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斑脉络膜血管异常疾病的TTT与IMP疗效对比观察
- 陈青山成洪波谢秀英李志余宝花
- 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形态与青光眼房角关闭的关系
- 目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国人中比较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许多因素能够导致房角关闭。本文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形态性与青光眼房角关闭的关系。方法:
- 顾宝文黄丽娜方玲珠成洪波谢秀英
- 文献传递
- 黄斑囊样水肿的OCT与FFA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edema,CME)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方法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CME进行水肿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对比分析其OCT的形态特征。结果93例CME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3例,静脉阻塞(RVO)27例,VKH,白塞病10例,AMD8例,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术后8例,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5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特发性CME4例,黄斑板层裂孔及脉络膜血管瘤各1例。黄斑囊样水肿分为Ⅲ级。Ⅰ级:小囊泡形成,荧光素渗漏范围约1/4视乳头直径,共9例(9.7%)。OCT图像显示,黄斑神经上皮增厚,中心凹变浅或消失,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内形成一个明显液性囊腔,两侧囊壁增厚,囊腔内淡绿色点状浆液性弱反射,隐约见淡绿色囊壁结构。Ⅱ级: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占黄斑1/2视乳头直径,共50例(53.7%),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呈“丘样”隆起。神经上皮下呈蜂窝状改变,中央囊腔较大,囊壁薄,周围囊壁较厚。Ⅲ级:黄斑荧光色素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超过1个视乳头直径,共34例(36.6%)。OCT图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囊腔的腔隙互相融合,分隔囊腔的组织断裂,或增厚呈红黄中强反射。结论根据FFA黄斑囊样水肿分级,Ⅲ级CME的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水肿波及整个黄斑,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或神经上皮下囊样结构融合消失。OCT提示Ⅲ级CME,又进而推判视力预后不佳。
- 陈青山彭云余宝花李志谢秀英
- 关键词: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顾宝文方玲珠黄丽娜成洪波谢秀英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超声诊断仪回顾性分析眼前节无创伤UBM
-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PDT与IMP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比较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Indocyanine green—medicated photothrombosis,IMP)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疗效。方法对比分析两组共19例22只眼慢性CSC患者分别进行IMP与PDT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其中IMP治疗10例11眼,PDT治疗9例11只眼。结果IMP与PDT两组患者治疗后1、3月矫正视力比较,PDT治疗组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8例9只眼(90%),视力不变1例1只眼(10%),无视力下降病例;IMP治疗组治疗后视力1月提高8例8只眼(72.7%),治疗后3月1例1只眼视力下降。治疗后1月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Х^2=0.11,P〉0.05)。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Х^2=0.02,P〉0.05)。PDT与IMP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比较,PDT组治疗前黄斑视网膜厚度(408±57.1)μm与治疗后3月黄斑视网膜厚度(143.9±43.6)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P〈0.05)。IMP组治疗前黄斑视网膜厚度(397.2±523)μm,与治疗后3月黄斑视网膜厚度(161.24±47.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P〈0.05)。治疗后三月PDT与IMP组黄斑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3,P〉0.05)。PDT与IMP治疗后3月黄斑区RPE渗漏观察,治疗后3月两组FFA显示黄斑区RPE渗漏灶均消退。照射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RPE窗样缺损或轻微荧光染色。6月后FFA随诊发现IMP治疗组2例2只眼黄斑区原照射部位的RPE重新渗漏。结论PDT改变治疗参数如减半光敏剂用量,以减少对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的疗法可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CSC,本课题研究表明IMP治疗慢性CSC的短期疗效比较好,安全性高。而治疗费用远低于PDT,是一种较实用治
- 陈青山成洪波谢秀英李志余宝华曾健
- 关键词:黄斑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光动力疗法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与视力损害因素分析
- 陈青山李志余宝花谢秀英曾键古洵清
- 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外渗冰敷封闭治疗的护理12例被引量:3
- 2004年
- 谢秀英方玲珠余宝花
- 关键词:荧光素钠静脉注射护理技术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 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和探讨原田病 (Harada disease)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2 3例 (4 6只眼 )原田病患者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和 OCT检查 ,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原田病的 OCT表现为 :急性期 :(1) 2 6只眼表现为后极部多发性、多灶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2 ) 12只眼表现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间水肿 ,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 ,中心凹隆起 ,结构不易辨认 ;(3 ) 8只眼表现为黄斑部大泡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其下方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反光带显著变薄 ,呈波浪状 ;(4 ) 3 2只眼表现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水肿增厚。结论 OCT断层扫描能直观的、准确的呈现原田病的损害程度。对视网膜组织细微结构的改变及视网膜继发性损害的程度 ,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二维断层扫描图像 ,对
- 魏花古洵清余宝花李志谢秀英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原田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急性期
- 光动力疗法与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对比
- 陈青山成洪波谢秀英李志余宝华曾键
- 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PDT与TTT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继发黄斑CNV97例101只眼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前均检查BCVA、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部分病例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其中PDT治疗52例54只眼,TTT治疗45例47只眼。结果PDT与TTT治疗后1月、3月矫正视力比较,PDT治疗组提高2行及2行以上与TTT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X2=0.034,P〉0.05)。PDT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稳定)分别有25只眼(46.2%),20只眼(37%),TTT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分别有14只眼(29.8%),16只眼(34%),治疗后1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治疗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78,P〉0.05)。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性CNV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月PD个组分别有40%,54%,哪’治疗组分别有12.5%,12.5%PD个组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0.01,x2=4.14,P〈0.05)。隐匿性CNV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个月,PDT与TTT组视力无提高。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视力不变2只眼,TTT组5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P〉0.05)。治疗后3月两组视力均下降。PDT与rIT丌治疗后1、3月CNV渗漏比较,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控制或减轻CNV的荧光渗漏要好于TTT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P〈0.05。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P〉0.05)。结论PDT对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CNV的治疗,随访短期内(1-3个月)在视力、及C
- 陈青山曾键谢秀英李志古洵清黄丽娜
- 关键词:黄斑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经瞳孔温热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