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先能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栽培
  • 8篇栽培稻
  • 7篇杂种
  • 6篇种间
  • 5篇亚洲栽培稻
  • 5篇基因
  • 4篇育种
  • 4篇杂交
  • 4篇水稻
  • 4篇种间杂交
  • 4篇非洲栽培稻
  • 4篇不育
  • 3篇杂种不育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遗传资源
  • 2篇育性
  • 2篇远缘
  • 2篇远缘杂交
  • 2篇远缘杂交育种

机构

  • 19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9篇邓先能
  • 15篇周家武
  • 15篇李静
  • 15篇陶大云
  • 12篇徐鹏
  • 12篇胡凤益
  • 3篇杨美权
  • 3篇杨维泽
  • 3篇王荔
  • 3篇张金渝
  • 3篇吕永刚
  • 3篇杨绍兵
  • 2篇杨友琼
  • 2篇许宗亮
  • 2篇杨天梅
  • 2篇左应梅
  • 2篇邓伟
  • 1篇陈志伟
  • 1篇陈洪亮
  • 1篇傅彬英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陆稻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选用2个水稻品种和6个陆稻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对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各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表现差异也较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陆稻品种之间杂交有不同的杂种优势表现,水、陆稻杂交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超亲优势和平均优势.说明陆稻可以作为改良水稻品种产量或个别农艺性状的资源加以利用.水稻品种也可以在陆稻品种产量或个别产量性状改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邓先能周家武徐鹏胡凤益李静陶大云
关键词:水稻陆稻配合力杂种优势
云木香产地初加工历史沿革及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云木香为传统大宗药材,也是云南省“十大云药”品牌药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因产地初加工方法比较混乱,导致云木香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云木香临床疗效。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近现代典籍、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相关文献,对木香历史沿革、产地加工方法及现代研究技术进行详细论述,为云木香的产地初加工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杨天梅杨美权左应梅李纪潮许宗亮杨维泽杨绍兵邓先能张金渝
关键词:云木香
一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桥梁亲本材料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桥梁亲本材料的培育方法,该方法为:将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得到杂交种F<Sub>1</Sub>代,验证真杂交种后,利用亚洲栽培稻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5~6代;每代用与目标杂种不育基...
李静周家武邓先能张玉杨莺吕永刚浦秋红陶大云
一种多样性种子资源保存用玉米粒包装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包装领域的一种多样性种子资源保存用玉米粒包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外壳、筛分结构和打包结构,外壳设有进料口,外壳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嵌设有连接杆,连接...
黄格崔永祯邓先能浦秋红陈洪梅徐春霞单丹丹简邦丽郑家银饶红杉白来远
关于加强云南稻作育种技术创新的思考被引量:8
2004年
在参考和分析国内外稻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稻作育种技术革新思路: (1)利用多样性的遗传资源(包括国内外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野生稻),拓宽遗传背景,扩大遗传变异是稻作育种的基础和核心。 (2)新技术(包括胚挽救、花药培养、轮回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 (3)利用野生稻中极强的再生性选育再生能力强的品种,扩大复种指数是在有效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量的有效途径。结合云南省中、低海拔稻区热量条件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情况,应加强对再生稻的研究,培育再生性强的品种,以提高总产量。(4)增强品种抗逆能力,提高稳产性,大大提高边远山区陆稻、雷响田的产量,是全省稻谷平衡增产的保证。(5)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育种思路和技术,是提高云南省稻作育种水平的有效方式。 (6)由于云南的普通稻米生产在面积和产量、成本和价格在全国均无竞争优势,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稻作生产的总体目标应以满足本地群众特别是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米饭食用口味多样性、稻米产品多样化的情况,加强适合云南食用习惯稻米(包括优质粳米、软米、糯米、米线米、饵丝饵块米、卷粉米等)的研究和开发。
周家武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徐鹏邓先能
关键词:技术创新遗传资源抗逆性水稻育种
长雄野生稻红米基因的发掘定位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红米由于积累在果皮层的红色色素而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这种色素又叫浓缩丹宁酸。红米在野生稻中是广泛存在的,本研究利用泰国优质籼稻RD23和长雄野生稻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F1,再用泰国优质籼稻RD23为轮回亲本与F1回交得到BC6F1群体,用于红米基因分子定位。利用已有的微卫星(SSR)标记将红米基因Rc定位于第七染色体RM3859和RM214之间,Rc与RM3859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 cM,与RM214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 cM,本研究结果为红米的遗传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仕琴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陶大云
关键词:红米基因定位
亚洲栽培稻5种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的杂种F1育性研究
2023年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温带粳与籼亚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温带粳与热带粳间、籼籼部分组合也存在杂种不育,Aus类型与籼、粳亚种的杂种不育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亚洲栽培稻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杂种不育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亚洲栽培稻的分化提供证据,并为利用亚洲栽培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王杰周家武李静杨莺浦秋红吕永刚邓先能黄望启王敏张玉陶大云
关键词:亚洲栽培稻生态类型杂种不育
水陆稻不同生育期干旱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选用3个水稻品种和2个陆稻品种,在正常水分管理、分蘖期及抽穗期水分胁迫下调查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来评价各个材料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水稻和陆稻在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但陆稻品种较水稻品种更能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持高产、稳产,说明通过水稻品种改良以提高水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高产性、稳产性是可能的.
邓先能周家武徐鹏胡凤益李静陶大云
关键词:水稻陆稻水分胁迫高产稳产
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栽培稻种间杂种的高度不育是从非洲栽培稻向亚洲栽培稻转移有利基因的最主要障碍.用携带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以亚洲栽培稻为背景的桥梁亲本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可望大大缓解种间杂种的不育.以亚洲栽培稻合系39和非洲栽培稻IRGC104049为材料,培育出一批BC2F10中间材料,其表现型与轮回亲本表现型一致,供体遗传背景占14.18%.用其与合系39回交培育出的BC3F1花粉和小穗均为半不育,BC3F2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呈双峰分布,分成半不育和可育两类.第六染色体的RM589、RM588、RM190、RM7639、RM586标记与目标性状相关极显著,并把控制育性的位点定位在RM190和RM7639间,距离分别为3.2cM、4.8cM,说明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已导入合系3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90和RM7639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S1在合系39背景下的配子消除作用达到79.61%,遗传基本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
栾鸭红周家武胡凤益李静徐鹏邓先能谭学林陶大云
关键词:生殖障碍种间杂种近等基因系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云南边疆少小民族科技扶贫——以独龙江人才帮扶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介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立足独龙江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实施草果、滇黄精中药材种植以及科技培训等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当地科技扶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邓先能杨绍兵杨维泽石瑶陈秀花何志军杨美权张金渝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扶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