、随访1年以内的患者中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的死亡率均低于冠脉侧支循环不丰富组(P〈0.05)。结论:丰富的冠脉侧支循环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王斐斐张爱东李自成陈家元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侧支循环死亡率META分析
高脂饮食联合球囊内皮损伤术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联合球囊内皮损伤术在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组、单纯高脂饮食组、联合损伤4周组以及8周组共4组,每组6只。联合损伤两组均接受高脂喂养联合球囊内皮损伤术,并分别在术后4和8周处死。所有动物处死前行腹主动脉血管超声以及DSA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并做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脂饮食组比较,损伤8周组的斑块厚度(404.86μm∶67.89μm,P<0.05)以及内膜增生指数(0.70∶0.09,P<0.05)均显著升高,与4周组相比,损伤8周组动脉内膜增生程度进一步加重(P<0.05)。损伤组斑块内可见大量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生,新生内膜见较多泡沫细胞,表面覆盖纤维细胞。结论: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球囊内皮损伤术的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简单易行、周期短、成功率高,斑块病理表现接近于人,可为研究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一种良好动物模型。
陈家元张爱东卢红艳郭军李自成
关键词:新西兰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