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双能CT定量分析尿酸盐结晶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痛风结石成像技术在尿酸盐结晶检测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关节双能量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双能CT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由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对确诊痛风者的受累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进行测量,两周后重复测量,判断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选取部分痛风石观察改变图像重建参数后体积测量值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中26例为痛风,13例为非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100%;对20例确诊痛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体积测量平均值为(1.792±2.468)cm^3,Urid(Hap)基物质浓度平均为(1185.26±31.92)mg/cm^3,两位医师对尿酸盐结晶的体积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内两周后再次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10枚尿酸盐结晶进行三组参数测量体积,结果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能CT对尿酸盐结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固定图像重建参数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好,改变图像重建参数对体积测量值影响较明显。
- 徐加利郭飞郭飞王健朱广辉秦雷秦雷于娟
- 关键词:双能CT痛风尿酸盐结晶
- 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的运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硕士、规培生及本科实习生共60人,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组,双盲法,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选取于院内由于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典型病例4例。4例病例术前均进行过CTA检查,依据CTA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实体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联合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辅助教学进行学习。结果:观察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腹主动脉解剖方面测试成绩、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介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方面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特征的了解、对腔内手术器具和过程的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适合推广。
- 官泽宇卢冉余朝文郭飞韩洋
- 关键词:医学教育CT血管造影
- 多层螺旋CT多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效果评估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参数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MSCT确诊为APE的74例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右心室功能及心肌是否损伤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8例)、中高危组(26例)及中低危组(30例),比较各组间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及其他影像学参数、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AOI及心血管参数对于高危和中高危组患者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或中高危组AP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不同组患者在乳酸脱氢酶(LDH)、PAOI、肺动脉干最宽处直径(PTD)、PTD/同一层面升主动脉直径(AAD)、右心室短轴直径(RVD)/左心室短轴直径(LVD)和累及肺段动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AOI(>38.8%)评估APE高危和中高危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80.0%,且PAOI值高是APE患者出现高危或中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VD/LVD(>1.2)、PTD/AAD(>0.9)评估APE高危及中高危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和93.3%、65.9%和86.7%。结论MSCT多参数可能用来评估APE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 朱林卢冉郭飞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肺动脉栓塞独立危险因素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MSCT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的影像表现,分析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8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有无广泛纤维化表现,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MSCT表现、一般资料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中,治愈74例,死亡5例,病死率6.3%。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表现分为消散或磨玻璃影(27例,34.2%)、混合影(41例,51.9%)和广泛纤维化(11例,13.9%)。单因素分析,与预后较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累及肺段数明显增加(P<0.05),体温明显升高(P<0.05),病灶弥漫分布患者比例、重型患者所占比例和白细胞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其中累及肺段数的临界值为9.5个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80.9%;体温的临界值为39.1℃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5%和92.6%。Logistic回归分析,累及肺段数和体温是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入院时MSCT影像中的病灶累及肺段数和体温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联,累及肺段数达9个、体温39.1℃以上提示COVID-19患者容易出现肺广泛纤维化,预后不良。
- 郭飞朱林许红谢宗玉谢宗玉邓雪飞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预后特异度
- 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确诊的189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及首诊CT影像资料,男91例,女98例,平均(46.5±16.6)岁。全部病人分为普通组(普通型,153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36例)。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间的差异。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的男性占比(72.2%)、平均年龄[(55.9±15.4)岁]更高(均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头晕、头痛、全身酸痛、气促及高热的发生率也更高(均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比率均高于普通组(均P<0.05)。重症组病人全部表现为双肺受累,累及范围达10个肺段以上,人均病灶数量大于普通组(24.8±13.5∶12.3±8.8,P<0.05)。重症组出现单纯实变影、胸膜下线的比例高于普通组(均P<0.05)。结论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性,有助于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COVID-19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 赵灿灿徐鹤李淑华高玉青朱芸王小雷郭飞赵童童马宜传李小虎余永强谢宗玉
- COVID-19临床分型与MSCT容积扫描间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第5版诊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临床分型与CT图像中病灶侧别、累及肺段、分布、数目和密度等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普通型77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有2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0例中,89.0%为双肺病灶,16.0%为弥漫性病变,累及肺段(6.56±4.22)个;与普通型相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变累及的肺段数目更多(P<0.05),更容易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0.05)。各型患者的病变侧别、病变数目和病变密度并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并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治疗。
- 郭飞朱林许红秦雷秦雷邓雪飞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临床分型容积扫描
- KAI1/CD82和Gli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96例GAC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68.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AI1/CD82蛋白表达与Gli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s=0.343,P<0.005)。结论 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联合检测KAI1/CD82和Gli1蛋白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浸润、转移重要的指标。
- 齐琦武世伍承泽农郭飞
- 关键词:KAI1/CD82GLI1胃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及肿块压迫所引起的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圆细胞构成,3例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阳性率为100%(12/12),NSE和Sy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11/12)和75%(9/12),Vim的阳性表达率为50%(6/12)。结论 p 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p PNE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齐琦郭飞武世伍
- 关键词:病理
- 21例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许启霞陈余清刘超郭飞吕西安石彦
- 关键词:肺栓塞
- 3D-MRI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序列探讨3D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20例患者,且治疗前均经DCE-MRI检查。将所有患者图像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DICOM形式上传至慧影大数据科研平台,使用双盲法在动态增强第三期沿病灶周围逐层勾画感兴趣区,后将该病灶勾画的所有感兴趣区融合成三维容积感兴趣区(3D-VOI),进行组学分析,提取纹理特征,共1409个纹理特征,采用方差选择法、单变量特征选择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病灶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处理,最终得到最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有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评估模型效能。利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病灶大小、年龄、月经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4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4种分型的预测模型AUC值分别为0.80、0.77、0.79、0.79。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及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MRI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赵以惠陈艾琪杜小萌曹胜男李想唐聪聪卢楚鸣吴明明钱宝鑫王震寰郭飞陈刘成秦雷马宜传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