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星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清开灵注射液清热作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 目的 :建立清开灵注射液清热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方法 :通过对发热模型进行考察、对采样时间进行研究,采用UPLC-ESI-Q-TOF-MS对尿液样本进行整体代谢轮廓分析。结果 :确立了酵母发热模型,采样时间定为清开灵...
- 郭明星高晓燕彭珑苏建坤
-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清热作用代谢组学
- 文献传递
- 清开灵注射剂清热相关非线性生物标记物的辨识及可视化方法研究
- 目的:建立符合中药非线性作用特征的生物标记物辨识方法,初步探讨其与线性辨识方法的差异。方法:以清开灵注射液对酵母菌致热大鼠代谢物的影响为研究载体,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非线性分类模型,利用非线性双标轨迹图对生物标记...
- 林兆洲史新元郭明星高晓燕乔延江
- 关键词:清开灵
- 文献传递
- 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阐述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景。查阅了近几年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微流控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临床检测和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微流控技术快速、微型、自动、低耗、高效等特点在医药领域得到了有效体现,但其精密度、准确度、商品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通过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微流控技术在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发展前景。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整理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郭明星赵保胜高晓燕
- 关键词:微流控药理研究新药研发
- 代谢组学生物样品稳定性研究进展
-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代谢产物(主要是低分子量代谢物)在疾病或外源性物质等因素扰动下的动态变化,并以此来反映生物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趋势,进而揭示其变化的机制。在代谢组学研究中,来自于动物或人的血液和尿液是最常用的生物样...
- 刘海玉张立郭明星彭珑高晓燕
- 关键词:代谢组学尿液血液
- 基于HPLC-LTQ/Orbitrap的大鼠下丘脑代谢组学研究阐述清开灵注射液解热作用机制
- 清开灵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解热镇痛药,因其组成分复杂,常规药理学方法很难揭示其解热机制。为阐述清开灵注射液解热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酵母诱导大鼠发热模型,应用HPLC-LTQ/Orbitap的代谢组学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对下丘...
- 刘海玉郭明星张立张志新秦玲玲高晓燕
-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代谢组学解热作用
- 文献传递
- 基于UPLCQ-TOF/MS技术揭示清开灵解热机制的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 清开灵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各种热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成分复杂且常规的药理机制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目前清开灵的解热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UPLC Q-TOF/MS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了正...
- 张志新郭明星秦玲玲张立刘海玉高晓燕
- 关键词:代谢组学清开灵注射液
- 文献传递
- 基于UPLC Q-TOF/MS的大鼠血浆脂质组学研究阐述清开灵注射液解热作用机制
- 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发热类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但其解热机制尚不明确。为阐述清开灵注射液的解热作用机制,本研究建立了酵母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应用基于UPLC Q-TOF/MS技术的脂质组学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对正...
- 秦玲玲郭明星张志新张立刘海玉高晓燕
-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
- 文献传递
- 应用UPLC-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
- 本文介绍了应用UPLC-MS检测方法,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的草案,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稳定性/储存以及如何选择色谱条件,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色谱条件要平衡涵盖代谢物检测范围、色谱分离度以及分析通量等问题,色谱分离和输出量。...
- 高晓燕郭明星
- 文献传递
- 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探讨
- 目前对于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明确药代动力学标记物"。本文针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现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的两种思路方法。
- 彭珑高晓燕郭明星苏建坤
- 文献传递
- 清开灵注射剂清热相关非线性生物标记物的辨识及可视化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建立符合中药非线性作用特征的生物标记物辨识方法,初步探讨其与线性辨识方法的差异。方法:以清开灵注射液对酵母菌致热大鼠代谢物的影响为研究载体,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非线性分类模型,利用非线性双标轨迹图对生物标记物的重要性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并与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算法辨识的生物标记物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识别的生物标记物有明显差异,但所建立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无明显区别。结论:非线性生物标记物辨识方法揭示了与线性方法完全不同的代谢特征,模型交叉验证误差不能有效的区分辨识方法性能的优劣。
- 林兆洲史新元郭明星高晓燕乔延江
- 关键词:清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