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列松

作品数:80 被引量:14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细胞
  • 13篇胶质
  • 12篇肿瘤
  • 10篇胶质瘤
  • 9篇照射
  • 8篇疗法
  • 8篇脑胶质瘤
  • 8篇放射疗法
  • 7篇调强
  • 7篇原体
  • 7篇直肠
  • 7篇加速器
  • 7篇放疗
  • 6篇全脑
  • 6篇全脑照射
  • 6篇干细胞
  • 6篇IMRT
  • 5篇调强放射
  • 5篇调强放射疗法
  • 5篇体位

机构

  • 60篇苏州大学附属...
  • 18篇南华大学
  • 1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9篇陈列松
  • 36篇田野
  • 12篇陆雪官
  • 10篇赵培峰
  • 9篇钱建军
  • 9篇孙彦泽
  • 9篇游晓星
  • 9篇吴移谋
  • 7篇曾焱华
  • 6篇周钢
  • 6篇朱翠明
  • 6篇杨咏强
  • 5篇梁中琴
  • 5篇刘鹏
  • 5篇张力元
  • 5篇王勇
  • 4篇宗天舟
  • 4篇余敏君
  • 4篇童流妹
  • 3篇郭信伟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肿瘤...
  • 6篇中华放射医学...
  • 5篇当代医学
  • 4篇江苏医药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加速器床位值的盆腔照射患者体位稳定性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读取加速器床位值来评估盆腔照射患者体位稳定性。方法选取采用仰卧和俯卧体位的盆腔肿瘤(直肠癌和宫颈癌)患者各40例,仰卧位采用比利时ORFIT公司的体架体膜固定,俯卧位采用美国CIVCO公司的腹板固定。记录疗程中25次治疗时的床位偏差值并计算后续24次摆位与首次摆位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床位偏差值。结果相对于首次治疗摆位,疗程中仰卧和俯卧体位在Y方向的床位偏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加速器床位值来评估患者在疗程中体位的稳定性是可行的,直肠癌、宫颈癌等盆腔照射患者俯卧位腹板固定时体位稳定性逊于仰卧体位,建议采用固定床位值摆位以及增加影像引导技术使用频率等来减少摆位误差。
严利明陈列松钱建军田野
关键词:体位
X射线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我们通过建立一种可靠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凋亡,探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和分组:雄性SD大鼠72只(上海斯莱克公司),体重(350±25)g,随机分为对照(未照射)、3、5、7、10、12、14、21及21d后9组,每组8只。
王帅余道江赵天兰王守立陈列松王睿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X射线急性血管内皮细胞动物模型SD大鼠
CD133标记的脑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由CD133标记的脑胶质瘤干细胞与非肿瘤干细胞(CD133阴性细胞)之间放射敏感性及其DNA双链断裂损伤及修复的差异性。方法:选择脑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株,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33+和CD133...
宗天舟李平陈列松陆雪官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方法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早期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10Gy照射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都有不等程度的增加,其中照射后7d和14d的NG2和O4阳性细胞增加最明显;照射后28d的NG2和O4阳性细胞数较之7d和14d时减少。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且和观测时间相关。
李华杰包仕尧田野陈列松张志琳
关键词:全脑照射放射性反应基因表达组织化学法
用于放射治疗的激光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激光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激光定位系统安装在设置有加速器的治疗室内,包括照准激光定位模块和辅助激光定位模块;其中,照准激光定位模块所发射出的激光用于定位加速器的照射区域;辅助...
陈列松赵培峰王勇田野
饱和氢盐水减轻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的氧化应激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饱和氢盐水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4月龄健康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盐水治疗组和氢水治疗组,再根据照射后时间分为1、3、7和14d4个时间组,每组5只。4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单次垂直全脑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cGy/min,吸收剂量20Gy。氢水治疗组大鼠于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d给予饱和氢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3、7和14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匀浆,分光光度计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7和14d时氢水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盐水治疗组(t=3.78、3.18,P〈0.05),SOD水平1—7d时氢水治疗组明显高于盐水治疗组(t=2.41—2.92,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4.01—6.03,P〈0.05),持续到14d,8-OHdG含量1—7d氢水治疗组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2.33、2.71、2.33,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饱和氢盐水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霍红梅杨顺陈列松吕海军王爱东张力元
关键词:氢气脑损伤自由基
多重PCR快速检测NGU患者中的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多重PCR在检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就诊的NGU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获取尿道或阴道标本,采用多重PCR分析3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86例NGU患者中,共检测出41例阳性,以解脲脲原体最常多;而在同期62例对照人群中,仅检测出11例阳性。两组病原体检出数、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检出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脲脲原体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重PCR能应用于NGU中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检测;NGU可能与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以及解脲脲原体不同的血清型有关。
周俊陈列松贾文辉刘卓然吴移谋
生殖支原体MG 427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015年
目的构建生殖支原体MG 42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生殖支原体标准株G 37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g 427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6 p-1。定点诱导该基因中第289-291位核苷酸TGA密码子突变成TGG,构建p GEX-6 p-1/MG 427的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扩增出大约426 bp的基因片段,定点诱导突变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mg 427中的TGA被成功突变为TGG,与目的基因相符。结论成功构建生殖支原体渗透压诱导蛋白MG 427原核表达载体p GEX-6 p-1/MG 427。
周俊陈列松游晓星曾焱华吴移谋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原核表达载体
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宫颈上皮细胞表达人β防御素2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能否诱导宫颈上皮细胞表达人β防御素2(hBD-2),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nd1/E6E7人宫颈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AMP作用细胞48 h,反转录PCR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BD-2蛋白的表达;用Toll样受体2(TLR2)和TLR6中和抗体孵育End1/E6E7细胞,并用TLR2、TLR6和MyD88负显性突变体转染细胞,以明确TLR2、TLR6和MyD88在介导hBD-2表达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核转位情况,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LAMP处理前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处理,观察对hBD-2表达的影响。结果生殖支原体LAMP可诱导End1/E6E7细胞表达hBD-2mRNA和蛋白。TLR2和TLR6中和抗体以及其负显性突变体转染后,能降低hBD-2表达;MyD88负显性突变体也能显著抑制LAMP诱导的hBD-2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AMP处理后可诱导p65核转位,并能增强NF-κB的DNA结合活性。而NF-κB抑制剂PDTC处理后,hBD-2表达降低。结论生殖支原体LAMP可诱导End1/E6E7细胞表达hBD-2,可能受TLR2、TLR6/MyD88/NF-κB调控。
谢婧游晓星曾焱华李冉辉陈列松朱翠明何军余敏君吴移谋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Β-防御素2宫颈上皮细胞
虚拟仿真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0年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而目前由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条件和生物安全限制等原因,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较为简单的基础实验,而一些重要的、高致病性或者高危的微生物实验则无法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教学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通过创建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在线体验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这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刘鹏陈列松曾燚华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