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玲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儿童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4篇染色体核型
  • 4篇染色体核型分...
  • 4篇核型
  • 4篇核型分析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小板
  • 3篇细胞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儿童急性

机构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作者

  • 15篇陆玲玲
  • 9篇徐酉华
  • 6篇王世一
  • 5篇张伟
  • 4篇于洁
  • 4篇宪莹
  • 4篇戴碧涛
  • 2篇刘筱梅
  • 2篇李兴
  • 1篇裴雪涛
  • 1篇苏庸春
  • 1篇陈永芬
  • 1篇刘瑜
  • 1篇周敏
  • 1篇李欣
  • 1篇李晓辉
  • 1篇刘巧
  • 1篇梁筱灵
  • 1篇周雅德
  • 1篇李梁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点与临床关系的研究(附130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实验室特点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象的血小板计数 (PLT)、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总数及分类、骨髓染色体检查 ;89例做了血块退缩实验 ,2 8例做了血小板聚集功能 ,130例患儿用高效丙种球蛋白及强的松治疗情况的观察。结果 :130例患儿经高效丙球及强的松治疗 (6~ 10天 ) 89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总数越高 ,高效丙球及强的松治疗效果越好 ,反之预后较差。同时伴有小幼巨者 ,治疗效果越差。
陆玲玲王世一徐酉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骨髓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 CM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儿童 CML 临床资料 ,复习骨髓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特点。结果 :儿童 CML 临床主要特征为肝脾肿大 ,以脾大更为明显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或显著增高达 ( 4 7.1~ 780 )× 10 9/ L,骨髓异常增生 ,为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红比例明显或显著扩大 ,粒系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 ,可见原粒细胞。染色体核型可见 Ph1 改变。结论 :儿童慢粒确诊仍靠骨髓检查 。
陆玲玲张伟刘筱梅徐酉华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检查染色体核型外周血
153例两性畸形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张伟陆玲玲
关键词: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病例分析
153例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分析
本研究153例两性畸形患儿,全部来自我院遗传咨询门诊和外科,对153例患儿都进行了体格检查和染色体检查。1 方法 用常规72 h培养法,常规制片,用G,C带处理,计数50~100个细胞分裂相,经显微摄影分析5~10 G带...
张伟陆玲玲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初步评估所采用的2004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方案(简称04方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6月28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参照04方案诊疗建议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04年10月-2007年6月88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04方案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1.30%(63/69),标、中危组CR率均为100%(37/37),高危组CR率为81.25%(26/32);总4年无病生存率(EFS)为(59.73±7.22)%,标、中危患儿的EFS分别为(75.60±9.71)%和(65.50±11.69)%,高危组EFS为(44.03±12.36)%;总复发率为18.18%,骨髓复发占87.50%,单纯的中枢复发占12.50%;化疗相关死亡率为9.09%,其中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因感染死亡7例(7.95%),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应用04方案对儿童急淋进行诊治疗效满意;化疗第19天(d19)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诱导期化疗过强,化疗相关死亡率高。
梁筱灵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苏庸春王世一陆玲玲李欣于洁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婴幼儿与3岁以上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比较婴幼儿与3岁以上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短期治疗反应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的ITP患儿190例,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3岁以上儿童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ITP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疗效。结果(1)婴幼儿组男性患儿所占比例高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2)婴幼儿组以病毒性肠炎为诱因的比例显著高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幼儿组以疫苗接种为诱因的比例显著高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婴幼儿组鼻衄发生率显著低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幼儿组失血性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EB病毒(EBV)-IgM和巨细胞病毒(CMV-IgM)血清学阳性率在婴幼儿组与3岁以上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5)婴幼儿组骨髓巨核细胞中位数和增高比例均显著低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4,P=0.005;χ2=10.011,P=0.002)。(6)激素组婴幼儿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显著短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素+丙种球蛋白组(丙球)婴幼儿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显著短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素组和激素+丙球组中,婴幼儿短期疗效都分别显著好于3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P=0.0075)。结论婴幼儿与3岁以上儿童ITP比较,男性比例高,出血部位单一、出血程度轻。疫苗接种与病毒性肠炎是重要诱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在婴幼儿ITP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巨核细胞中位数及增高比例低,治疗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快、短期疗效好。激素与激素+丙球治疗均能有效的提升血小板的数量,激素+丙球治疗血小板上升速度快于单用激素治�
刘巧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肖剑文王世一陆玲玲于洁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幼儿病毒
免疫性血管炎血液高凝状态及药物治疗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931.33±254.19)×109/L,与正常对照组(640.67±132.2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明显升高,分别为(38.9±13.4)%比(20.9±8.5)%(22.55±6.00)%比(6.3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在模型组有明显增高,为(215.93±66.04)pmol/L,与正常对照组(128.22±6.4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仅能降低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但阿司匹林和IVIG对血管炎病理改善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性血管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
李晓辉周敏徐酉华李晓静陆玲玲王世一杨默
关键词:血管炎免疫性血液凝固血小板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临床总结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分析重医儿童医院近 3年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病例 ,初步评估 1 999年全国ALL诊疗建议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初发ALL 1 92例 ,参照 1 999全国诊疗建议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 ,进行MIC相关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 3年收治ALL病例数逐年增加 ;婴儿患者中高WBC者为 77.78% ,而 1 0岁以上组为 7.6 8%。B ALL和T ALL分别占 5 9.89%和 7.76 % ,合并髓系标志表达者 1 1 .6 5 %。具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者为86 % ,激素实验不敏感者 1 0 % ,HR ALL占 4 9.6 6 %。接受化疗者 4 7例 ,CR率 91 % ,进入维持治疗 1 8例 ,骨髓复发 5例 ,其余未随访治疗。 1 5例坚持治疗 ,无病生存率 (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 87%。结论 治疗前MIC分型和危险因素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规范化疗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按照 1 999年诊疗建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CR、髓外白血病预防和DFS。
于洁徐酉华宪莹戴碧涛李兴陆玲玲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MIC分型
一例46,XY/47,XY,t(Y;Y)和一例46,XY/46,X,-Y+t(Y;Y)嵌合体染色体
2002年
张伟陆玲玲
关键词:XYY综合征染色体异常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种实验诊断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王世一陆玲玲徐酉华刘瑜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