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鹏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及其抗血栓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评价其抗血栓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人骨髓来源为中山医院胸外科手术摘除的一段肋骨(患者知情同意);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进行血小板黏附观察;新鲜猪心瓣膜取自上海复新屠宰场。②利用胰酶-乙二胺四乙酸、核酸酶处理猪心瓣膜制备脱细胞支架。将摘除的一段肋骨无菌条件下用含肝素的磷酸盐缓冲液充分冲洗骨髓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③经体外诱导成的内皮细胞后,种植于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瓣膜。体外培养1周后,取组织工程瓣膜及未种细胞的空支架做血小板黏附试验。以CD31、vWF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及扫描电镜对组织工程瓣膜进行评价。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及其性质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后,CD31及vWF染色由阴性转为阳性,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②瓣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猪心瓣膜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胞外基质保存良好,组织工程瓣膜表面形成一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③血小板黏附情况:扫描电镜显示空支架表面有大量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而组织工程瓣膜表面无此现象,显示了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以用来构建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组织工程瓣膜。
- 方宁涛张宇浩孙洪亮谢尚喆高红阳裴鹏潘銮凤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
- 医科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技术教学探索与实践
- 2005年
- 本课程力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能力为重。采用多层次、多方式、多时空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相融合,寓教于实践,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研究生论文指导。
- 潘銮凤王松梅高红阳裴鹏熊思东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教学医科
- 波长可调的近红外第二窗口长余辉纳米探针及其合成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波长可调的近红外第二窗口长余辉纳米探针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长余辉纳米探针是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内部为长余辉发光核层、外部为惰性壳层;核层用来吸收能量发射长余辉信号;惰性壳层用来减少外部...
- 张凡裴鹏
- 文献传递
- ^(109)Cd源激发的X射线荧光法无创伤测定人体骨铅含量被引量:4
- 2004年
- 建立了用以体内测定骨铅含量的109Cd源作为激发源的X射线荧光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高纯锗探测器(10mm×7mm),检测人体胫骨中铅被109Cd的880keV的γ射线激发后产生的特征K层X射线。采用铅的K层X射线对相干散射归一化的方法,根据铅的K层X射线强度与相干散射强度的比值对胫骨模型铅含量之间的校正曲线,便可得到人体骨铅的含量。这种归一化的方法,使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不受骨外组织层厚度、骨的形状、大小、密度以及被测者位移的影响。用含铅石膏制作的一组胫骨模型得到的校正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急性铅中毒工人的试验性测量结果表明,他们的骨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黄士斌田琳承焕生裴鹏
- 关键词:铅含量无创伤急性铅中毒散射强度高纯锗探测器
-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9
- 2006年
- 本文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为内容,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能力。
- 曹华裴鹏王松梅高红阳潘銮凤
- 关键词:教育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
- 随着工业、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废气尾气等难分解的各种污染物急剧增加,人类有限的水资源和赖以生存的大气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类和地球的生存。这些污染物的处理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纳米TiO2光...
- 裴鹏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废水处理
- 基础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初探被引量:3
- 2005年
- 对《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框架-网络-应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探索基础医学教育改革。
- 潘銮凤裴鹏王松梅高红阳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 TNF-α和IFN-γ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gG受体的表达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检测IgG受体(FcγR)在炎症细胞因子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免疫组化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和RT-PCR等方法,检测FcγRII及其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刺激的正常HU-VEC可表达低水平的FcγRIIa;经2×105U/L TNF-α和1×105U/L IFN-γ联合刺激3d后,FcγRIIa的表达提高16倍(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TNF-α和IFN-γ诱导的FcγRIIa表达于HUVEC表面。RT-PCR结果显示,FcγRIIamRNA表达量在TNF-α和IFN-γ刺激24h后有明显提高。结论:TNF-α和IFN-γ可通过调节FcγRIIa的转录和翻译,增强其在HUVEC上的表达。FcγRIIa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炎条件下,免疫复合物在血管上的特异性定位有关。
- 潘銮凤吴春根裴鹏朱运松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FN-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