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伯成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手术感染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立体定向术
  • 2篇难治
  • 2篇难治性精神分...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2篇HBEAG
  • 1篇定向手术
  • 1篇毒鼠
  • 1篇毒鼠强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45...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市红十字...

作者

  • 7篇赵伯成
  • 3篇肖蔚
  • 3篇朱浩
  • 3篇王一芳
  • 3篇许爱刚
  • 3篇孙佩
  • 3篇杨双旺
  • 2篇石海明
  • 2篇赖福生
  • 2篇王正伟
  • 2篇耿晓增
  • 1篇张胜林
  • 1篇易萍
  • 1篇李子贺
  • 1篇李翠萍
  • 1篇唐晓阳
  • 1篇卢少军
  • 1篇宫丽莉
  • 1篇王晓萍
  • 1篇邱蔚蔚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6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BeAg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监测指标
本文对HBeAg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监测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防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双层手套预防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杨双旺赵伯成孙佩肖蔚
关键词:乙肝病毒手术感染
文献传递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后一年随访结果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1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其中1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3~6个月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51例患者中,恢复13例、显著进步200例、进步29例、元变化9例,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安全,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王一芳许爱刚王正伟朱浩耿晓增石海明赵伯成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术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二次手术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7例首次手术后满6个月、总疗效为Ⅲ~Ⅳ级的病人进行二次手术,主要是精确定位杏仁核与内囊前肢毁损灶的位置、适当扩大毁损范围,同时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结果二次手术后6个月,17例病人中,显著进步13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杏仁核及内囊前肢毁损灶的精确毁损、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术后护理有关,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对特别顽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有促进疗效的作用。
王一芳耿晓增石海明赵伯成许爱刚朱浩赖福生王正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术杏仁核隔区
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范围为10^0~10^9感染剂量(XD)/mL,阴性者为10^0~10^4ID/mL。单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5ID/mL;双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可杜绝23.33%传染源的传染性。结论双层手套只能杜绝部分手术中HBV传染源的传染性;在外科医师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上再使用双层手套防护,才能在理论上完全防止HBV经手术传播。
孙顺平杨双旺赵伯成孙佩肖蔚
关键词:手套肝炎病毒乙型医院感染
HBeAg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监测指标
<正>筛查手术病人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并对其采取加强预防措施是我国防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主要方法,而双层手套是这种防护方法的核心内容。然而,双层手套预防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如何,本...
杨双旺赵伯成孙佩肖蔚
文献传递
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疗效,并探讨其机 制。方法 采集322例MND患者的自体骨髓,采用沉淀、离心等方法获得含干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混悬液, 再将其移植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移植后第5d322例患者644只手单手握力较 移植前增加(1.21±1.93)kg(P<0.001);移植后1~20d内患者运动功能开始改善;第1个月89%患者病情 好转,第2个月6.2%持续好转、75.9%保持稳定,第3个月41.2%保持稳定,第4个月19%保持稳定,第5个 月7.2%保持稳定。结论 (1)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在一定时间内可有效缓解MND的临床症 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有核细胞释放的某些神经营养因子实现的。(2)患者自体有核细胞存在于骨髓 不能阻止MND的发生和发展,而移植入脑脊液中却能够治疗MND,提示骨髓产生的某些神经营养因子未能 通过血 脑屏障可能是MND发生的原因。
赖福生王一芳李翠萍宫丽莉赵伯成唐晓阳王晓萍卢少军许爱刚易萍朱浩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骨髓有核细胞
46例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变化意义及救治体会
2006年
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及血清心肌酶谱、AL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患者均给予洗胃、抗惊厥等治疗,并于住院期间检测CK、CK-MB、ALT、AST、LDH,并与4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总结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及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LDH、CK、AST、CK-MB、ALT测定全部采用速率法。结果血清心肌酶谱及ALT在中毒第1d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积极救治,在13d或15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毒鼠强除中枢神经损害外,也对其他脏器,特别是心肌和肝脏有明显损害。
张胜林赵伯成邱蔚蔚李子贺
关键词:毒鼠强心肌酶谱急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