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大文

作品数:26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土地利用
  • 8篇绿洲
  • 7篇干旱
  • 6篇绿洲化
  • 6篇干旱区
  • 5篇荒漠化
  • 4篇土壤
  • 4篇景观格局变化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驱动力
  • 3篇流域
  • 3篇龙江流域
  • 3篇河流域
  • 3篇黑河中游
  • 3篇白龙江流域
  • 2篇植被
  • 2篇土地覆被
  • 2篇土地利用时空...
  • 2篇西北干旱
  • 2篇西北干旱区

机构

  • 23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6篇钱大文
  • 21篇巩杰
  • 15篇谢余初
  • 9篇孙朋
  • 6篇贾珍珍
  • 3篇张玲玲
  • 2篇王合领
  • 2篇颉耀文
  • 2篇林丽
  • 2篇郭小伟
  • 2篇张影
  • 2篇赵彩霞
  • 2篇樊博
  • 1篇魏伟
  • 1篇杨东
  • 1篇李茜
  • 1篇杜岩功
  • 1篇曹广民
  • 1篇李以康
  • 1篇魏晓旭

传媒

  • 6篇干旱区研究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第五届国际青...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干旱沙区人工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以民勤和盐池沙生植物园为例
巩杰孙朋高彦净钱大文王玉川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自然恢复
近37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综合生态效应
疏勒河中下游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整个疏勒河流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集中的区域,作为该区核心地带的绿洲,对工农业生产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一方面处于荒漠景观的包围之中,另一方面依赖于境内的疏勒河...
钱大文
关键词:绿洲化荒漠化土地利用变化
文献传递
干旱区流域绿洲时空变化及其景观响应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1973年的MSS、1980年的航片以及1990年、1999年、2009年的Landsat TM/ETM+等多源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GIS、Fragstats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北大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绿洲时空变化和景观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近40 a来,北大河流域绿洲呈阶段性变化,在整个研究时段绿洲变化表现为扩张与萎缩并存,且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从1973年1 705.55 km2增长到2009年1 990.60 km2,增长幅度为16.71%。②绿洲变化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不平衡。绿洲空间变化剧烈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金塔绿洲;绿洲扩张主要表现为绿洲内部"填充式"和边缘"侵吞式";绿洲萎缩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荒漠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且区域空间变化不稳定;1973—1990年,绿洲以萎缩为主,1990—2009年绿洲以扩张为主,且在近10 a动态度达到最大值。③绿洲面积的增加,促使绿洲景观的不稳定性增强,集中表现为下游和绿洲边缘区绿洲斑块密度、斑块数目和最大斑块指数的不稳定性变化,绿洲破碎化增加,生态脆弱性降低,这不利于维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孙朋巩杰高彦净谢余初钱大文
关键词:绿洲河西走廊
不同演替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根系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6
2020年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以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状态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机械阻力、温度、湿度)为变量,探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同植物根系生长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根系分布具有明显的"V"型垂直构型特征;高寒嵩草草甸根系以细根为主,直径<0.5 mm的根系占全剖面根系总长的90.8%-93.6%。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湿度与植物根系直径细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温度与根系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且其对高寒嵩草草甸根系生长特性形成的贡献率最高,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物根系生长构型特征的主控因子为温度。高寒嵩草草甸根系细化及表聚现象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互馈效应。低温、高紧实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助于形成高密度和细根构型的草毡表层,这种土壤根系构型也是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适应放牧干扰及恶劣环境的应激性改变。该发现对明晰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构件对外界干扰改变的响应和适应过程及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措施提了供理论依据。
樊博樊博林丽曹广民柯浔杜岩功李以康杜岩功郭小伟李茜李茜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生长退化演替高寒草甸
基于地形梯度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6
2014年
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1990,2002,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30 m分辨率DEM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地形位指数及分布指数开展白龙江流域地形位梯度上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景观生态风险的水平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改变,低、较低和中等风险区的范围扩大,高和较高风险区的范围缩小;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等级的优势分布区间主要为人为活动干扰剧烈,植被覆盖度低的中低地形位区段,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等级的优势分布区间主要为林草广布、植被覆盖度高的中高地形位区段;研究时段内生态风险有所缓和,但是中等风险增加,分布范围向更高的地形位扩展,高和较高生态风险的分布范围仍广泛.应针对不同地形位梯度上的生态风险区,加强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降低不合理生产活动与干扰的生态风险,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和人类活动管控,促进甘肃省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巩杰高彦净张玲玲谢余初赵彩霞钱大文
关键词:生态风险
绿洲时空变化数量方法的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在回顾和评述绿洲的定义及其时空变化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就近年来绿洲时空变化过程中应用的方法(或指数)存在表述不清与混乱的现象,通过将绿洲作为单一地理景观类型来分析国内外文献中所涉及的各种研究方法和模型,并从绿洲作为干旱区特有资源的角度,按绿洲资源的变化分析、变化趋势与方向、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归纳和总结,讨论绿洲时空变化各种方法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及优缺点。
谢余初巩杰钱大文
关键词:绿洲干旱区
绿洲化-荒漠化土地时空格局变化对比研究——以黑河中游临泽县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临泽县近35 a共5期Landsat影像,得到该区绿洲-荒漠土地变化数据,结合自然景观特征和绿洲初始范围进行分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和时空变化指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绿洲化-荒漠化土地从整体到局部的变化特点为绿洲扩张而荒漠退缩,但自北向南空间上表现出整体有序到离散无序的变化以及土地变化的热点区域随时间迁移的现象。2绿洲化-荒漠化土地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人文,制度政策成为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个人意愿与响应是变化的直接原因,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和移民。3临泽县绿洲-荒漠土地变化可分为生计驱动、经济驱动和生态-经济驱动3个阶段,在生态资源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未来的绿洲开发更需因地制宜,以防治土地沙漠化逆转和盐碱化扩张。
钱大文巩杰贾珍珍
关键词:绿洲化荒漠化黑河中游
近25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RS和GIS技术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嘉峪关市1986,1996,2006,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1986-2010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增加;建设用地、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未利用地优势度减少.研究期间嘉峪关城市景观破碎度和复杂性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强.城市整体景观分离程度下降,聚集度增加、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性下降.近25年来,政策和城市规划是嘉峪关城市景观变化的根本因子,城市化进程则是直接的诱因,人口和经济发展是主要的驱动因子,工业用地及基础没施用地需求是城市土地扩展的重要动力.
巩杰谢余初孙朋钱大文颉耀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人文驱动力
近37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综合生态效应
干旱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研究是全球变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开展了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分析,构建了综合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评价了土地变化引起的综合生态效应,初步结果如下:(1)疏勒河...
巩杰钱大文贾珍珍张影
关键词:绿洲化荒漠化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清楚、透彻地认识LUCC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核心领域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回顾国际LUCC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LUCC的内涵、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再将LUCC对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四大自然要素的环境效应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对今后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重视遥感与GIS研究手段的同时,加强其他方法的应用;重视学科交叉,加强综合研究;环境效应的微观机理及反馈机制研究有待加强;将多尺度融合问题及构建普适模型作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万炜魏伟钱大文魏晓旭冯坤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环境效应驱动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