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电生理
  • 6篇电图
  • 6篇肌电
  • 6篇肌电图
  • 4篇电生理研究
  • 4篇神经电
  • 3篇电刺激
  • 3篇神经传导
  • 3篇神经电刺激
  • 3篇重复神经电刺...
  • 3篇重症肌无力
  • 3篇无力
  • 3篇肌无力
  • 2篇营养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 2篇强直性肌营养...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性坐骨神...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赵晓丽
  • 3篇常义
  • 3篇陈芷若
  • 2篇臧暑雨
  • 2篇尹俊雄
  • 1篇励建安
  • 1篇庞杰
  • 1篇葛剑青
  • 1篇叶碎林
  • 1篇许光旭
  • 1篇王彤
  • 1篇赵翕平
  • 1篇潘阿根
  • 1篇石静萍
  • 1篇周士枋
  • 1篇宋凡
  • 1篇张巧全
  • 1篇张贞浏
  • 1篇陈伟
  • 1篇陈国志

传媒

  • 7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功能性和立体...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电刺激缓解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的机理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研究直肠电刺激(RPES)缓解脊髓损伤(SCI)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10例SCI后痉挛患者和10例偏瘫后痉挛患者,在RPES治疗和口服Baclofen前后进行康复评分和电生理指标测定,包括F波,屈肌反射,H反射,T反射。结果:SCI患者经RPES治疗后,下肢康复评分显著降低(P<0.001),F波振幅、时程、F/M比显著降低(P<0.05),屈肌反射振幅、时程显著降低(P<0.01),Baclofen治疗后,康复评分显著降低,F波振幅、时程、F/M比显著降低(P<0.05)。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康复评分和电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RPES对降低SCI后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节段,作用机理与降低α运动神经元活性和一般中间神经元活性有关,而与γ运动神经元及Renshaw细胞活性无关。其解痉作用可能部分与γ氨基丁酸相关,但仍有其它神经介质参与。
宋凡励建安周士枋周士枋许光旭王彤陈伟许光旭
关键词:脊髓损伤痉挛状态电生理
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和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不同手术方法及腰骶神经根兴奋性与肌肉痉挛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和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 6 4例痉挛型脑瘫患者 ,并对 12例L2 ~S14 0 8根感觉根小束进行兴奋阈值测定。结果 :脑立体定向术组手术有效率 81 3% ,脊神经背根切断术组术后肌痉挛明显缓解 ,两种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各节段脊小束兴奋阈高低不均 ,但传导潜伏期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是脑性瘫痪最有效方法之一 。
叶碎林常义赵晓丽
关键词:脑性瘫痪外科手术电生理学
重症肌无力的电生理研究
赵晓丽
该研究应用激发重复神经电刺激(ARN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和肌电图(EMG)技术对47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进行检测。该研究在国内创先应用ARNS技术做为MG的早期诊断手段,更具灵敏...
关键词: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电生理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神经电生理评分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为GB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脑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GBS的住院患者49例的资料,分析其神经电生理评分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49例GBS患者中感觉纤维受累46例,运动纤维受累40例,F波受累30例,自主神经系统受累42例,轴索受累46例,髓鞘受累44例,多神经(4条或4条以上)未引出肯定波形17例。神经电生理评分低分者22例,高分者27例。39例患者行血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阳性者25例,其中单种抗体阳性者13例,多种抗体阳性者12例;神经电生理评分低分组与高分组2组患者在峰值hughes评分、随访hughes评分及缓解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5及P=0.026);单种抗体阳性及多抗体阳性两组患者在神经电生理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而在性别、年龄、运动症状、感觉症状、颅神经症状、脑脊液蛋白定量、神经电生理评分、治疗方案选择、峰值及随访hughes评分以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评分可用于GBS疾病临床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预后;单种抗体阳性较多种抗体阳性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神经损害。
陈月秋刘艳艳尹俊雄赵晓丽石静萍
关键词:神经传导神经电生理
不同类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临床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相关抗体类型,并分析影响不同类型M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住院期间确诊为MG的患者72例,依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临床分型分为单纯眼肌型(OMG)及全身型(GMG),其中OMG患者31例,GMG患者41例。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特点。随访1年后记录各时间点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恶化、复发及死亡)及次要终点事件(其他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不同类型M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OMG组与GMG组比较发现,GMG组患者多合并胸腺瘤(P<0.05)、伴发单抗体阳性(P<0.05),且在三角肌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最高。且随着病情进展,OMG易向GMG转化,复发风险较高(χ^(2)=4.433,P=0.03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种类型抗体阳性、胸腺瘤是MG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较于OMG患者,GMG患者常合并单抗体阳性,且多合并胸腺瘤,有病情加重风险。多个抗体阳性和胸腺瘤是MG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艳艳陈月秋赵晓丽尹俊雄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重复神经电刺激抗体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 10 4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或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末端运动潜伏期 (dML)、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dCMAPA)、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SNAPA)等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坐骨神经支配肌针极肌电图 (EMG) ,以及 2 1例患儿双下肢H反射。结果 肌注后 2~ 7天已可检出多项电生理异常。腓总神经支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异常率 (6 8.0 % )明显高于胫神经支 (4 3.5 % ) (P <0 .0 5 )。腓总神经SCV、SNAPA和dML、dCMAPA异常程度与病期正相关 (r =0 .30 6 8,P <0 .0 0 5 ;r =0 .2 96 3,P <0 .0 0 5 ;r =0 3376 ,P <0 .0 0 1;r=0 .2 15 7,P <0 .0 5 )。 8个月以上病期的NCV值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P <0 .0 5 )。腓总神经NCV各项配对t检验发现运动纤维dML和dCMAPA异常程度重于感觉纤维SCV和SNAPA(P <0 0 5 ,P <0 .0 0 1)。 11例 (5 2 .4 % )患儿H反射异常。结论 化学药物对神经髓鞘传导功能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纤维的电生理异常早于且重于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检测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8个月以上病期的损伤神经恢复难度增加。
赵晓丽
关键词: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肌电图电生理儿童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CTG重复序列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CTG重复序列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D)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的 9例MD患者 ,用多种PCR技术作基因诊断。结果 :7例MD患者CTG重复序列正常 ,2例异常增高 ,其拷贝数达 14 5和 15 0。结论 :对于中国的MD患者 ,CTG重复序列异常增高可确诊该病 。
臧暑雨潘阿根陈芷若赵晓丽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遗传学肌强直三核苷酸重复
多发性硬化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 (PNS)损害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 MS合并 PNS损害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  MS合并 PNS损害的发生率为 12 .5 %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末梢型或神经根型感觉障碍、根性疼痛、肌肉萎缩 ,周围神经受损较神经根受损常见。PNS损害并不是每次发病都出现 ,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不影响疾病的病程及患者的功能障碍。肌电图上表现为存在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时波幅增高、时限延长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 ,神经电位波幅降低 ,F波潜伏期延长等。结论  MS患者确实可有 PNS损害 ,出现 PNS损害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
葛剑青赵翕平赵晓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系统肌电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激发重复神经电刺激研究
1996年
对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D)患者行激发重复神经电刺激(ARNS)检查。1例(11%)ARNS前见序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波幅递减,8例(89%)ARNS后出现首位CMAP波幅降低,其中6例(67%)伴序列CMAPs波幅递减。首位CMAP波幅降低出现率和平均降低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加重。认为MyD患者的骨骼肌兴奋收缩反应减弱,可能与漫长病期致正常肌纤维数量减少及病变肌膜去极化过程减弱有关。
赵晓丽陈芷若张贞浏韩明
关键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神经电刺激
脑性瘫痪儿童腰骶脊髓背根的电生理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腰骶脊髓Iα背根兴奋性与肌肉痉挛的关系。方法:在12例患儿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中,直接电刺激L2~S1节段的408条Iα背根小束,观察其兴奋阈值和传导潜伏期等值的改变,并比较5例患儿13条背根的术后电生理变化。结果:各节段脊小束兴奋阈高低不均,但传导潜伏期值在正常范围。术后残余Iα背根的兴奋阈明显提高(P<0.05),其它电生理值无改变(P>0.05)。结论:脑瘫患儿脊髓r-环路的外周传入不均衡;
赵晓丽常义陈国志
关键词:脑性瘫痪电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