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华伟

作品数:80 被引量:708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0篇集约利用
  • 17篇PSR模型
  • 15篇生态
  • 14篇耕地
  • 11篇农村
  • 11篇城市
  • 10篇土地集约利用
  • 10篇草地
  • 10篇城市土地
  • 8篇整治
  • 8篇生态安全
  • 8篇物元
  • 8篇协调度
  • 7篇耕地生态
  • 7篇耕地生态安全
  • 6篇土地利用
  • 6篇熵值法
  • 6篇协调发展
  • 6篇牧区
  • 6篇耕地集约

机构

  • 6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地产发...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土地勘...
  • 1篇四川省国土勘...
  • 1篇南京市江宁区...

作者

  • 80篇郑华伟
  • 37篇刘友兆
  • 22篇张锐
  • 14篇张文秀
  • 4篇张俊凤
  • 3篇刘东伟
  • 3篇李昌新
  • 3篇孟展
  • 2篇吴晓涛
  • 2篇邓良基
  • 2篇邓云思
  • 2篇李丹
  • 2篇李烨
  • 2篇张兰
  • 2篇陈倩
  • 2篇郭创乐
  • 2篇丑建立
  • 2篇周福星
  • 1篇徐梦洁
  • 1篇文博

传媒

  • 11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新疆农垦经济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资源与产业
  • 2篇乡镇经济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
孙男男郑华伟张兰刘友兆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熵值法
中国西部牧区草地资源建设保护外部收益分析
财产权的缺失是草地建设保护外部收益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增设草地建设保护外部收益的财产权是降低草地建设保护效率损失的有效措施;清楚地界定产权并将其赋予牧民是解决草地建设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的较优策略;国家作为第三三方介入可以实现...
郑华伟
关键词:草地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协调度等级由初级协调转为良好协调,但协调度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2)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应在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城市生态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效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郑华伟刘友兆丑建立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
基于PSR模型与集对分析的耕地生态安全诊断被引量:48
2015年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耕地生态安全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1999—2013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3年"较安全"水平不高;(2)长远来看,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压力和状态的障碍度呈现增加趋势,响应的障碍度不断下降;(3)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生态安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集对分析法能从整体和局部上剖析耕地生态安全内在的关系,把对不确定性的辩证认识转换成具体的数学问题,有效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郑华伟张锐孟展刘友兆
关键词:土地生态耕地生态安全集对分析
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在探讨农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四川省农地利用集约度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提高四川省农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郑华伟
关键词:农地集约利用GIS聚类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诊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基于PSR模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诊断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区域差异,其中苏州市最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节能环保公共财政支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数量比例、单位耕地农药负荷、每万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结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村生态文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灰色关联模型能有效挖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诊断。
李昌新陈晓张辉郑华伟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PSR模型灰色关联模型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被引量:31
2010年
本文在探讨耕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功效函数评价法计算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建立了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针对性建议。
郑华伟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改进熵值法影响因素协调度
GIS和PSR框架下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在界定耕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入手,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的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平原地区耕地集...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耕地集约利用
文献传递
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区域差异,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界定农村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灰靶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诊断。[结果]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区域差异。建设水平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系统压力东部地区小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小于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系统管理水平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结论]根据障碍因素诊断结果,东部地区要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系统健康,降低农村生态系统压力,中部地区通过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增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等方式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西部地区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陈巍李烨郑华伟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PSR模型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55
2012年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四川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8年四川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394 5增加到0.557 3,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的演变历程;(2)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首要因素,2000~2008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8.81%和0.97%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以年均7.66%的速度下降;(4)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地均GDP等。为了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
郑华伟张锐杨兴典刘友兆
关键词:熵值法PSR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