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袆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注射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血栓抽吸导管
  • 1篇血脂
  • 1篇引导管
  • 1篇原发性
  • 1篇指引导管
  • 1篇他汀
  • 1篇替罗非班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功能
  • 1篇左心功能不全

机构

  • 3篇江门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邹袆
  • 3篇陈小林
  • 2篇冼伟进
  • 2篇汤立军
  • 2篇余泽洪
  • 1篇梁美合
  • 1篇聂叶廷
  • 1篇区转焕
  • 1篇何北海
  • 1篇谭文锋
  • 1篇陈林祥
  • 1篇郑劲松
  • 1篇李群笑
  • 1篇吴群英
  • 1篇王晓霞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比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与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患者34例作为抽吸管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上述药物的33例患者作为指引管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管组在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指引管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肌钙蛋白、血BNP值、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TIMI3级血流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慢血流发生率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3.92、4.70、3.39、7.17,P均〈0.01;X2值分别为3.877、3.876,P均〈0.05)。两组术后l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个月抽吸管组LVEF、LVEDd、LVESd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5.99、4.53、8.12,尸均〈0.01),而术后2hST回落率、1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药相比,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可减少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冼伟进余泽洪陈小林何北海汤立军邹袆区转焕梁美合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指引导管替罗非班
N端B型脑钠肽检测对左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检测对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40例无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或表现不典型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胸片、超声多普勒及NT-proBNP检测,并与5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14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39例(27.8%)各项辅助检查证实有左心功能不全,56例(40%)无左心功能不全,前者NT-proBNP均值>2 000 pg/mL,后者均值<400pg/mL,另45例(32.14%)介于400~2 000 pg/mL之间。结论NT-proBNP测定可显著提高无症状的器质性心脏病(400~2 000 pg/mL)左心功能不全的准确性,低值(<400 pg/mL)可排除,高值(>2 000 pg/mL)有诊断意义,但介于低值与高值之间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谭文锋陈林祥余泽洪王晓霞冼伟进邹袆陈小林汤立军聂叶廷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NT-PROBNP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则联用氨氯地平,2组均连续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优于对照组的88.5%(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HDL-C则有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hs-CR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仅可以联合调控血脂,还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郑劲松李群笑吴群英陈小林邹袆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