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惊厥
  • 3篇儿童
  • 2篇新生儿
  • 2篇预后
  • 2篇热惊厥
  • 2篇转归
  • 2篇小儿
  • 2篇疗效
  • 2篇脑炎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患儿
  • 2篇高热惊厥
  • 2篇病例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新生儿惊厥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嵊泗县人民医...

作者

  • 12篇邵新华
  • 4篇吴洁
  • 3篇王治平
  • 3篇鲍克容
  • 3篇朱晓东
  • 2篇朱敏皓
  • 2篇嵇若旭
  • 2篇张忠德
  • 2篇朱建幸
  • 2篇葛欣
  • 2篇宓越群
  • 1篇张建明
  • 1篇汤静燕
  • 1篇汪梅先
  • 1篇许怀琪
  • 1篇陈冠仪
  • 1篇姚渭清
  • 1篇应大明
  • 1篇张雅芬
  • 1篇刁在全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型麻疹并发脑炎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01年
邵新华王治平
关键词:并发症脑炎儿童
高热惊厥168例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FC)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对 168例FC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8例FC患儿首发中有 72 62 % ( 12 2 /168例 )在 3岁以下 ;男多于女 ;2 6 19% ( 12 2 /168例 )患儿有惊厥家族史 ;复发率为 3 0 95 % ( 5 2 /168例 ) ,FC的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 ;癫痫发生率为 2 3 8% ( 4 /168例 ) ;智力低下为 1 19% ( 2 /168例 )。结论 :FC的远期预后良好 ,若无特殊情况不需药物预防 。
邵新华吴洁鲍克容
关键词:FC高热惊厥转归患儿预后分析家族史
新生儿惊厥回顾性分析(附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与围产期的关系,以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尽可能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我院儿内科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惊厥68例,对引起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类型、惊厥发生的时间分布以、新生儿惊厥的转归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其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8例新生儿惊厥中感染组13例,非感染组50例,原因不明组5例,其中以颅内出血1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低钙血症10例,分列前三位,而以往占首位的颅内感染则退居第四。结论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临床以围产期因素多见,同时,新儿生惊厥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并对不成熟的脑造成损伤,因而及早明确新生儿惊厥的原因和其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脑性瘫痪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等有重要意义。
王廉文朱晓东葛欣吴洁邵新华王治平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围产期
连续腰椎穿刺治疗八例严重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5
1994年
对8例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III级脑室内出血,并在短期内呈脑室进行性增大的新生儿进行了连续腰椎穿刺(Lp)治疗。有效6例,自动出院1例,失败1例。有效6例的初次Lp日龄为11.2±2.1天,疗程21.3±8.4天,Lp次数8.8±3.6次,Lp间隔期2.7±1.1天,放液量6.4±3.lml,治疗起效无数为13.3±10.9天。在出院后3~6个月的随访中,脑室呈正常形态4例,另2例稳定。失败的1例与Lp开始时间晚及间隔期太长有关。连续Lp不失为治疗新生儿严重脑室内出血仅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陈惠金陈冠仪吴圣楣冯树模黄锦玲黄晓东邵新华刁在全储淞雯
关键词:腰椎穿刺颅内出血新生儿
美洛培南治愈颅外伤后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1例
2002年
姚渭清许怀琪宓越群张建明邵新华鲍为群
关键词:美洛培南脑膜炎儿内科颅外伤
全文增补中
羧甲基淀粉溶液治疗1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2004年
沈俊海邵新华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免疫球蛋白
109例儿科尸检与临床诊断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1 0 9例尸解病例的分析 ,探讨死亡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中 1 0 9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报告与临床资料 ,统计前 3位疾病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8年中总体尸解率为 2 3 6% ( 1 0 9/461 ) ,误诊率为9 2 % ( 1 0 /1 0 9)。其中肺炎为导致 3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 ,血液疾病和肿瘤是引起 3岁以上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所有尸解病例中 ,以肺炎 ( 60例 )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1 2例 )最多 ,所占的比率分别为 5 5 1 %和 1 1 0 % ;肺炎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 95 %、87 7%、0 82 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 83 3%、1 0 0 %、0 833。结论 肺炎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 ;尸解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总结医疗工作的经验。
朱敏皓朱晓东邵新华嵇若旭宓越群张忠德朱建幸
关键词:儿科尸检病理诊断
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探讨: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1996年
对21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进行了单采血小板输注。结果显示:18/21例外周血小板浓度有明显提高;1例虽外周血小板计数未提高,但临床出血现象得到改善;2例长期大量输注单采血小板,后期无效,经测其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11/21例临床有各种出血表现的患儿,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控制。表明输注单采血小板能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浓度,防止和纠正出血,对协助肿瘤化疗和放射治疗有积极意义;但应避免反复大量输注,以防止自身抗体大量形成。
邵新华汤静燕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单采血小板输注病例报告
儿童失神癫癎的单体型相对风险和传递不平衡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确认中国儿童失神癫 (childhoodabsenceepilepsy ,CAE)是否与染色体 8q2 4连锁。方法 选取染色体 8q2 4上 5个微卫星DNA标记 (D8S554、D8S53 4、D8S110 0、D8S1783、D8S1753 ) ,对3 0个CAE核心家系的患儿及其父母的单体型进行分析 ,另有 10个正常家系作为对照。从外周血白细胞中常规抽提基因组DNA ,应用PCR方法扩增各个微卫星片断 ,PCR产物用基因测序确定各个等位基因的长度。统计学方法选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 (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分析。结果 经HHRR分析显示 ,D8S5544χ2 =5 93 9(P <0 0 5)、D8S110 0 3 χ2 =5 0 81(P <0 0 5)、D8S1783 6χ2 =4 3 0 8,(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TDT显示D8S5544χ2 =4 46(P <0 0 5)、D8S1783 6 χ2 =4(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为了排除HHRR和TDT分析可能存在的假关联 ,我们对所有患儿家系作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发现只有在位点D8S1783提示与CAE致病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而另二个位点均为假关联。结论 ①中国儿童失神癫可能与染色体 8q2 4连锁 ,与位点D8S1783存在传递不平衡 ;结合国外的结论 ,CAE致病基因可能存在于染色体 8q2 4上的ECA1区域内。②CAE基因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③对于核心家系 。
葛欣王治平张雅芬邵新华鲍克容
关键词:儿童失神性癫痫遗传多态性微卫星DNA标记
16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FC)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对 168例FC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8例FC患儿首发中有 72 .62 % ( 12 2 / 168例 )在 3岁以下 ;男多于女 ;2 6.19% ( 12 2 / 168例 )患儿有惊厥家族史 ;复发率为3 0 .95 % ( 5 2 / 168例 ) ,FC的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 ;癫痫发生率为 2 .3 8% ( 4 / 168例 ) ;智力低下为 1.19% ( 2 / 168例 )。结论 FC的远期预后良好 ,若无特殊情况下不需药物预防 ,但对FC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邵新华吴洁鲍克容
关键词:高热惊厥转归预后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