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红亚

作品数:27 被引量:52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3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6篇降水
  • 5篇地温
  • 5篇突变
  • 4篇蒸发
  • 4篇蒸发量
  • 4篇气候突变
  • 4篇气温
  • 4篇倾向率
  • 3篇台站
  • 3篇气候倾向率
  • 3篇浅层地温
  • 3篇流域
  • 3篇江流
  • 2篇雅鲁藏布江流...
  • 2篇雨量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中段

机构

  • 27篇西藏自治区气...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西藏高原大气...
  • 2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27篇路红亚
  • 11篇杜军
  • 7篇唐小萍
  • 7篇马鹏飞
  • 4篇拉巴
  • 4篇张核真
  • 4篇洪健昌
  • 3篇袁雷
  • 3篇杨志刚
  • 3篇林志强
  • 2篇尼玛吉
  • 2篇卓玛
  • 2篇李春
  • 1篇格桑
  • 1篇杨勇
  • 1篇边多
  • 1篇洪建昌
  • 1篇邵远坤
  • 1篇周刊社
  • 1篇边巴次仁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4篇地理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气象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12年高...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6个台站的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夏半年平均气温均为随年代升高趋势,而冬半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较70年代略偏低,90年代后又逐渐升高。21世纪前7a升温最为显著,较20世纪70年代升高0.6~1.1℃。1997年该地区南侧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异常偏暖年份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南侧多于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年及冬夏半年降水均呈增多趋势。南侧年和夏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半年为增多趋势。降水异常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后降水出现异常的概率明显减少。近40a,北侧气候具有暖湿化趋势;南侧冬半年与之类似,但夏半年及全年呈暖干化趋势。
张核真边巴次仁唐小萍马鹏飞路红亚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8
2014年
采用1961-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近50a降水量的实测数据,统计降水量的年、干季、湿季平均序列;结合流域6个水文站近50a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1961-2010年近50a年平均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3.3mm·(10a)一,其中干季、湿季分别为1.9mm·(10a)^-1和1.4mm·(10a)^-1,均为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相对偏多,70年代较平稳,而80年代为最少,到90年代有所回升,21世纪前10a降水量处于不显著的增多态势.雅鲁藏布江径流的变差系数C,值在0.15~0.40之间,年际变化较小.径流的年代际变化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相对的丰水期,70年代减少,80年代达到最小值,之后径流有所回升,进入21世纪前10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湿季尺度上径流量和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湿季作为径流主要形成期,其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流域径流量的丰枯,湿季降水量的增减影响着流域径流量的增减.由此可见,降水变化是雅鲁藏布江天然径流最主要影响因子,最终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的丰枯.
杨志刚卓玛路红亚达瓦次仁马鹏飞周刊社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
基于逐日积雪深度预报的藏北草原雪灾等级评估
2016年
选取西藏高原北部牧区的13个气象站冬半年(11月—次年4月)的1980—2007年逐日积雪深度和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资料,对藏北牧区草场的融雪量与气温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融雪率和最高、最低气温的方程,给出了藏北草场的融雪日数、逐日积雪深度的计算方法,得出草场雪灾等级评估产品,实现在一场降雪后根据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制作草场逐日积雪深度的预报产品,并实时评估雪灾的严重程度,为草原雪灾气象服务提供定量化参考产品。对2008—2009、2009—2010和2010—2011年的三个冬半年进行了预报效果评估,1-15d的逐日积雪深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2cm;积雪日数误差不超过9d,误差在1d以内的占78.5%;雪灾等级的准确率约为84%;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为藏北雪灾评估提供参考。该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没有准确的定量降雪预报产品,故没有考虑后续降雪量的新增积雪影响。
林志强路红亚马艳鲜
关键词:积雪日数
近35年青藏高原雨量和雨日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4
2008年
利用青藏高原1971-2005年49个气象台站逐日雨量和雨日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年、季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5年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雨量、雨日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雨量、雨日却呈减少趋势。夏半年,高原上雨日减少,雨量增加,说明降水越来越集中,降水强度在增加。冬半年,高原上雨日、雨量均在增加。高原夏半年小雨(0.1~4.9mm)雨日减少,雨量增加;小雨(5.0~9.9mm)和中雨的雨日和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大雨以上的雨日和雨量均减少。冬半年,青藏高原小雪、中雪、大雪不同量级日数和雪日的平均雪量均呈增加趋势;暴雪日和雪量变化均不明显。
格桑唐小萍路红亚
关键词:青藏高原雨量雨日气候变化
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6个台站的气候变化分析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
张核真边巴次仁唐小萍马鹏飞路红亚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地区工程施工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降水、气温、积雪、风和相对湿度等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气象要素综合定义了工程施工气象指数,根据其对工程施工影响程度分为5级;采用1980—2013年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工程施工的气候条件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地区工程施工气象等级变化,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西藏工程建设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6—9月是西藏地区适宜工程建设期;适宜施工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适宜施工期开始日自东南向西北推进,适宜施工期结束日自西北向东南推进,海拔越低,适宜施工日数越多、适宜施工期开始越早、适宜施工期结束越晚;随着气候变暖,西藏地区适宜施工日数增加,表现为适宜施工期开始日提前和适宜施工期结束日推迟。
林志强路红亚宁斌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本文利用西藏雅江中游地区1961~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并分析了PE(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计算各气候因子变化对PE变化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近49年来,拉萨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幅为8.21mm/10a,日喀则和江孜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泽当减少趋势显著,减幅最大达-24.71mm/10a。PE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较大,年潜在蒸散量在1993年发生突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平均风速明显减少从气候因子角度解释了潜在蒸散减少的原因。
唐小萍罗礼洪卓玛路红亚邵远坤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蒸发量
藏北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5
2008年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藏北高原1971-2006年6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6年藏北高原年蒸发皿蒸发量各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少61.7mm/10a(通过99%显著性检验),以夏季减幅最明显。就地域分布而言,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藏北高原的中西部。蒸发量减少幅度随经度的增加减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大。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4℃/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17℃/10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0.37℃/10a)。藏北高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显著减小,以及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降水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明显减小在蒸发量减少趋势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杜军边多鲍建华拉巴路红亚
关键词:气候变化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素藏北高原
西藏地区1971——2008年台站观测总云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1971—2008年西藏地区22个台站观测的总云量资料,初步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总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藏大部分区域年总云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其中那曲中西部的减幅最大,达2.32%/10a,而南部边缘年总云量减少的趋势不显著。总云量与降水、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呈负相关。总云量的Hurst指数表明,西藏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呈减少的趋势,未来这种减少的趋势将持续,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唐小萍张核真路红亚马鹏飞
关键词:总云量
西藏高原近40年积雪日数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利用近40年(1971-2010年)西藏高原积雪日数资料,分析了西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藏东北部、南部边缘地区积雪较多,年积雪日数在60d以上。近40年来,西部和东南部积雪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除东南部各站、聂拉木和昌都积雪日数减少明显,聂拉木减幅最大,达到-9.2d/10a,其它各站地区积雪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西藏各区域积雪日数出现了准2年、准4年、准8年、准14年和准17-18年的年代际周期,南部边缘地区、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积雪日数以10年以下的周期为主。各区域积雪日数与冬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但降水与积雪的相关在那曲中西部地区、沿江一线、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
唐小萍闫小利尼玛吉路红亚
关键词:积雪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