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彬全

作品数:58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7篇标准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3篇电气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雷电
  • 9篇灾害
  • 9篇防雷
  • 8篇雷电灾害
  • 7篇电流
  • 6篇远程
  • 6篇土壤电阻率
  • 5篇地闪
  • 5篇地闪密度
  • 5篇雷电日
  • 5篇建筑
  • 5篇降阻
  • 5篇降阻剂
  • 4篇电阻率
  • 4篇闪电
  • 4篇接地电阻
  • 4篇接地装置
  • 4篇雷暴
  • 4篇雷暴日
  • 4篇雷击

机构

  • 44篇重庆市防雷中...
  • 17篇重庆市气象局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重庆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国网重庆市电...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国网电力科学...
  • 1篇辽宁省朝阳市...
  • 1篇浙江省防雷中...
  • 1篇深圳柯尔文科...
  • 1篇合肥航太电物...

作者

  • 58篇覃彬全
  • 33篇李良福
  • 18篇李家启
  • 16篇林涛
  • 16篇陈宏
  • 15篇刘青松
  • 13篇糜翔
  • 11篇任艳
  • 11篇刘俊
  • 9篇李黎
  • 8篇郭在华
  • 8篇杨磊
  • 7篇李建平
  • 7篇骆方
  • 4篇司马文霞
  • 4篇叶月珍
  • 4篇袁涛
  • 3篇余晓红
  • 3篇程正学
  • 3篇秦健

传媒

  • 4篇高电压技术
  • 3篇建筑电气
  • 3篇气象科技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市政技术
  • 1篇中国个体防护...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五届中国国...
  • 1篇中国建筑学会...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降阻剂电阻率和工频电流耐受试验自动测试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阻剂电阻率和工频电流耐受试验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处理器、接受计算机指令并向被测试品加载电流的数控恒流源、用于测试试品电压的电压采集器、用于把电流电压采集器的模拟信号和计算...
李良福覃彬全李黎程正学陈宏林涛刘俊糜翔刘青松
文献传递
重庆地区雷暴日与云地闪电密度关系研究
为更好应用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雷电活动规律,本文利用重庆市气象局1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和1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以下简称12个站)的雷暴日资料,根据GB50057推荐的落雷密度计算方法获取的落雷密度与闪电定位系统监测(以下...
覃彬全骆方
关键词:雷电日地闪密度
基于模糊数学的重庆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科学合理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能有效指导防雷减灾工作,不过目前雷电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在某些时候不能真实地评价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比如在评估大型住宅小区、大面积的厂房等时,现有的评估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风险。在深入研究雷电成灾机制和重庆雷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通过致灾因子、暴露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重庆地区的雷电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具体的评估验证,该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能更好地为防雷减灾服务,也能完善现有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余蜀豫任艳覃彬全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减灾
雷电灾害风险允许值探析
由于IEC 6230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的风险允许值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在运用IEC 62305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应结合我国地域性特点,按照ALARP(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
余蜀豫刘青松覃彬全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统计分析防雷措施
文献传递
采用变异系数和Allan因子的雷电时间丛集性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雷电时间规律的分析对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改造和雷电预警等均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累计的大量雷电数据,对雷电发生的时间丛集性(clustering)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中国某城市2008—2009年雷电数据为例,基于变异系数法证实了雷电发生时间上的聚类现象,进一步使用Allan因子对这种聚类现象发生的时间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雷电事件在约300s的时间尺度开始出现丛集性现象,300~106.5 s(约为统计时间长度的1/10)时间尺度范围内其Allan因子在双对数图上存在2段明显不同的线性区域——即2段分形指数不同的分形自相似区域,2段区域分形指数分别为1.6373(2008年)、1.6461(2009年)和0.5297(2008年)、0.3724(2009年),最后对这2段区域的交叉点(crossover)物理意义进行了解释。
陈林李永福司马文霞杨庆袁涛覃彬全
关键词:丛集性
跨座式单轨交通人身安全雷电防护分析
2012年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列车遭受雷击时列车内的人员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列车内人员不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和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第一种情况下,人员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可能会有像蜜蜂刺痛或烟头灼痛的感觉,但不威胁生命安全。
覃彬全林涛任艳李良福
关键词:雷击人身安全
一套双频段三维全闪电定位系统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被引量:7
2019年
介绍了一套同时工作在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和甚低频/低频(very-low/low frequency,VLF/LF)频段的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并给出了初步观测结果。系统使用到达时间差法对2个频段的闪电辐射源进行定位,能连续地给出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空间位置,并详细给出单次闪电的发展路径,在使用2个频段辐射波形参数进行定位的同时还可以保存原始波形用于深入研究。VHF、VLF/LF 2个频段闪电定位结果的时间分辨率分别为100?s和1ms,定位精度在站网覆盖范围可优于200m。2个频段的定位结果都能很好地描述雷暴中的闪电活动,但表现出的特征有一定差异。两频段定位结果对单个闪电发生路径进行描绘时,VLF/LF频段的大部分定位结果能与VHF定位结果重叠。
刘恒毅董万胜蔡力李良福覃彬全杨磊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
雷击灾害事故的调查与鉴定探讨
<正> 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调查是掌握整个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和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的重要工作,它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事故预防措施,...
李家启李良福覃彬全陈宏
关键词:雷电灾害雷击事故
文献传递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重庆市2006-2012年ADTD雷电监测资料和1999-2012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构建了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各区、县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各区、县雷电灾害易损性等级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雷电灾害易损性总体程度较高,极高和高易损性的区、县数为24个,占比高达60%,多分布于中西部区域,研究结果为明确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科学制订雷电防御规划,采取安全、合理的防雷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秦健覃彬全陈闯廖良兵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
基于电离层反射的袖珍云闪(CID)三维定位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袖珍云闪是一类区别于常规闪电放电过程的特殊放电现象,能够同时产生极强的高频和低频辐射信号,其低频辐射信号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反射后能够在电场变化波形上形成电离层反射脉冲对.电离层反射信号与原信号的时间差包含着放电三维位置和电离层高度的信息,而借助于多站闪电探测网络的同步观测就能够反演这些信息.基于这一规律,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袖珍云闪实现三维定位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对大范围内的袖珍云闪实现准确的三维定位,同时还能够反演电离层的高度,是一种潜在的研究电离层相关性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定位结果与雷达回波比较,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5489例正极性袖珍云闪和1400例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发现正极性袖珍云闪主要集中在7~14km,而负极性袖珍云闪达到了15~18km.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总体上与对流层顶高度相当,其数量相比于正极性袖珍云闪明显偏少,因此很可能产生于较为罕见的极旺盛的雷暴过程中.
吴亭董万胜李良福覃彬全
关键词:电离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