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慎芝
- 作品数:2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蚁族”群体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2013年
-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 袁淑袁慎芝
-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 新时期我国道德示范教育的环境及其影响研究
- 2016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的形成与发展,给道德示范教育造成了冲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期道德示范环境的新变化,现代道德示范教育需要从受教育者出发,在示范内容、示范载体、示范方式及示范机制上与时俱进,才能实现道德示范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接受。
- 袁慎芝
- 关键词:道德示范
- 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构建的可能及其实现被引量:7
- 2017年
- 自媒体时代,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使得利用朋辈道德典型对大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显得格外必要。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何以构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具体运作。作为一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方式,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运用需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际精神引领的同时注意网络虚拟空间的新开拓。
- 袁慎芝
-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
- 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接受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也是其目标实现的基础。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实际接受状况,是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检验石。实证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现实接受心理,厘清相关影响因素,是增强思政课可接受性的基础与前提。个案调查的数据凸显出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接受的诸多共性问题,只有从受教育者接受主体的维度出发,方能觅得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优化之良策。
- 袁慎芝袁淑
-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接受心理
- 广州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2018年
- 广州创意文化产业的方兴未艾,凸显了系统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基于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等资料文献,总结其中的成果与问题,明确广州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后期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以期推动广州创意文化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 袁慎芝
-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关系发展研究
- 2009年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分层次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中心与边缘两部分。中心与边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中心边缘化与边缘中心化两种错误倾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应该是中心发展和边缘渗透的相互结合。
- 袁慎芝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示范教育历史沿革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道德示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我国道德示范教育效果明显式微。在党的十八大再次大力强调弘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系统梳理新时期以来我国道德示范教育的历史演变,探寻其中的规律与特征,显然十分重要。
- 袁慎芝
- 关键词:道德示范
-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研究
- 2014年
-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价值自觉是基础也是关键。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自觉的实现必须从这些问题的化解中寻找良策。
- 黄志敏袁慎芝周颖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运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取向。坚持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既符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规律,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度。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要把向日常生活回归作为中心,从内容生活化、话语生活化、载体生活化、过程生活化四个维度发力,建立贴近日常生活、反映日常需求、指导日常习惯、引领日常行为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体系。
- 袁慎芝赵薇
-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
- 论道德示范的理论基础
- 2006年
- 道德示范一直是我国德育的优良传统,并在我国道德建设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道德示范接受性有所下降,许多人因此便认为道德示范在新时期已不再适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道德是否可教争论的展开,道德示范的合法性进一步受到一些人的质疑。道德示范究竟是否可能?道德示范的理论基础是否存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着道德示范理论的丰富,更直接影响到道德示范实践的开展。因此,深入研究道德示范的理论基础,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道德示范的一项重要任务。
- 袁慎芝
- 关键词:道德示范