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进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红十字
  • 4篇社会
  • 3篇文化
  • 2篇舆论
  • 2篇社会史
  • 2篇主义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红十字会
  • 2篇《申报》
  • 2篇慈善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学科
  • 1篇学位
  • 1篇演进
  • 1篇义赈
  • 1篇舆论动员
  • 1篇舆论宣传
  • 1篇灾荒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 7篇苏州幼儿师范...

作者

  • 14篇郭进萍
  • 3篇池子华
  • 1篇梁旻

传媒

  • 2篇中国农史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北京档案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关东学刊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思社会史的双重面向——以社会史碎片化问题为中心被引量:7
2012年
社会史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开放性和跨学科的研究特色,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史的碎片化现象。社会史的碎片研究并不等于碎片化,二者需要严格区分。碎片化并不总是由微观取向和跨学科研究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和旨趣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和碎片化可以被看作社会史的双重面向。打破学科界限仍是社会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社会史的碎片化倾向则要靠研究者的主观努力来克服。
池子华郭进萍
关键词:社会史开放性碎片化跨学科
中国红十字会救治1918年浙江时疫述论——以《申报》为考察中心被引量:6
2012年
1918年浙江时疫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派遣救护医队奔赴疫区,开展救援活动。在这次救治活动中,中国红十字会深入疫区,施诊赠药,调查疫情,宣传和采取各种避疫措施等,推进疫区公共卫生建设,有效缓解了时疫对浙省社会的冲击。红十字会与其他慈善组织的相互配合,红会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预防和治疗并重的救治活动是此次时疫得以顺利肃清的有力保障,显示出民间社团在社会救助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暴露了红十字会救灾力量分散和不足的缺陷。
池子华郭进萍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申报》
从冲突走向融会:近代红十字文化的本土化演进
2020年
红十字文化宣扬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近代在登陆中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慈善文化发生碰撞。为化解冲突,融入异质文化圈,早期中国红十字会采用附会传统文化、宣扬功德果报思想的方式,以适应国人的心理诉求。随着战时民族主义的高涨和红十字救护实践的开展,红十字会在宣传理念方面,以责任服务说代替功德果报说,意欲从传统慈善事业中剥离出来,实现现代转型。然而红十字文化并未截然与传统慈善文化相割裂,而是在求同存异中走向融会,成功实现本土化建设。红十字文化本土化的演进轨迹折射了现代与传统文化间的张力,也揭示了外来文化传播的一般原理和机制,即经历一个"接触-碰撞-适应-转型-融会"的过程,最终推进文化的新陈代谢和重构。
郭进萍
关键词:本土化人道主义
《申报》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起步被引量:1
2019年
舆论动员是中国红十字事业起步的先决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申报》为中国红十字事业的起步作了广泛的舆论动员。就舆论动员的内容来说,既有对发生在中国的相关红十字活动的报道,也有对红十字会知识的系统介绍和对时人对红十字事业认知偏见的辩驳,更有对兴办红十字事业利益的直接宣传和对红十字条约章程的引介。《申报》的舆论动员,使人们对红十字事业起步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创设了红十字事业起步的舆论环境,并在思想和实践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遍及整个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感是中国红十字事业起步的驱动力,《申报》则为这场事业搭建了大众参与的平台。
郭进萍
关键词:舆论动员民族主义
救亡与觉醒:基于近代女性红十字实践的考察被引量:1
2020年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女性与红十字会的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式报刊的舆论引导和民族主义的感召下,不少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投身红十字事业。女性红十字组织纷纷涌现、女界广泛捐助红十字会并积极参与红十字救护实践。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既是对救亡图存时代主题自觉或不自觉的回应,也推进了女性社会形象的改铸,折射出女性在性别平等、社会参与、经济独立等方面的觉醒和努力,成为近代女性走向解放和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郭进萍
关键词:女性救亡觉醒
论题:中国社会史的理论困境与前景展望被引量:1
2012年
主讲人简介:池子华,男,1961年8月生,安徽涡阳县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1991年至1994年,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方之光教授治中国近现代史。
池子华袁灿兴梅凯梁国利赵煌朱云雷曾云平张娟戴丽丽赵凤霞陈党香陆赛楠郭进萍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论题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学家博士学位
传教士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初期发展(1894—1912)被引量:1
2017年
传教士作为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初期发展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率先引进红十字组织,使国人对红十字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开启中国红十字的启蒙运动;继之积极助推中国红十字会的发轫和转型,并深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赈济第一线,为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初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教士热衷红十字事业有着复杂的动机,既有人道主义关怀,也夹杂着浓厚的宗教情结。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初期发展得益于近代中国国际化的时代背景,正是在传教士对红十字事业的启蒙、助推和身体力行的示范过程中,红十字事业才在中国逐渐落地生根。
郭进萍
关键词:传教士
江南慈善文化传统与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兴起被引量:3
2018年
江南地区拥有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传统,为红十字运动向中国的移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高度会通的业务活动和征信机制为红十字会扎根中国提供了民众认同的观念基础。在近代西学的全方位冲击下,江南慈善文化传统通过融通与转型实现了时代更生,催生了晚清义赈,为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江南的善人群体则为红十字会在中国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江南慈善文化传统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兴起过程中的一席之地是不容忽视的。
郭进萍
关键词:义赈
别样群体的聚焦与书写——《近代中国“打工妹”群体研究》简评
2016年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雷激荡、飚转豹变的社会,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滋生了一大批新兴的群体,他们充当着新旧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其中打工妹群体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遗憾的是,学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始终寥若晨星,以致其成为史学界的"漏网之鱼"。可喜的是,池子华教授所著《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的姊妹篇《近代中国"打工妹"群体研究》(以下简称《打工妹》),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郭进萍
关键词:社会沟通劳资冲突生存处境
红十字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被引量:2
2020年
在晚清民族国家建构的话语体系下,红十字会作为民族主义和现代性的表征进入公众视野。其后,这场运动积极灌注民族主义情感,推动传统向现代更生,以波澜壮阔的表现为推进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路径。在民族主义无孔不入的浸染下,红十字会被塑造为民族认同的凝缩象征。国人踊跃参与红十字运动,表达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概言之,红十字运动以其独特的价值强化了国人民族心理和现代意识的塑造,培育了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郭进萍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民族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