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智杰

作品数:43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麻醉
  • 7篇疼痛
  • 6篇氟烷
  • 5篇术后
  • 5篇细胞
  • 5篇黄疸
  • 5篇梗阻性黄疸
  • 4篇胰腺
  • 4篇切除
  • 4篇梗阻
  • 4篇梗阻性
  • 3篇胆红素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毒性
  • 3篇镇痛
  • 3篇受体
  • 3篇切除术
  • 3篇围术期
  • 3篇吸入麻醉

机构

  • 43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南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3篇陆智杰
  • 24篇俞卫锋
  • 11篇缪雪蓉
  • 11篇邱海波
  • 7篇王振猛
  • 7篇苗青
  • 5篇李晓青
  • 5篇杨立群
  • 4篇陈前波
  • 4篇李泉
  • 4篇沈玲
  • 4篇王晓燕
  • 3篇孙卫民
  • 3篇姚强
  • 3篇宋金超
  • 3篇孙玉明
  • 2篇尹春琳
  • 2篇王锷
  • 2篇徐桂萍
  • 2篇王天龙

传媒

  • 8篇临床军医杂志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上海市麻醉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梗阻性黄疸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胆管结扎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胆管结扎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于术前及术后笫3、7、10天尾静脉取血测定血胆红素,采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缩足潜伏期观察热疼痛阈值,Von Frey细丝法测定大鼠缩足反应百分比观察机械性疼痛阈值,从而研究黄疸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阻塞性黄疸大鼠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P<0.0 5),热辐射引起的缩足潜伏期显著延长,Von Frey细丝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缩足反应百分比明显减少。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对热刺激和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不敏感,表现出明显的抗伤害性感受行为。
陆智杰缪雪蓉苗青王晓燕邱海波俞卫锋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红素疼痛行为学
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在大鼠慢性胰腺炎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在慢性胰腺炎(CP)疼痛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制备CP模型大鼠,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标本中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然后将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标本孵育上清分别注射于正常大鼠足底,观察注射后0.5、1、3、5、7h大鼠痛觉阈值变化;以模型组大鼠胰腺标本孵育上清注射正常大鼠足底,并给予H1受体阻断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观察其对痛敏的治疗作用。结果 CP模型大鼠的胰腺局部组胺及类胰蛋白酶分泌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标本孵育上清在注射后5h内有明显的痛觉致敏作用,且该作用可被H1受体阻断剂和蛋白酶抑制剂所逆转。结论组胺和类胰蛋白酶是CP顽固性疼痛发生维持中的重要介质。
虞大为邱海波俞卫锋陆智杰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组胺肥大细胞疼痛痛觉过敏
远程医疗在舰艇长远航卫勤保障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文章对舰艇长远航中遇到的卫勤保障难点,以及远程医疗在应对这些难点时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总结阐述。回顾远程医学的发展历史,结合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探索适应我海军远程医疗发展的新方向,为提升海军卫勤保障能力和卫生单位建设提供建议。
张钦威王彬陆智杰刘源
关键词:远程医疗舰艇卫勤保障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被引量:12
2010年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主要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有关。游离胆红素在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蓄积,与血脑屏障上的转运蛋白以及机体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并且游离胆红素不仅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有毒性作用,还会干扰神经突触之间的神经递质的传递,同时还会损坏线粒体,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的凋亡。本文就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一综述。
苗青陆智杰缪雪蓉俞卫锋
关键词:胆红素神经毒性
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3858例总结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考察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的优缺点 ,以探讨较为理想的肝脏手术麻醉方法。 方法 :比较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 (n=385 8)、单纯硬膜外麻醉 (n=10 0 )及单纯全麻 (n=10 0 )患者行肝叶切除术中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差异。结果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诱导期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大 ,但一定量的麻黄素即可纠正。该法可明显减少阿曲库铵、芬太尼及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早期清醒拔管 ,很少发生烦躁 ,术后较长时间内无切口痛。结论 :持续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 ,是肝脏手术麻醉比较理想的方法。
俞卫锋杨立群孙玉明姚强李晓青李泉曹云飞陆智杰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式疗效
氟烷性肝炎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肝细胞的毒性
2002年
目的 :探讨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在 40 %O2 下吸入 1%氟烷 4h,诱导 1次 ,或按分组需要间隔 42 d后同上再吸入 1次 ,再隔 42 d后同上再吸入 1次 ,诱导 3次。对照组只吸入 40 %O2 。分离淋巴细胞和肝 Kupffer细胞 ,两种细胞按一定的分类和比例混合培养 ,再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上清液 ,对照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 ,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氟烷诱导 3次豚鼠肝细胞毒性作用包括特异性抗体介导的 ADCC作用 ,氟烷诱导 1次豚鼠 ADCC作用仍需氟烷对离体肝细胞的再次诱导。 Kupffer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生成的特异性抗体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 结论 :体液免疫主要是ADCC,单纯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不能杀伤肝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弱与吸入氟烷有关。
俞卫锋陆智杰孙卫民王振猛
关键词:肝炎氟烷吸入麻醉药肝毒性
可疑恶性高热患者二例的基因表达特点
2003年
恶性高热(MH)是一种家族性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与肌浆网内Ca2+过度释放有关,临床上以机体高代谢状态为主要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高二氧化碳血症、重度酸中毒、心动过速等[1].目前对其发作时的钙离子调节及后续的病理生理改变尚不清楚,故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MH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王振猛俞卫锋陆智杰李晓青
关键词:基因表达探针芯片
异氟烷保护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异氟烷是否具有保护缺氧肝细胞能量平衡的作用 ,并与同麻醉效量氟烷的作用进行对比。 方法 :将来自自由饮食或断食 2 4 h的大鼠的新鲜分离肝细胞置于 Krebs- Henseleit缓冲液中 ,密封容器后通入 O2 / CO2 或 N2 / CO2 (95∶ 5 ,V/ V)制造有氧或缺氧环境 ,加或不加吸入麻醉药 (1~ 5 MAC异氟烷或氟烷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肝细胞内 ATP、ADP、AMP水平并计算 ATP/ ADP比值。结果 :(1) 1MAC异氟烷能改善缺氧所致的 ATP水平下降及 AMP水平升高 ,但此作用只见于饱鼠而未见于饥鼠 ;(2 ) 1~ 2 MAC异氟烷作用可使缺氧肝细胞的 ATP/ ADP比值增大 ,而 3MAC异氟烷的此种作用较 2 MAC略有降低 ;(3) 1MAC氟烷没有使缺氧肝细胞的 ATP/ ADP比值增大的作用。 结论 :异氟烷可改善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 ,尤以 2 MAC异氟烷作用最强 ,而氟烷则无此作用。异氟烷对肝细胞的能量保护作用可能与肝细胞的营养状况有关。
俞卫锋李泉曹云飞杨立群陆智杰孙玉明吴孟超
关键词:异氟烷缺氧肝细胞能量平衡
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和MHC限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 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 方法 :雄性 Hartley豚鼠 16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8只。实验组 :每隔 4 2 d在 4 0 % O2 下吸入 1%氟烷 4 h,共 3次。对照组 :每隔 4 2 d吸入 4 0 % O2 4 h,共 3次。两组在最后一次吸入后 2 1d分离淋巴细胞和肝 Kupffer细胞 ,两种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 3d。终止培养前 18h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 (3H- Td R)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 TT)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 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结果 :氟烷诱导豚鼠 Kupffer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 (P<0 .0 1) ,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 ,而未吸氟烷豚鼠 Kupffer细胞对自体 /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均无促增殖作用。 Kupffer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相关性(r=0 .995 0 )。用 TFA抗原致敏的 Kupffer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作用更强 ,脾脏巨噬细胞不能增加 TFA- GSA抗原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论 :Kupffer细胞是氟烷性肝炎免疫机制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 ,能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应答 ,其抗原递呈作用受 MHC限制。
陆智杰俞卫锋孙卫民王振猛
关键词:免疫应答KUPFFER细胞抗原库普弗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变化及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导致的疼痛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病理改变及循环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SNL模型组(SN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例。建立稳定的疼痛模型后,三组大鼠均予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产生溃疡性结肠炎。分别于SNL术前、TNBS造模前及造模后第7天和第14天采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浓度变化,并于造模后第7天取病变明显部位的结肠组织观察炎症病理改变。结果三组大鼠术前IgG、IgM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神经结扎后SNL组血清IgG浓度略低于Sham组,而血清IgM浓度明显低于Sham组(P<0.05);TNBS造模第7天SNL组大鼠血清IgG、IgM浓度升高幅度明显小于Sham组和Con组(P<0.01);TNBS造模第14天SNL组大鼠血清IgG浓度明显低于Sham组及Con组(P<0.05);TNBS造模第7天,与Sham组和Con组比较,SNI组结肠病变范围更为广泛,炎症程度更为严重。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机体体液免疫,使血清IgM、IgG浓度降低,从而加重肠道炎症病理改变程度。
沈玲邱海波陈前波陆智杰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应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