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裕模

作品数:123 被引量:54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9篇专利

领域

  • 112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4篇甘蔗
  • 17篇土壤
  • 16篇选育
  • 12篇施肥
  • 12篇甘蔗新品种
  • 11篇宿根
  • 9篇养分
  • 8篇早熟
  • 8篇菌根
  • 8篇甘蔗品种
  • 8篇丛枝菌根
  • 7篇菌根真菌
  • 7篇丛枝菌根真菌
  • 6篇性状
  • 6篇杂交
  • 6篇栽培
  • 6篇蔗叶
  • 6篇蚯蚓
  • 6篇根际
  • 6篇根际土

机构

  • 90篇广西农业科学...
  • 2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广西作物遗传...
  • 2篇广西气象减灾...
  • 2篇广州甘蔗糖业...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新方向化...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科技厅
  • 1篇广西益谱检测...

作者

  • 123篇谭裕模
  • 33篇黎焕光
  • 31篇杨荣仲
  • 26篇谭芳
  • 24篇邢颖
  • 24篇江泽普
  • 22篇陈桂芬
  • 22篇廖青
  • 21篇王伦旺
  • 18篇杨绍锷
  • 16篇李杨瑞
  • 14篇陈廷速
  • 13篇刘海斌
  • 12篇李松
  • 12篇唐仕云
  • 11篇梁潘霞
  • 11篇黄家雍
  • 10篇李琴
  • 10篇苏利荣
  • 10篇何红

传媒

  • 11篇中国糖料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8篇甘蔗糖业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7篇中国作物学会...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甘蔗(福建)
  • 4篇广西蔗糖
  • 4篇Agricu...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广西农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种子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甘蔗全程机械化相适应种植行距及模式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个不同甘蔗品种,连续7年进行100~160 cm不同行距和宽窄行距组合130+50 cm共7种行距模式的田间试验,测定各模式下甘蔗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标。【结果】]种植行距从100 cm增大到160 cm时,甘蔗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均表现出随行距的加宽呈降低趋势。140cm相比110 cm行距模式,甘蔗有效茎数减少4470株/hm^2,减少7.6%;蔗茎产量减产9030 kg/hm^2,减11.3%;有效茎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r=0.5198**;130+50 cm的宽窄行模式在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品种桂糖31号的第4年宿根栽培可达105 t/hm^2以上的产量水平;品种桂糖31号、粤糖55号在宽行种植下的产量变化差异较小,并有较高的群体茎数自我调节能力和宿根性。【结论】配套相适应的现代田间设施和管理技术的条件下,广西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可通过选择相适应的良种进行140 cm的宽行种植或者130+50 cm宽窄行的种植模式。
谭裕模邢颖蒙炎成陈桂芬黎焕光江泽普杨绍锷
关键词:甘蔗品种机械化行距
大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蔗品种“福农41号”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讨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促进甘蔗生长的效果,本研究对甘蔗品种"福农41号"进行大田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M菌剂能促进甘蔗对土壤中Mg和有机质的吸收;在施用AM菌剂及50%复合肥(375 kg·hm-2)的条件下,能促进P的吸收,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施AM菌剂能提高土壤的p H值,促进甘蔗植株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和含糖量。
伍荣冬谭彩丽李廷化雷崇华韦金凡余凤良汪茜谭裕模陈廷速
关键词:甘蔗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大田试验
基于NDVI的广西近十年植被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掌握广西的归-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及分布规律,为广西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99~2011年SPOT VEGETATION数据分析广西近十年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99~2011年NDVI月最小值主要出现在2、3月,其中2月6次,3月5次,另外1月和4月分别各有1次;NDVI月最大值主要出现在9月,13年中共有9次出现在9月,两次出现在10月,两次出现在11月;1999~2011年平均NDVI值与年份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2011年广西全区有94.55%面积的年平均NDVI比1999年高,5.45%的面积比1999年低;1999~2011年平均NDVI最高的地级市是梧州,为0.503;平均NDVI最低的地级市是北海,为0.405。【结论】广西NDVI通常在2、3月出现最低值,在9月出现最高值;环绕广西周边地区的NDVI值相对较高,桂中地区的NDVI值相对较低;1999~2011年广西NDVI年际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杨绍锷谭裕模胡钧铭
关键词:NDVI植被
不同滴灌用肥配方对甘蔗苗期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避免土壤因素的干扰,采用沙培方式模拟田间进行滴灌施肥。共设置4个不同配方(即配方A:N、P_2O_5、K_2O含量比为14∶9∶14;配方B:N、P_2O_5、K_2O含量比为14∶9∶14+中微量元素Si、Zn、B;配方C:N、P_2O_5、K_2O含量比为14∶9∶14+中微量元素Si、Zn、B+氨基酸;配方D:N、P_2O_5、K_2O含量比为14∶9∶14+中微量元素Si、Zn、B+腐殖酸)及不施肥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甘蔗苗期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配方A效果最佳,显著高于配方B,与配方C、D差异不显著。甘蔗苗期干物质累积量以配方A效果最佳,但其与配方C、D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微量元素、氨基酸或腐殖酸的添加对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效果。养分累积量仍以配方A效果最佳,且其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配方。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在甘蔗苗期采用N、P_2O_5、K_2O含量比为14∶9∶14配比时,可以满足甘蔗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本试验为甘蔗滴灌用肥参数提供了更多数据参考,为广西滴灌施肥技术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支撑。
邢颖谭裕模梁潘霞廖青潘丽萍黄太庆江泽普杨绍锷陈桂芬谢如林
关键词:滴灌水溶肥甘蔗苗期养分积累
桂糖22号
游建华李松曾慧何为中刘红坚莫磊兴陈引芝谭裕模杨荣仲何新民张革民黎焕光谭芳许树宁余坤兴韦明珠梁阗
该品种植株直立,高大,中茎。萌芽快、萌芽率高、出苗整齐,分蘖力强,亩有效茎多,耐旱、耐瘠,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嵌纹病免疫,抗黑穗病,蓟马危害中等,中后期的螟害节和绵蚜虫极少,具有较强的耐霜冻和冰冻的能力。桂糖...
关键词:
关键词:甘蔗高糖
甘蔗杂交组合的模糊综合评判与后代选育效果被引量:20
2007年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甘蔗实生苗锤度、茎径、株高和丛茎数为评价性状,以性状综合优级评语和锤度优级隶属度为评价标准,对139个甘蔗杂交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并用不同选育阶段的组合入选率和株系入选率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14个、22个、15个、39个和49个组合可分别评为优级、较优级、一般级、较差级和差级组合;它们在预试品比圃的组合入选率为35.71%、36.36%、26.67%、23.08%和6.12%;株系入选率为0.23%、0.14%、0.02%、0.06%和0.03%。选育效率为优级和较优级组合>一般级和较差级组合>差级组合;差级组合在品比圃没有糖料甘蔗株系入选;所有锤度优级隶属度为0的组合在预试圃已被全部淘汰。表明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甘蔗杂交组合评价,对甘蔗杂交组合的筛选是有效的,有利于提高甘蔗育种效率。
黎焕光杨荣仲谭芳谭裕模梁丽琼陈钦祥
关键词:甘蔗杂交组合模糊综合评判
特早熟高糖易收获甘蔗新品种桂糖36号(桂糖03-1403)选育
刘海斌方锋学邓展云张革民何红李杨瑞刘晓静李鸣闭少玲徐林贤武谭裕模宋焕忠杨荣仲方位宽黎焕光罗志勇梁朝旭容凤玉唐红琴
桂糖36 (原名:桂糖03-1403,亲系:ROC23×CP84-1198)是广西甘蔗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历经9年的培育和选择而育成的甘蔗新品种。与对照种新台糖22相比,桂糖36中至中大茎,发芽出苗率好,分蘖能力...
关键词:
关键词:甘蔗特早熟选育
丰产高糖抗倒甘蔗新品种桂糖37号(桂糖03-2357)选育
邓展云刘海斌方锋学张革民李杨瑞刘晓静何红闭少玲李鸣徐林贤武谭裕模宋焕忠杨荣仲罗志勇梁朝旭黎焕光方位宽容凤玉唐红琴
桂糖37(原名:桂糖03-2357)是由广西甘蔗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路线,历经9年的选育研究培育而成。桂糖37发芽出苗率好,分蘖多,发株率高。早生快发,前期生长快,中、后期生长势优。中茎至中大茎(茎径:2.42厘米...
关键词:
关键词:甘蔗抗倒伏选育
甘蔗大田接种AM菌剂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田甘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甘蔗大田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甘蔗土壤及其微生物群落,以及对甘蔗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提高土壤中有效氮、磷和钾的含量;提高土壤的pH值,促进根系对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对Mn的吸收。没有施用化肥,仅施AM菌剂的处理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甘蔗大田施AM菌剂能增加株高、有效茎数和茎径,有效促进蔗株生长。
陈廷速李松王维赞邢颖张金莲黄玉溢卢文祥谭裕模
关键词:甘蔗接种大田试验
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被引量:29
2011年
为了给广西糖业不断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粤糖85-177×CP 81-1254为组合,经"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和2009~2010年度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丰产、宿根性强、高糖、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2011年3月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区试平均甘蔗单产为104.9 t/hm2,比广西主要当家品种ROC 22(ROC 22)增产18.76%,比新台糖16号(ROC 16)增产26.17%;宿根蔗平均单产为108.0 t/hm2,分别比ROC 22和ROC 16增产29.08%和29.22%;甘蔗蔗糖分为14.16%,与ROC 22和ROC 16相当;平均单位面积含糖量为14.8 t/hm2,比ROC 22增糖16.68%,比ROC 16增糖22.70%。适宜在广西各蔗区种植。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杨荣仲刘晓静
关键词:甘蔗选育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