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小立

作品数:219 被引量:2,73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农业科学
  • 27篇经济管理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7篇红壤
  • 63篇土壤
  • 60篇稻田
  • 39篇水稻
  • 30篇施肥
  • 30篇坡地
  • 28篇红壤坡地
  • 26篇农业
  • 24篇水分
  • 20篇红壤稻田
  • 17篇水资源
  • 15篇养分
  • 13篇生态
  • 13篇水稻土
  • 13篇土地利用
  • 13篇红壤性
  • 10篇施肥制度
  • 9篇亚热带
  • 9篇有机碳
  • 9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65篇中国科学院亚...
  • 68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青岛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12篇衡阳师范学院
  • 10篇宜春学院
  • 9篇桃源农田生态...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桃江县农业局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湖南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嘉应学院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环境保...
  • 2篇湖北省水土保...

作者

  • 219篇谢小立
  • 94篇王凯荣
  • 45篇陈安磊
  • 35篇王卫
  • 26篇尹春梅
  • 16篇魏文学
  • 15篇周卫军
  • 15篇邹君
  • 13篇彭娜
  • 13篇陈春兰
  • 13篇王开峰
  • 12篇王卫东
  • 11篇上官行健
  • 10篇王明星
  • 10篇刘新平
  • 10篇赵志刚
  • 8篇胡实
  • 7篇吕焕哲
  • 7篇易爱军
  • 6篇佘冬立

传媒

  • 23篇农业现代化研...
  • 14篇水土保持学报
  • 1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0篇农业环境科学...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土壤通报
  • 6篇生态与农村环...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农村生态环境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杂交水稻
  • 4篇热带亚热带土...
  • 4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3篇2010
  • 18篇2009
  • 23篇2008
  • 27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2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植被群落的演变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湘北红壤坡地有人为干扰和无人为干扰两种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人为干扰的坡地植被恢复在11年间经历了缓慢恢复和快速恢复两个阶段,不同坡位群落生物量稳步增长,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稳定群落结构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坡地植被恢复缓慢,由于水土流失,上坡位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中坡位和下坡位地下部的生物量都大幅度的增加,此外人为干扰使得乔木类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不能形成具有明显垂直结构的稳定生态系统。
胡实谢小立王凯荣李裕元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自然恢复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根据3年定位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一无机结合农业”等不同类型农业的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农田系统养分平衡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施肥制度的发展与演替问题,指出“NPK化肥+徽肥十有机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所要采用的一种施肥制度。
王凯荣谢小立周卫军
关键词:施肥制度稳定性红壤
全文增补中
一种提高水稻花药绿苗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水稻花药绿苗率的方法,改变了认为琼脂只是培养基的固化剂起支撑培养物的作用,而提出了一种使籼稻花药诱导培养与分化培养频率显著提高的一种琼脂浓度指标,诱导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0.7-0.8%;分化培养基的琼...
冯双华谢小立汪汉林
文献传递
区域农业景观及规划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文章从农业景观的概念、价值及属性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区域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了区域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一般性步骤,即利用GIS平台技术,对区域农业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理想目标;规划景观类型功能区;在不同功能区设计具体景观单元,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赵志刚谢小立王凯荣关欣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农业景观GIS平台
亚热带丘岗区雨养水稻初探被引量:2
2001年
亚热带丘岗区降水丰沛 ,全年降水总量大于蒸发量。以试区为例 ,平均年降水量是蒸发量的1.32倍 ,每年 4~ 7月下旬降水在时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 ,降水频数大 ,8~ 10月底 ,则会出现水分亏缺 ,降水频数少 ,时间上分布不匀。对于第一季水稻的生产 ,耕灌雨养 (天灌 )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在产量形成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异 ,最大减产率仅为传统灌溉方式总产量的 6.68% ,晚稻则会造成大量减产 ,减产率达 2 0 .98%。因此 ,考虑到在广大的亚热带丘岗区水分调蓄的特殊性 ,可针对区域内具体的水分条件适时插秧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完成第一季水稻的生产 ,第二季则可种植旱地作物以避开季节性干旱 ,这样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又可以节约因水稻灌溉带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邹君谢小立
关键词:亚热带减产率水分条件
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相同紫云英绿肥播种量与不同化肥配施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站试验场设置8个不同处理分别进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NPK配施可以明显有效地增加紫云英产量,在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紫云英绿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及经济性状指标,且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可获得稳定、高产的早稻产量,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赵志刚王凯荣陈安磊王卫谢小立
关键词:早稻化肥经济性状
不同水分灌溉下水稻光合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不同水分灌溉下早稻各处理抽穗晚期群体光合效率相差甚微,晚稻则差异显著,未灌水仅为淹灌处理的39.3%。正常灌水下水稻晴天和阴天均出现光合“午睡”现象,晴天较阴天强烈。阴天上午9:00左右和下午15:00左右光合出现主次2个峰值,晴天全天最大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11:00左右,而下午峰值则出现在17:00左右。监测数据表明,空气湿度和冠层CO_2浓度是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导环境因子,未灌水处理的光合日变化峰值在晴天会提前出现,而阴天则近似相反,晚稻各处理晴天和阴天均以淹灌处理光合速率最大,未灌水处理最小,配灌介于其间。
邹君谢小立王凯荣
关键词:光合特征节水灌溉灌水处理水稻
稻草覆盖对亚热带红壤旱坡地玉米旱期生长的生理调节作用及其产量效应被引量:18
2007年
对不同稻草覆盖量处理下亚热带旱坡地红壤水分、温度变化和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有旱无灾年份,稻草覆盖可以明显地缓解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减少和调节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可减轻玉米旱害,其效果随着覆盖量的加大而越明显,但受干旱程度和生育期影响。拔节期遇旱,稻草覆盖可以维持玉米的生理活性,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生育期的推移和后期降雨频度的增加,各处理间玉米生理指标值差异减小,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稻草覆盖可以增加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T3)生物量最大,覆盖稻草5 t.hm-2处理(T1)产量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受旱时期为拔节期,造成处理T3贪青生长,但对处理T1后期生理机制影响不大。
刘迎新王凯荣谢小立苏衍涛
关键词:稻草覆盖土壤水分生理指标夏玉米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被引量:16
2007年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8 a对红壤丘陵坡地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保护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农作区〉甜柿区〉茶园区〉湿地松区〉干扰恢复区〉恢复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产流主要发生于4—8月,降雨量和2.5-8.0 mm·h^-1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恢复区和干扰恢复区呈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累积径流量增长缓慢;纯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与林木种类密切相关;农耕地由于土壤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累积径流量增长迅速。必须通过构建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防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胡实谢小立王凯荣
关键词:红壤坡地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
灌溉模式对红壤稻田土壤环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优化红壤丘陵区水稻生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江南红壤丘陵区4种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的土壤环境及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环境方面,雨养稻田与模拟节水灌溉相比,水稻生育期白天平均土壤温度高0.3~0.5℃;长期淹灌红壤稻田土壤体积质量相对较低,土壤蓄水能力较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淹灌表层(0~20cm)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较雨养和湿灌分别高10.8%和8.8%,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高7.0%和6.1%。由于江南丘陵区降雨资源丰富,早稻期间雨量充沛,处理间早稻产量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环境尤其是土壤养分条件的改变;晚稻期间,水分则成为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雨养区晚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水分管理模式,红壤双季稻田淹水灌溉模式能够获得更高的水稻产量。
尹春梅谢小立
关键词:灌溉土壤测定作物红壤丘陵区土壤环境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