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永顺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膀胱
  • 7篇肿瘤
  • 5篇上皮
  • 5篇前列腺
  • 5篇细胞
  • 4篇预后
  • 4篇上皮癌
  • 4篇尿路上皮
  • 4篇膀胱尿路
  • 4篇膀胱肿瘤
  • 3篇尿路上皮癌
  • 3篇腺癌
  • 3篇免疫
  • 3篇巨噬细胞
  • 3篇癌组织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移行细胞
  • 2篇移行细胞癌

机构

  • 13篇潍坊市人民医...
  • 5篇潍坊医学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临朐县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18篇郭永顺
  • 8篇臧运江
  • 4篇张明荣
  • 4篇曾绍文
  • 3篇戴宇平
  • 2篇王沈阳
  • 2篇梁月有
  • 2篇马玉生
  • 2篇李雯
  • 2篇刘鲁东
  • 1篇夏金堂
  • 1篇张志磊
  • 1篇郑克立
  • 1篇卢洪凯
  • 1篇高素美
  • 1篇王威
  • 1篇郑伏甫
  • 1篇张居民
  • 1篇于海易
  • 1篇王颖慧

传媒

  • 4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报告
1999年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较少见的淋巴结非化脓性炎症。我院自1991年1月~1998年5月共收治12例,现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1:14。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9岁,平均年龄28.7岁。病程均为15~2...
张广健王萍郭永顺郭永顺
关键词: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
3种细胞因子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D7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和15例膀胱正常组织中MIF、CD7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F、CD74和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无或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胞质内MIF、CD74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且相关性分析发现,MIF与CD7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9,P<0.05),且MIF与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753,P<0.05)。结论 MIF可能通过与CD74相互作用,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使其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有效靶分子。
张宗显王沈阳刘翠郭永顺高同斌王颖慧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CD74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普外科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徐磊先郭永顺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结石性胆囊炎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郭永顺吴育栋马昊齐磊张世栋臧运江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对降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首次诊断为非浸润性膀胱肿癌(NMIBC)并初次行TURBt的单发膀胱侧壁患者96例,根据术前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其中A组实验组(n=32)为腰硬联合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ONB患者,B组对照组(n=32)为只行全身麻醉的患者,C组对照组(n=32)为只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术后均规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比较3组患者行TURBt的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术中改为全身麻醉发生率,术后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和住院的时间,术后2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膀胱穿孔发生率低、无术中改为全麻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2年半内膀胱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A组与B组均有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且都较轻微,未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与B组在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发生率、术中改为全麻发生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ONB可有效降低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崔帅马玉生张明庆张明荣郭永顺曾绍文祝涛齐磊庄桂山董媛媛臧运江
关键词:膀胱肿瘤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超声
46例阴茎癌的临床分析及总结——附文献复习被引量:14
2008年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治疗包括局部原发癌切除和对转移淋巴结的处理及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阴茎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44例,Paget病1例,疣状癌1例,对其中23例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39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1例Paget病患者行病灶切除植皮术,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10例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中有9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同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获定期随访1~10年,1年、2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5.1%、82.9%、31.7%。术后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例均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阴茎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应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郑伏甫梁月有郭永顺戴宇平郑克立
关键词:阴茎肿瘤外科手术疗效预后
MIF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的支持。但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标记物而受到了阻碍。近来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标记物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管生成、调节和生物学作用提供了可能。D2-...
郭永顺
关键词:膀胱癌移行细胞癌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治疗
文献传递
膀胱移行细胞癌环氧化酶2表达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微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D2-40分别显色微血管和淋巴管进行微血管和淋巴管计数。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表达阳性率为67.9%。COX-2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16),COX-2表达阳性组MVD和瘤内淋巴管(ITLVD)阳性的比例较阴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30)。瘤内淋巴管阳性与肿瘤分级(P=0.001)和分期(P<0.001)明显相关,瘤旁淋巴管(PTLVD)表达与肿瘤分期(P=0.003)呈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表明MVD和瘤内、瘤旁淋巴管阳性对疾病特异性生存有明显的影响(P<0.001,P=0.024和P=0.004),COX-2和瘤内淋巴管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较短(P=0.013,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COX-2表达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无瘤生存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OX-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并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影响肿瘤的复发、进展和预后。
郭永顺戴宇平夏金堂梁月有王花赵杰李雯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环氧化酶2微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
一种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2021年
目的设计一种复合结构的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通过体外评估其力学性能进而探讨该支架管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作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并比较其添加涂层前后的力学性能差异,同时在体外观察支架管在人尿液及pH值分别为5.8及7.4的PBS缓冲液降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成功制作出两种分别用于成年人及儿童的新型可降解支架管,添加涂层和未添加涂层的支架管的停止强力及拉伸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涂层和未添加涂层的5.8F及4.5F支架管停止强力(cN)分别是409.40±8.62 vs 362.60±10.69和390.60±9.13 vs 366.20±5.20,同时拉伸强度(MPa)分别为81.69±6.13 vs 79.99±5.04和121.80±5.26 vs 113.94±4.50。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在3种不同液体中降解2周后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结论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明庆臧运江曾绍文祝涛庄桂山齐磊郭永顺
关键词:输尿管支架管
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起病均有排尿时一过性血压升高症状,B超、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肿瘤TNM分期,3例患者分别为T2aN0M0、T2aN0M0、T2bN0M0;3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120个月,平均随访3年。1例随访6年后因肺部转移而死亡:2例于术后2、3年因广泛盆腔淋巴结浸润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其他不适。结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经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TNM分期在Tis、T1、T2期的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期在T3期以上或位置在膀胱颈口附近,则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张志磊臧运江郭永顺辛秀英曾绍文王威
关键词:膀胱肿瘤嗜铬细胞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