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黎明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就业
  • 2篇大学生就业问...
  • 2篇学生就业
  • 2篇学生就业问题
  • 2篇政党
  • 2篇中国大学生
  • 2篇就业
  • 2篇就业问题
  • 2篇和谐社会
  • 1篇大学生群体
  • 1篇党外
  • 1篇意识教育
  • 1篇政党价值观
  • 1篇政党外交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建设
  • 1篇治国
  • 1篇三个维度
  • 1篇社会

机构

  • 7篇中国青年政治...

作者

  • 7篇赵黎明
  • 3篇石国亮
  • 2篇王芸

传媒

  • 2篇青年探索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广东青年干部...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年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和功能
2008年
青年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既来自其组织对象和构成主体的特点,又来自青年组织数量上众多、分布上广泛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性。青年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青年组织致力于解决青年问题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青年组织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直接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日益成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赵黎明
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年组织
苏共垮台的价值观反思
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世界性事件之一,苏共垮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个连续执政长达七十多年的老党、大党,为什么会丧失政权,又是如何丧失政权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积极...
赵黎明
关键词:政党价值观苏共垮台
文献传递
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上)被引量:15
2007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包统分”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因此也就不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从1985年开始毕业生就业政策也进行了调整,逐步确立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种就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双赢”。它扩大了用人单位选才的自主权,也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还扩大了高校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就业制度的施行,也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由于叶1国的特殊同情,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牵动了党和政府的心,而且牵动了所有高校和千万家长的心,引起了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由此兴起。
石国亮赵黎明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办学自主权就业政策计划经济体制
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下)被引量:4
2007年
五、特定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研究 (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男女”是对人类从性别角度进行的平等意义上的划分,其本身并不意味着歧视。令人不解的是,当人们在社会中使用性别区分时,“女”字经常染上了排挤、不平等的色彩。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问题,也与这个“女”字紧密相连。
石国亮赵黎明王芸
关键词:就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就业难
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综述
2007年
2007年5月20-21日,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160余人围绕论坛主题,从以下各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达成了许多共识。
石国亮赵黎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维度被引量:7
2009年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反映。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赵黎明
关键词:公民意识教育维度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法律身份社会成员
政党外交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被引量:7
2008年
伴随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不断多元化,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政党外交具有内容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灵活和影响深远等特征,它是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石。在影响政党外交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政党政治的普及和发展是客观前提,政党的自身素质是主观因素。当前,政党外交呈现出与其他外交形式融合程度更高、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结成政党国际等发展趋势。
王芸赵黎明
关键词:政党外交现代外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