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儿童
  • 4篇心理门诊
  • 3篇孩子
  • 2篇毒性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儿童
  • 2篇情绪
  • 2篇情绪障碍
  • 2篇注意力
  • 2篇注意力不集中
  • 2篇脑炎
  • 2篇患儿
  • 2篇干预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脑炎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北京市儿科研...

作者

  • 14篇陆小彦
  • 3篇王爱华
  • 3篇李延
  • 3篇张纪水
  • 2篇郑胡镛
  • 2篇赵子江
  • 2篇陈伯权
  • 2篇周永涛
  • 2篇照日格图
  • 1篇刘北星
  • 1篇郜慧芳
  • 1篇胡亚美
  • 1篇耿兰增
  • 1篇霍莉钦
  • 1篇罗燕芬
  • 1篇洪涛
  • 1篇张瑞东
  • 1篇刘华清
  • 1篇杨双
  • 1篇骆宗琼

传媒

  • 4篇中国医刊
  • 2篇家庭医学(上...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症患儿医疗过程中疼痛的心理干预
2005年
陆小彦郑胡镛
关键词:癌症患儿疼痛心理干预
CES治疗考试焦虑症1例被引量:2
2004年
陆小彦
关键词:考试焦虑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及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全球范围的患病率报道,因年代、地区、诊断标准不统一有很大的差异,其范围在儿童为6%~12%,成人为1%~6%[1-3]。
陆小彦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患病率
间断恶心、上腹疼1年,面黄乏力1周
2003年
耿兰增杨双陆小彦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溶血性贫血
北京地区夏秋季病毒性脑炎临床及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北京地区夏秋季病毒性脑炎临床及病原学研究周永涛陆小彦照日格图赵子江陈伯权贾颖骆宗琼李绍英近几年对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检测结果表明,乙脑患儿并不多见,为搞清此类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我们于1991和1992年夏秋季开展了病毒性脑炎临床及病原学研究工作。对象...
周永涛陆小彦照日格图赵子江陈伯权贾颖骆宗琼李绍英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病原学
注意力不集中是病吗
2009年
在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常可接诊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和正常的学龄儿童毫无两样,但家长却焦急万分、百般无奈地向医生诉说:“小孩开始上小学后,老师总反映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爱走神,稍有动静就东张西望,还爱做小动作;在家做作业也是拖拉马虎,总是边做边玩,我每天都要坐在他旁边督促他学,即使这样盯着学,做作业也比同学慢;
陆小彦
关键词:注意力不集中心理门诊学龄儿童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是“病”吗?
2007年
陆小彦
关键词:注意力不集中心理门诊学龄儿童孩子
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对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采用问卷测量法分析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性特征。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方法:病例组为2003-09/2004-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全部接受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的30例情绪障碍儿童。对照组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平均年龄为12岁的健康儿童30例。家长全面知情同意。采用个别和团体施测法,使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各组儿童进行人格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和掩饰性4个维度。各维度分用标准分(T)表示,以标准分38.5和61.5为划分界。由儿童自己填写问卷,年龄较小,阅读能力较差者,由心理评估人员阅读,儿童自己选择答案。结果均输入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保存。并与对照组及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合格问卷30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0例,有效率86%。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向维度(E)分低,神经质维度(N)分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维度比较无差异。所设对照组与全国常模比较也无差异。③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更多倾向于内倾、情绪不稳定和抑郁质,分别占80%,90%,7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χ2=17.333,31.729,31.729,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性多为极端内向,情绪不稳定,属于抑郁质。这些不良人格特征阻碍儿童健康发展并且可诱发多种心理和精神疾病。但发育性的儿童个体,其人格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塑性。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及早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使其负性情绪及时有效的得到宣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减少和消除由遗传造成不良人格特征的影响,促进儿童正常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陆小彦张纪水王爱华李延
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人格特征
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评价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cranial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CES)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4/2004-10到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对32例情绪障碍的儿童应用AS100微安脑电治疗仪进行CES治疗。并随访6~12月。结果: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治疗中无脱失病例。近期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通过电话回访及门诊定期复查随访26例,其中24例有持久疗效,症状减轻或消失。2例效果不显著,情绪无改善且症状反复。结论:CES技术是一种适宜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新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有累积效应,复发少,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陆小彦王爱华李延张纪水刘北星
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电刺激疗法
心理门诊中儿童就医行为的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及父母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方法调查同期在心理科及内科就诊的儿童225例,分为心理组及内科组,采取问卷及交谈法。结果与内科组相比,心理组主动就诊少,占67.5%,知情同意低,占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组就诊时间晚,为497.86±142.52天,形成问题多,为4.27±1.65个。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家长对儿童健康有全面、正确认识的仅占12%。结论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水平低,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强调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问题,早期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陆小彦张纪水王爱华李延
关键词:儿童就医行为心理门诊心理健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